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那“太白經天”的天象之說還未有解答,現在又連續不斷冒出新的東西,可真是叫人招架不住。
劉徹剛想歎息著搖搖頭,卻見天幕之上出現一個渾圓的球體。
球體?
這是——
【這是我們居住的地球。】
【說起指南針的磁針原理,那就不得不說,我們所在的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體。】
【所以才能使得指南針能一直指向南北方。】
等等!!
等等?!!
地球?!!什麼叫“我們居住的地球”?圓形的?球體?!!
我們在一個球上?!!
“渾天說!!!”
“這和‘渾天說’的天球概念相近——”
【這裡就是地球的南北兩極,地理上的北極圈和南極圈。】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看著眼前這一幕——在天幕畫麵之上,多為藍色的神秘球體,其上下兩端分彆被標注出來。
那竟是地理北極和地理南極嗎?
這地球......當真是我們所居住的所在?
【中間位置是赤道,地球沿赤道自轉一圈大約是二十四小時,按古代來說就是一天中的十二個時辰,而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則是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即365天左右。】
隨著天幕聲音,畫麵拉遠。
那地球自轉的同時,圍繞太陽公轉,而月球則圍繞地球轉動的畫麵,猝不及防展現於眾人眼前。
浩瀚的宇宙粗陋的揭開了一點麵紗,卻也足以震驚震撼,甚至駭然到所有人。
【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現象,而地球公轉,則產生一年四季,並導致晝夜交替現象消失的最大範圍界——像南極圈和北極圈這兩個地方,會出現極晝與極夜的現象。】
【即一年內大致連續六個月是白晝,連續六個月是黑夜。】
【簡單的說,在多種因素作用下,地球的南北兩極——其磁場強度更相對穩定。】
【而這種相對穩定的南北磁極,則使得指南針的磁針保持在南北方向上不動,無論怎麼轉,都能上指北,下指南,讓找尋的方向無論何時都能明辨出來。】
秦王宮。
嬴政已經震驚駭然到說不出話來——
那擺在他眼前的,無論是地球,還是月亮與太陽,以及南北兩極的極晝與極夜等,儘都是前所未見過的!
浩瀚,神秘,難以置信,震驚難言,那所帶來的極大衝擊力,幾乎讓他久久不能回過神來。
而又豈止是嬴政。
曆朝曆代,普天之下,所有人,無論何種身份與年齡,幾乎儘皆被眼前這一幕所震撼驚呆。
他們站著的腳下,所在的一方土地,竟是圓的?!
這......這怎麼可能呢?!
那月亮也是圓的?
可月亮不是有陰晴圓缺嗎?
還有長達六個月的極晝與極夜現象,竟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地方存在?
北極圈和南極圈?那是世界的儘頭?
不不,如果地球是圓的,那又怎謂之世界的儘頭......
還有所謂的地球自轉與公轉,所帶來的晝夜交替與四季變化......還有那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動?月亮圍繞著地球轉動?
蒼天啊,這簡直......簡直令人心神震動!!
一時間,有人心顫難言,有人欣喜若狂,有人搖頭不敢相信,有人如饑似渴......
【其實我國漢代就出現了“渾天說”。】
【渾天說認為全天恒星都布於一個“天球”上,而日月五行則附著於“天球”上運行,這已經與現代天文學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不過渾天說提出後,並未能立即取代“蓋天說”,即天圓地方理論。】
【雖然兩種學說後期也都有所發展,但與“地圓說”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並且地圓說一直都不算是我國古代常識,一直到近現代,地圓說才真正在我國普及開來。】
【真正提出大地是球體這一概念的,是古希臘的數學家畢達哥拉斯。】
【而證明地圓這一概念的,則同樣是古希臘的亞裡士多德。】
【至於用實際行動證明地圓這一概念的,則是西班牙航海家麥哲倫——】
【這位航海家率領船隊,從海上向西行環繞世界一周,雖然其在與當地人的衝突中被殺,但部分船員仍堅持向西航行,最終成功回到了西班牙,成為了首先擁抱地球的勇士,也成為了地圓學說的證明人。】
眾人張著嘴:“......”
