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5 章(1 / 2)

輪回之修魂2 阿豆 7443 字 10個月前

幾年之後,國朝的下一任皇帝登基之後,林璟就進京參加了會試和殿試考試,如願成為了新皇的天子門生,二榜進士。

林如海在林璟考進了翰林院之後,也鬆了口氣,林家總算是接上弦了,沒有出現承繼的問題。

現在這位新皇剛登基,暫時沒有清洗老臣的意思,他也就沒有急著辭官告老,反正他所占的也不是什麼要緊的部門和官職,這樣還能扶持兒子一段時間。

而且林如海留在朝廷中,也是想好好觀察一下新皇的脾氣秉性,以此來決定林家人以後為官的方針和策略。

上一任皇帝雖然清算了很多老臣,也閒置了像林如海這種沒什麼罪責在身的太上皇的心腹,但整體來說還算是個明君,哪怕秉性過於剛直偏執,不像個合格的政客,但林如海對他也並無什麼怨言。

林如海作為太上皇的心腹,本就有被皇帝清算的心理準備。哪怕後來皇帝變得冷靜理智了,閒置太上皇的心腹臣子,也是應有之意。

林如海隻是遺憾生不逢時。像林家這樣的累世仕宦之家,不會缺富貴榮華,林如海也不是那些想要出人頭地的寒門子弟。但他作為科舉上來當官的儒生,還是有自己的政治抱負的。他這樣的正統讀書人,總希望能遇到明君,然後成為一個賢臣,譜寫一段明君與賢臣的傳奇,讓曆史銘記下他們的功績。

太上皇年輕時是個明君,可惜林如海出仕的時候,他已經老了,不再是年輕時那個英明果斷的皇帝了。年老的太上皇多疑多思,放任子嗣內鬥,廢了培養多年的太子,為了平衡權勢對許多違反律法的人和事視而不見。

所以哪怕太上皇看重林如海,並把他安排在重要的職位上,林如海這官做著,也不能算快活。

因為他不過是隨太上皇擺弄的一枚棋子,並沒有得到君王的任何尊重。

他們君臣之間,並沒有什麼默契或者共同的政治抱負。

因為這時候的太上皇,除了想把權勢牢牢的攥在手心之外,已經沒有多餘的精力和心情去考慮這個國家,甚至千千萬萬的百姓了。

有誌向的讀書人向往的是做商鞅,王安石,張居正那樣的官員。哪怕最後的下場不太好,他們也真真正正的改變著國運和世道,在巍巍青史上留下了屬於自己的名字。

如果沒有那份機遇和本事,退而求其次,也想將來能成為六部尚書,甚至閣老。不說變法改變整個國家的國運,起碼權勢在手,能決定許多國家政策和成千上萬人的命運。

可林如海基本就沒有這個機會了,因為他成為太上皇的心腹的時候,太上皇年紀太大了,已經不可能再重新培養一個閣臣。他既沒有這個時間,也沒有這份心力了。

所以在太上皇晚年之後,才跟著他的這些心腹臣子,在某些意義上來說,都是隨時可以拋棄的棄子,太上皇用歸用,賞賜歸賞賜,但真沒放進心裡。舍棄了哪一個,也不算太心疼。因為他是皇帝,他想培養新的心腹太容易了。朝廷上新進的沒有背景和勢力的官員那麼多,他想讓其中的哪個小官聽話,誰還敢不聽呢。

就像林如海,難道他很喜歡給太上皇當棋子嗎?也不過是沒有彆的選擇罷了。

林如海生不逢時,因為太上皇之後的皇帝也是個明君,可這個明君嫉惡如仇,又對太上皇心存不滿,所以他這個太上皇的心腹注定得不到重用。

他這一生的官運基本已經到頭了,現在的林家是林璟的時代了。

林璟在新皇登基之後才出來考進士,也就是這麼個意思,不想再牽扯到上一任皇帝,又因為什麼原因導致仕途不順。

可惜林璟的運氣也不怎麼好。

新皇剛登基,就冊封了一個出身低微的貴妃,大肆的寵愛她,還提拔了她的娘家人,用她來壓製皇後和剛冊封的承恩公府。而皇後素有賢名,她的家族又在新皇奪嫡和登基的過程中出了大力,並無什麼明顯的過錯。

如果新皇是個色令智昏的蠢材,那還罷了。可惜新皇聰明非常,在先皇諸子中也是出了名的精明能乾。他這麼做,顯然是故意的。

林如海對新皇的評價立即降了一個級彆,新皇極其聰明,性情卻有些急躁和刻薄寡恩。借了皇後家的力,此時卻又嫌棄皇後娘家權勢太重,破壞了後宮和前朝的平衡。

剛剛過了河,就想要拆橋了,也未免變臉變得太快了。

當然,新皇想要後宮平衡——不要皇後一家獨大;想要在前朝培養新的心腹——用他們來平衡過去在他身邊作用極大,紮根極深的承恩公府勢力

——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後宮和前朝確實都需要平衡,任何勢力一家獨大對皇帝來說都的確有顛覆皇權的危險。

但是他做得太急了,也做得太難看了,明晃晃的搞出了寵妾滅妻的把戲。

哪怕沒有窺探出皇帝脾氣秉性的全貌,林如海也當即做了決定,林璟絕不能成為新皇的心腹手下——因為這個皇帝太多疑,太急躁,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就像新冊封的貴妃和她的娘家,此時真是如烈火烹油之勢,看上去真是蒸蒸日上。可是承恩公家不是好惹的人家。而且像貴妃娘家這樣身份低微,因寵得官的人家,也是被全體科舉官員們排斥的。

可以說,貴妃的娘家除了皇帝的寵愛之外,並沒有什麼盟友和支持者存在,未來實在堪憂。

林如海發現新皇並不像先皇——先皇剛直執拗,對敵人毫不留情,但對自己人和心腹重臣確實是坦誠相待,君臣相得的。

新皇分明像晚年的太上皇——把後宮的妃嬪和前朝的臣子都視為他掌中的棋子,想怎麼擺弄就怎麼擺弄。

可是他不知道,物不平則鳴,人心不平那就更不得了了——當初林如海他們敢對太上皇的命令陽奉陰違,也不過是因為他們心中不平,又占著理罷了。

現在新皇明晃晃的寵妾滅妻,過河拆橋,在許多人心中,這是皇帝品行有瑕。哪怕不敢宣之於口,心裡也對皇帝有了看法。

林如海他們當初敢違背太上皇,將來也必定有臣子敢暗搓搓的違逆現任皇帝。這是因為新皇的所作所為,並不能讓人心服口服。

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哪怕君臣地位不同,君王可以對臣子的身家性命一言而決,也改變不了人心所向。

這個皇帝過於的任性與急躁——得到新皇的賞識,大概很容易升官,可更有可能被他當成棋子隨意擺弄——就像貴妃和她的娘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