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東院(2 / 2)

半仙 躍千愁 5540 字 10個月前

庾慶忙擺手道:“不用不用,隨便找個就行,不用花大價錢找什麼有名望的。”

李管家:“這種事豈能隨便?既然要找,自然要找好的。”

人家說的沒錯,人家也不差錢,庾慶沒理由反駁,隻好隨便,反正不是花自己的錢。

李管家:“不過也不能保證一定能請到,他這種人不愁沒人聘請,都是高價搶著要的,好在他這兩年一直在老爺的一位朋友家裡教書,希望那邊能看老爺的麵子通融一二。”

庾慶對‘高價’二字比較敏感,何況能讓這位豪門管家說高價的,當即訝異道:“一個教書的有這麼厲害?”

李管家肅然道:“這位先生可不能小看,據說自稱是將京城文官的文路都揣摩了個七七八八,極善於押題,隻要出題考官一定下,他對出題考官的出題範圍就能心裡有個大致。這不是吹捧,而是有事實證明的,八屆參考的舉子中,他指教過十二人,他指教過的舉子有兩人考上了進士,一人考上了從進士。”說罷一臉佩服的樣子。

庾慶忍不住一樂,“指教過十二人,才三個人考上了,這也叫厲害?”

李管家有些無語,上下打量他,不知他一個鄉試考一百多名的,哪來的資格這般嘲笑,臉呢?

遂忍不住歎氣道:“公子,彆說三個,一般人能指教出一個,能教出一個進士來,這輩子在京城就不愁飯碗了,便有的是人求著把自家子弟送給你調教。

曆屆會試,參考的舉子過萬人,能上榜的不過二三百人,平均幾十甚至上百人裡麵才能考出一個。他指點的十二人當中便能考出三個,四個人裡麵就有一個能中,這概率已經是相當驚人了,已經不是一般人家能請的起的人物。”

聽他這麼一說,庾慶明悟了,算是開了竅,默默點頭認可了,但又狐疑道:“既然他這麼有本事,為什麼自己還是個教書先生,自己考個進士當官不好嗎?清高?不願當官?”

李管家搖頭:“這倒也不是。那位先生姓‘明’,據說出身貧寒,卻是少年聰慧,十六歲便通過了鄉試赴京趕考,結果沒能考上,於是便留京再讀再考。奈何在京花銷大,才順帶教書賺點外快,於是便出了笑話,他自己落榜了,他指教的學生卻考上了。

可能是人有命數,三年一屆,他連考了九屆未成,等於是從十六歲考到了四十歲,也不知是不是年過四十後開了竅,或是陷入了不惑,此後便不再考了。後來他老家也不回了,當地每月發給他的俸銀也不領,都留給了家裡的糟糠妻,也許是自感無顏再見家鄉父老。當然,他自己在京的教書收入也足以讓他逍遙快活。”

庾慶聽的嘖嘖不已,沒想到還真有這樣執迷不悟的傻鳥,為一場考試竟考了快三十年,人生中最好的年華竟這般白白浪費了,關鍵是連家都不要了,若回家謀個缺當個地方官的話,有這毅力和苦心又何須在乎什麼金榜題名,說不定也入京位列朝堂了。

當晚,鐘粟夫婦設晚宴款待庾慶,兩個女兒並未露麵,理由是閨中女子。

宴後,鐘粟說是要去看看庾慶住的地方布置的如何了,陪著庾慶一起散步回了東院,沒讓其他人跟著。

書房、臥室、廳堂到處看了看後,兩人最終又繞回了正廳。

鐘粟在主位坐下後,明顯在思考斟酌什麼。

庾慶感覺這位不像是過來看看那麼簡單。

果然,鐘粟一開口就讓他牙疼,“士衡,你爹可對你說過你我兩家有婚約之事?”

庾慶納悶,不想麵對這個,還是來了,想裝傻混過去都難了,問題是他沒辦法幫阿士衡否認,不可能幫阿士衡說沒聽過,隻能硬著頭皮道:“知道。”

鐘粟又道:“當年我和你爹曾約定一物為婚嫁信物和聘禮,你可知道?”

庾慶含含糊糊嗯聲,“知道。”

鐘粟又問:“可帶了聘禮登門?”

他開不了口主動求人家娶自己女兒,遂醞釀了這說辭前來,你若帶了聘禮登門,那自然是你來求娶我的女兒。

庾慶心中頗為無奈,難不成要說忘了帶?這麼大的事都能幫阿士衡忘了不成,這得把鐘家人多不當回事,他又不好說阿士衡已經殘廢了,自己是替身。

他也不傻,自從說出阿士衡父母過世後,已經感覺到了鐘夫人言語間態度的微妙變化,越發不敢說阿士衡殘廢了。

有些事情不是你說有機會能治好人家就願意相信能好的。

默了默後,他伸手進了懷裡,抽出了那支阿士衡再三交代不能遺失的金屬軸筒,雙手奉到了鐘粟跟前。

一見此物,鐘粟眼中閃過異樣光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