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嫚不知道自己的老師與舊徒弟之間的暗潮湧動,她甚至沒有看任何評委,她走到台上第一件事,是先把桌上的筆墨紙硯按照自己的習慣,重新擺放了一遍,輕拿輕放,悄無聲息,弄完,她就站住不動了。
她的站姿是小趙氏從她幼童起就耳提麵命訓練出來的,舞姬出身的小趙氏極為看重儀態,她沒有教劉嫚跳舞,卻把舞者應有的基本功悉數傳授給她,因此劉嫚才能站如青鬆,步履輕盈。
再加之一身古風裙子,猶如一位古代才女長身玉立。
劉嫚的競爭者都忍不住側頭看她,其中看的最頻繁的一個,是她斜後方的男青年,他的目光太刺眼,劉嫚不得不回頭,先看到了他桌上掛著的姓名牌:蘇茂林。
原來他就是那幅《破窯賦》楷書的作者,蘇學鎮的兒子。
蘇茂林看起來也就二十多歲的樣子,個頭很高,大概是衣服都是名牌又搭配的好,顯得人挺精神的,有點小帥。
但劉嫚覺得蘇茂林沒有他父親的氣質,甚至比不上周不殆的文氣,他沒有那種文人的範兒,乍一看,就是一個普通富二代。
劉嫚疑惑,他真的是《破窯賦》的作者嗎?
麵評就在幾個人的各懷心思中開始了。
首先是作品點評環節,五位評委互相交換了意見。他們從距離評委席最近的第一個參選者開始評價。
每位評委評價兩件作品,評語隻有一兩句話,多是挑刺和批判,反正不是好話。
劉嫚在中間的位置,很快就輪到了她,評價她的一個留著絡腮胡的評委,劉嫚知道他叫王慶海,著名書法家,書法協會會員,擅長隸書。
王慶海看著她說,“過分模仿,匠氣太重!”
周不殆已經說過類似的話,因此劉嫚很坦然的接受了批評,並落落大方道,“謝謝評委指點。”
王慶海心裡有幾分詫異,與蘇學鎮對視了一眼。
蘇學鎮微不可見的輕輕點頭。
王慶海繼續點評下一個參選者的作品,下一個就是蘇茂林,即將臨聽教誨的蘇茂林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做出虛心的姿態,而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嘴角還著笑。
蘇茂林說,“筆力遒勁,結構沉著。”
十條評語,這是唯一一條好評。
誠然,蘇茂林的作品的確算他們之中最好的,也不可能一點缺點沒有,批評家甚至在王羲之的作品裡都能挑出刺。
大家心裡都清楚,王慶海這麼說,不就是因為蘇茂林是蘇學鎮的兒子嘛。但人家實力擺在那裡,其他人的不滿也隻能化作心服口服。
誰讓自己技不如人呢!
接下來到了可以把人問哭的提問環節,這個環節不按順序來,每個評委想問誰就問誰,大家內心忐忑的等待被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