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以張南目前的熱度,也的確達到了,出演電影,不需要考慮戲份多少的咖位了。
看著乘龍反問的言辭慢慢無聲,張南見狀接茬的解釋道:“主要是【武館】這個係列的盤子,一共就那麼大。
受限於武俠題材的基礎,哪怕是算上我的五千萬美金片酬,總投資也才堪堪突破到一億美金,而且電影的票房體量,全球四、五億美金也就到頭了,投入太多精力,回報不太值當。
但這個係列又是我起家根本,直接丟了也不太好。
所以我就想,有沒有什麼拍攝方式,能夠在減少我個人角色在電影裡的戲份,卻不減少影響力。”
乘龍聽了,陷入了沉思。
過了良久。
乘龍才開緩緩口道:“兩個方法,第一種方法有點效果,但不怎麼徹底,將你的角色從電影的具體故事中,擺在領導者的位置,而不是參與者,將大量的戲份分給配角;
第二個方法效果更好、更徹底,但影迷們一時間不好接受,就是以【武館】係列為中心,開發衍生係列。”
張南聽著乘龍給出的第一個方法,頻頻點頭。
聽著乘龍給出的第二個方法,則是震驚的瞪大了眼睛。
衍生係列片?
這特麼再發展發展,不就是漫威電影宇宙的雛形了嗎?
不過稍微震驚了一會,張南就反應了過來。
彆看漫威電影宇宙的概念,在後麵被吹噓的多麼牛逼。
但透過表象看本質,整個漫威電影宇宙的概念,其實在香江早就有人搞出類似的操作了,而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金庸的武俠係列。
漫威的【鋼鐵俠】、【黑豹】、【綠巨人】、【美國隊長】、【雷神】、【蜘蛛俠】……等等係列之間的聯係,和相輔相成的關係。
其實跟金庸的【天龍八部】、【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等等作品之間的聯係,與相輔相成的關係都差不多。
都有點用知名係列裡的知名人物,給新作品拉名氣的效果。
隻不過金庸玩這一套不太成熟。
作品之間是用時間線的方式來串聯,頂多就兩、三部作品之間的些許人物,可以發生點互動。
而漫威則是將這一套玩的更成熟。
各個係列之間的角色還能互動,而對觀眾們產生更大的吸引力。
甚至還專門搞出了【複仇者聯盟】這種大鍋燴的係列。
看著陷入沉思的張南,乘龍有些得意的拍了拍張南,道:“怎麼樣,我這兩個方法是不是都挺不錯的,打算選哪個?”
張南有些猶豫。
選第一個方法,好處是對影迷的刺激性會比較小,電影上映後的成績會比較穩,但一直這麼搞也挺煩的。
而選第二個方法,壞處是對影迷的刺激性會比較大,電影上映後的成績會出現不確定性的波動,但好處卻是大大的減輕了他的拍攝量,而且還能順勢培養培養手下的藝人。
乘龍看出了張南的猶豫,賤兮兮的說道:“是不是有些糾結,不知道選哪個比較好。”
“為什麼要糾結於選哪個?”
張南聞言直接搖了搖頭,做出了一個雙龍爪手的姿勢,“乘龍大哥,我這人為人處世、抽鞭駕馬,從來都是比較穩的,講究的就是一個兩手都要抓,但兩手都要硬。兩個方法我都要用。”
一旁的乘龍聽到張南這個回答,人都傻了。
望著裝完逼就跑的張南,乘龍有些愣愣的問了問身邊的人,“阿南這小子是不是讓我給他出了辦法之後,拿了我的點子,擱我麵前裝了一逼,還開了波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