古希臘,數學家,畢什麼達哥什麼拉斯??亞裡什麼士多德???這名字都好生奇怪!!
還有西班牙又在哪裡?麥哲倫是誰?
從海上向西環遊世界一周,竟真的能再回到原地?!!
李世民張了張嘴:“都說盛唐之影響遠及海外,可這世界之大......與這世界之大相比,這‘遠及’實在是說不出口了。”
房玄齡杜如晦等人也是嗓子乾啞——
“今日幸得天幕之能,才能讓我等得以窺探到這世界之秘啊。”
“這就是宇宙洪荒之貌嗎?那天上竟是如此......實在是讓臣不知該如何形容描繪。”
“萬物學說果真是奧妙無窮,人生苦短,如果不是有天幕在,定然是沒有機會觸及那繁多神秘的現象與奧妙的。”
貞觀眾臣歎息著——誰說不是呢,太壯觀了。
李世民也點著頭認同。
不過話說回來,探究指南針的原理竟如此神奇,可那指南針的作用......
李世民猛然站了起來!
“陛下?!”
“世界之大......那指南針用於航海之上的作用無可替代!!”
海麵一望無際,沒有參照物辨明方向,則相較於陸地之上,指南針的作用便是更加凸顯了出來!
有用處,有大用處!!
而天幕也在此時繼續開口道——
【指南針有助於打開世界市場,其在航海上的作用是無可取代的。】
【如用於地理發現,以及對於海上貿易,也有著極大的作用助力。】
【比如除了麥哲倫,哥倫布這位航海家,就發現了美洲大陸,其美洲大陸上的農作物,可一直都是我們所遺憾的——為什麼就不是我們提前發現了那些農作物呢?】
【我們也有航海家啊,而且比哥倫布還要更早遠航於海上,甚至早了半個世紀!】
“早了半個世紀的航海家?美洲農作物??”
嬴政直起身體,聽天幕語氣,好像很遺憾不是我們提前發現了那美洲農作物。
為什麼?
這美洲農作物有什麼特彆的嗎?
【眾所周知,現在我們常見的馬鈴薯,玉米,番薯等,都是出自美洲。】
【而單說這三樣農作物的畝產量,就遠遠高於水稻和小麥。】
【在近代以前,水稻和小麥作為主要糧食作物,並不能有效緩解人口增長帶來的饑餓壓力。】
【但馬鈴薯,玉米和番薯這類農作物,不僅產量超高,而且具有強大的適應性。
其普及不僅帶來了農耕人口的大增長,同時也有效解決了饑餓問題......畢竟單說馬鈴薯,其產量就是小麥的三四倍之多,不僅可作為主食,還可作為美味佳肴食用,用處可謂是大大滴多。】
嬴政:“!!!”
劉徹:“!!!”
李世民:“!!!”
這個叫馬鈴薯的,其產量是小麥的三四倍之多?!高產還適應性強?!
這是真的假的——
【直到現在,“靠什麼養活世界”,都一直是個需要被解答的問題。】
【而小麥,馬鈴薯,水稻,玉米被列為四大主糧,其中馬鈴薯可是被定義為“未來的糧食”,足可見其高產和耐種,以及用途之廣等特性,真的尤為優越重要。】
【除此之外,來自美洲的農作物又何止馬鈴薯,玉米以及番薯等。
而除了農作物之外,其他作物——諸如橡膠,主治瘧疾與高熱的金雞納等也尤其不能忽略!】
【不過話說回來,美洲農作物最初傳入中國,可是從明朝就開始了。】
【明朝有最早的玉米記錄,可是這類從美洲傳入明朝的農作物一直都很低調,沒能被多重視起來。】
【而早於哥倫布半個多世紀遠航於海上的,我國那位航海家,也是出自明朝!】
【沒錯,說的就是鄭和下西洋——可真真是比哥倫布早了半個多世紀!但沒有明確記載鄭和到了美洲大陸。】
【所以真的是太可惜了,事實證明,單有指南針還不夠,還得有世界地圖啊。】
明朝朱棣時期——
朱棣詫異往旁邊看去:“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