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裘家都派人暗殺段璃璃了, 這個事自然不能這麼了了。隻是裘家在平陽也算一方勢力,這個事得從長計議。
段璃璃心裡有個想法,但需要大家襄助。
而且據她所知, 看不順眼裘家的,可不止是她。
她說:“我想見見城守。”
段璃璃和雲雷母親、朝玉樹父親一起去見了城守。
城守也是大怒。
城守對裘家不滿已久了。這一次, 又是段璃璃主動站了出來, 說了自己的想法。
城守沉思很久, 抬起眼:“是時候, 給裘家個教訓了。”
這事急不得,還得從長計議。
段璃璃離開平陽, 也沒有直接回河陽, 既都出門了, 就到各縣城分號巡視一圈。
不料回到河陽,軌道車又出事了。
又有孩子死了。
還是一大早, 第一趟班列, 特彆不吉利。
胡祥聯係了段璃璃, 段璃璃趕過去了。是個挺小的孩子,特彆慘, 被車輪軋成了兩截了。商家的武者跟段璃璃說:“事情不對。”
駕駛車輛位置在最前麵的武者說:“我們很小心了,不該看不見。”
另一個則說:“那孩子是趴在軌道上的。”
所以才被齊腰軋成兩截。
胡祥也說:“有問題。”
段璃璃的臉色就冷下來了。
孩子的爹娘哭天搶地的,要商家賠他們孩子, 又向段璃璃賣慘,求仙姑可憐。
段璃璃說:“衙門裡有專門驗屍的人吧?”
胡祥說:“仵作。”
段璃璃說:“請仵作來驗屍。”
哭聲戛然而止, 那爹娘說:“怎還要驗屍?”
段璃璃說:“確認一下孩子是怎麼死的。”
當娘的大哭:“還能是怎麼死的,是被車撞死的啊。”
段璃璃說:“不, 是被軋死的。”
那爹娘剛想說對,她卻說:“站著的人, 會動的人才會被撞死。撞死的人骨頭碎裂,身體可能會成好幾塊。但趴在軌道上不動的人才會被軋死,鐵輪碾過去,人變成兩截。”
那對爹娘神情頓時慌亂起來,忙又大哭:“我的孩兒啊~死得好慘啊!”哭著要商家賠償,卻不敢說要仙姑憐憫了。
段璃璃卻說:“賠償不賠償的,等仵作驗完屍再說。”
那對爹娘更慌張了,要鬨起來,但他們隻是普通人,武者們把他們一圍,便動也動不得,隻能瑟瑟發抖。
許多人圍觀,指指點點。
仵作從河陽城趕來了,河陽縣守也來了。
段璃璃本來就是為了今天有事要見河陽縣守,所以昨天沒回去,留在了河陽。
她對仵作說:“我懷疑這個孩子在被軋之前就已經死了。”
仵作檢查了一下,讚同了她的說法,因為血已經凝固了,拳頭也掰不開了。
眾人嘩然。
段璃璃其實早就知道這孩子是怎麼死的了,她已經掃描過了。
她對仵作說:“你看看孩子的喉嚨吧。”
仵作去檢查,最後割開了屍體的咽喉,從氣管裡取出了棗來。這孩子是被棗噎死的。
那爹娘驚慌失措,忽地跳起來:“她、她是個仙姑,她會變戲法,定是她變進去的!”
段璃璃轉頭看他,冷笑:“既然知道我是個仙姑?還敢來訛我?”
她走近一步:“你們今天早上天亮就往這邊趕了,男的背著孩子,走在前麵,女的跟在後麵。走到離這裡兩裡地的位置,女的還摔了一跤,男的停下來等了等。等到了軌道這裡,男的先翻進去,女的把孩子遞過去,男的把孩子放在了軌道上,又翻了出來。以為沒人看到是嗎?”
兩個人癱倒在地上:“你、你怎知道?”
竟然連女人中途在什麼位置摔了一跤都知道!明明周圍沒有人看到的。
段璃璃冷笑:“彆忘了連你們都稱我一聲仙姑。”
段璃璃昨天住在了河陽。河陽分號雖然有給胡祥預留的房間。但段璃璃不喜歡住在那裡。
她到哪裡都喜歡住自己的房子,她昨晚是在城外放出了自己外出用的隨身房子,住在了城外。
事故發生的位置、這對男女的發生移動的位置,都在係統監控的50公裡的範圍內。段璃璃讓係統識彆並標記了他們倆,然後調出他們倆昨晚到今天的行動軌跡,就一目了然了。
河陽縣守就地升堂。
兩夫妻什麼都招了。
孩子是自己在家吃棗子噎死的。發現的時候已經遲了,反正救是救不回來了。
這時候想起來前些天有個半大孩子被車撞死,不僅賠了錢,仙姑還憐憫那戶人家,給變了套房子。
兩夫妻覺得孩子反正死都死了,不如廢物利用。就一大早扛著孩子屍體來碰瓷來了。
誰知道仙姑開天眼,什麼都看得到。兩夫妻嚇得瑟瑟發抖,不敢不招供。
事情搞明白了,不過一對刁民。孩子是意外死亡,倒也不是他們害的。待要判一頓板子,段璃璃說話了:“大人,今天耽誤了這麼久,我們軌道車的損失、商家的損失可怎麼辦?”
軌道車現在已經恢複運營了,但是胡掌櫃遞了一份訴狀,把這一天耽誤的損失算得明明白白,要求賠償。
河陽縣守判了賠償。隻這金額,升鬥小民怎麼賠得起。這家其實還不算很窮,就是有點貪。但也因為會算計,日子過得還說得過去,家裡有個青磚瓦房,還有一些自己的田產。
段璃璃說:“沒有現銀,可以將他家的房產、田產罰沒,拍賣,拍賣的錢如果有多的,扣除了賠償金,剩下的還給他們。”
從來都是仙姑慈悲,普度世人。她又收糧救市,又治病救人,在百姓心目中原是個菩薩一樣的慈善人。
不料也有雷霆動怒的時候。
她還開了天眼,知道你作惡的一舉一動。
百姓經此一遭,對段仙姑在敬愛之外,又多了畏懼。
待事情解決了,河陽縣守見段璃璃還是眉頭緊皺,過去安慰她:“不過一二刁民,在所難免,本官轄內,絕不會讓段門主蒙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