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你們想怎麼叫我都行。”
大家暫時不夠了解毛雨辰,但她表現出來的爽朗性格,以及喂養流浪貓和做義工的行為,都能增加大家對她的好感度。
聽到毛雨辰說她關注了他們每個人的微博,大家紛紛拿出手機,找到她的微博名“毛毛雨”,回關她。
毛雨辰看到自己的粉絲列表裡出現了這麼多大v,喜不自禁。
介紹完新成員,劉開始講正事了,“雨辰已經幫我們找到了新的合作者,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
她把詹奶奶的情況簡單給大家介紹了一遍。
得知老人憑一人之力,養了那麼多動物,大家也都覺得她好牛。
毛雨辰補充道,“三年前,我第一次去她那裡做義工時,她家的動物數量大概在600隻左右。”
孫瑋煒吃驚,“三年的時間,增加了差不多一倍?”
“貓和狗繁殖能力很強,一隻成年母貓一年可以繁殖20隻幼貓,”喻湛說,“老人沒有資金給每一隻流浪動物做絕育,控製不了它們生育。所以一般寵物醫院,絕育手術是做得最多的項目。”
“按這個速度算,再過幾年她收養的小動物豈不是要堆起來了。”
喻湛點頭,“確實有可能。”
“我隻能說這位老人挺偉大的,也挺博愛的,但是我做不到,更無法理解她這種放棄自己的家庭,一心照料動物的行為,”孫瑋煒的想法也是百分之99.99的正常人的想法。
陶之遙讚同道,“雖然我是愛貓人士,不過我沒愛到她那個程度,感覺有點病態了。”
“她這樣應該屬於愛寵的極端表現吧,跟一些收集癖一樣,看到街頭流浪的可憐小動物,於心不忍,一定要養起來,可能也是一種心理疾病,我們不能說提倡,但是我們要尊重她的選擇。畢竟她把自己所有的時間、精力都放在了救助流浪動物上麵,是一種對待生命的大愛,我希望她花一輩子做的事情,能夠被大家正確的理解,”劉說出了她修改後的紀錄片新主題。
葉子良說,“從專業角度來看,這位老人和她一千隻小動物,真的是一個很好的題材,比起先前官方的動物救助協會,她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無論是否為愛寵人士,大多數人還是有最基本的同情心的。”
“我們跟拍她的日常,讓更多的觀眾知道她的義舉,並且在紀錄片中宣揚以領養代替購買的理念,號召想養寵物的粉絲,去老奶奶這裡領養寵物。贈送的200袋貓糧也要在紀錄片中體現。”
喻湛接過葉子良的話繼續說,“每一隻被領養的動物,可以在我的寵物醫院免費注射疫苗、做絕育手術,如果是殘疾或者重疾動物,終生治療費用全免,如果領養的是貓,領養人在店裡購買貓糧,可以享受8折優惠。”
繞來繞去,終於繞到了正題,
“這個點子太棒了,”孫瑋煒讚道,“你們明麵上是在宣揚老人的善舉,送貓糧,又幫助治病,都似乎是在做慈善,結果本質上還是在打廣告,關鍵是觀眾明明知道是廣告,還能心甘情願的接受!你們倆生意做了,老人幫了,還贏了美名,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