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6 章(1 / 2)

輪回之修魂2 阿豆 5176 字 10個月前

劉山再一次恢複記憶的時候,已經二十歲了。他這才知道,他不一定總是十八歲一成年就能恢複記憶,有可能是遇到了解決不了的麻煩,或者是猶豫不決的苦惱,才會恢複從前的記憶,用來解決這一世遇到的麻煩。

劉山出生在劉家村生產大隊,這個村子一半的人家都是姓劉,追溯祖宗上去都是同宗同族。所以劉姓在生產大隊是個大姓,等閒不會受人欺負。哪怕像劉山家這樣幾代單傳的人家也一樣。

劉山家幾代單傳,從前日子過得艱苦,祖輩的壽命也不高,所以劉家現在就是劉山和他的爹娘三口人,在劉家村絕對算是人丁單薄的人家了。

劉山的爹娘都不到四十歲,夫妻倆都是能乾又勤快的人。劉山因為有基因優化儀的作用,生下來就非常健康,長大了也是身材高大健碩,再加上家庭氛圍的教育,劉山也非常的能乾。雖然劉山家隻有三口人,但是這是三個壯勞力,家裡又沒有任何的生活負累。每年按照工分分配下來的糧食,除了自家吃的,還能省下一些賣掉換錢,用來積累一些家底。

平日裡劉山的爹娘都能拿到滿工分十個工分,而劉山更是能拿到十二個工分,他是生產大隊的乾活能手和勞模。

在這種情況下,劉山家的日子算是村子裡非常好的那一種,不僅糧食夠吃,還能用吃不完的糧食去換錢,買些糖果布料肥皂之類的東西。劉山還偶爾上山下河,去打隻兔子,摸條魚什麼的,時不時的劉山家能吃到些葷腥。彆人家養兩隻母雞,那都是為了積攢雞蛋去黑市裡換錢的,劉山家不缺這幾個雞蛋的錢,所以他家的母雞下的雞蛋,那是當天就吃掉補充營養了。所以他們家的人乾活雖然厲害,也沒有虧待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嘴巴。

因為劉山家的生活條件好,所以村裡附近的有姑娘的人家還挺願意和劉山家結親的。在這個年頭,如果沒有本事把閨女嫁給城裡拿固定工資的工人,那麼在鄉下嫁給劉山這樣的能乾人算是最好的選擇了。

這麼多勤快能乾的鄉下姑娘,劉山都沒有看上,他和下鄉的知青蘇玉看對眼了,悄悄的處起了對象。

要說蘇玉這個知青,她既不勤快,也不能乾,也沒有想要進步,想要改變的意思。她每天頂多隻能拿到四個工分,一年結算下來,分配給她的糧食都養活不了她自己,還要時常靠城裡的父母寄錢寄東西來補貼她的生活,日子才算過得下去。

之前幾年,蘇玉的父母因為重男輕女,所以留下了兒子在身邊,卻把女兒送去了鄉下當知青,而對女兒心存愧疚。所以給蘇玉補貼給得還算痛快。

可今年蘇玉的哥哥結婚了。結婚本身就花了不少錢不說,蘇玉的嫂子對於她的父母補貼女兒的行為還很不滿,挑撥的蘇玉的哥哥對父母和妹妹都有意見,弄得家庭內部有些矛盾。

蘇玉的父母更看重的還是兒子,原本那點愧疚隨著時間的流逝也漸漸的淡了,他們現在再補貼蘇玉,已經不那麼痛快了。還時常的寫信過來訴苦,說是家裡即將添丁進口,等她嫂子懷了孕需要補身子,就不能給她補貼多少了。

蘇玉對家裡的情況心知肚明,也知道哥哥結婚之後,父母給她的補貼隻會越來越少。可她靠自己還真養不活自己,最多混個半飽,餓不死,卻也日子難過。她當然得為自己打算打算。

下鄉的知青不愛與鄉下的當地人戀愛結婚,除非是遇到了特彆出眾的鄉下人——比如能在城裡找到工作的高中畢業生,或者入伍有津貼的軍人;要麼就是彆有所圖——比如圖回城名額,或者上工農兵大學的名額等等。

因為城裡的有文化的知青與鄉下基本都是文盲和半文盲的農民,確實不是擁有相同的世界觀的人。

城裡的知青有高中畢業的文化水平,有在城市裡養出的眼界,有城市裡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

鄉下有一半的人都是文盲,像劉山這樣的,也隻有小學畢業的水平。生產大隊大隊長的兒子劉建軍還去鄉裡的中學讀到了初中畢業。整個劉家村就沒有一個高中畢業生。

因為劉家村隻有小學,學費隻需要一些糧食。家庭條件還算可以,不需要小孩子充當勞動力的人家都願意送小孩兒去讀個小學,認一些字,學一學算術什麼的。

可是初中就隻有鄉裡才有了,距離劉家村距離遠不說,每年還要用錢交學費。沒有多少見識的村裡人,都不願意費錢費力送孩子去念初中。也就是生產隊長有工資補貼,不缺那點學費錢,而且他家還有輛自行車,劉建軍可以每天騎車上下學,他這才去讀了初中。

可是到高中的時候,就隻能去縣城裡麵念了。不僅距離非常遠,還要考試成績要好,要能考得上高中才行。

因為劉家村是距離縣城最遠的一個村子,即便有自行車,每天騎車上下學也是要披星戴月,早出晚歸的。何況劉建軍成績並不好,他也並不愛學習,所以才沒有去讀高中。就這樣,他也算是劉家村文化水平最高的人了。

在這種情況下,城裡的知青和劉家村的村民怎麼可能有什麼共同語言呢?更彆提男女之間的戀愛和結婚了。

知青們要麼是等待回城的機會,根本不談戀愛。要麼也是在知青內部解決戀愛和結婚的問題。相似的背景和文化水平,這種結合還算是比較靠譜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