她不再提這個話題,和張佩一起理貨到晚上十點鐘,才離開倉庫,走之前,她特意看了一眼旁邊的寵物醫院,透過玻璃,她看到小護士正在送最後一位顧客出來,想必喻湛還在裡間收拾東西。
想了想,她拿出手機,編輯微信:
“謝謝你的包月盒飯。”
很快喻湛回複她:“舉手之勞。”
隔天,劉嫚收到了賀奇思發來的信息,說他們這周六就準備拍攝視頻,請她周六下午1點鐘來首都大學東操場,還請她務必要穿一條漂亮的裙子。
於是,周六上午,劉嫚第一次去蘇教授的書法研究院學字,穿得很漂亮。
女孩一襲淺綠色的長裙,漫步走進古老的紅牆黃瓦裡,讓偶然路過的學生們,久久望著遠去的背影,失神。
周末蘇教授手下博士生都不在,其他教師也休息了,偌大的研究院,隻有她和蘇教授兩個人。
這是給劉嫚上的第一堂課,蘇教授很重視,專門提前準備了一番。他把自己給本科生教學的ppt重新編輯加入了更詳細的內容,從隸書的起源開始講起,講字體的變化,講從古至今的優秀隸法家,在一對一的教學中,蘇邑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問題。
劉嫚的曆史知識好像是斷層的。
她似乎對西漢以前的曆史和文學經典了如指望,四書五經六藝,通通背答如流,卻對西漢之後曆史軌跡一無所知,更不說背誦唐詩宋詞了。
她甚至無法按照時間表完整的說出曆朝曆代的名稱,隻能含含糊糊的說有唐宋元明清。
蘇教授不知道,劉嫚能說出唐宋元明清,還多虧有身體前主的記憶,前主這個學渣每次曆史課都睡覺,高中先去了理科班後來又當了個藝術生,愣是再也沒碰過曆史課本。
蘇邑覺得,劉嫚就像生活在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裡的人物,“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他把這句話寫下來,問劉嫚,“你知不知道,這句話出自於哪篇文章。”
劉嫚茫然搖頭。
他又問,“你知道陶淵明嗎?”
劉嫚仔細在腦海裡搜索前主的記憶,
“知道,好像是一位唐朝的詩人,”記憶是這麼告訴她的。
蘇邑:“......”
他歎氣,“陶淵明是東晉人士,出生在西漢滅亡三百多年後。”
劉嫚窘迫的想找個地洞鑽進去。
“看來你要學的東西,太多了,任重道遠啊,”蘇邑用活久見的眼神看她,她這種情況到底算不算沒有文化?
蘇邑說,“偏科的學生我遇到過不少,像你這樣偏曆史朝代的,我聞所未聞,那位徐夫人是有多熱愛西漢文化,才把你教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