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他們興奮的叫聲,今天的收獲應該不錯。
謝醒不在,葉雪衍沒什麼做飯的興趣。
他揣著暖寶寶,對越觀今說道:“我過去那邊看看有沒有什麼可以幫忙的地方。”
越觀今已經完全不想動了:“去吧,我在這裡留守,有什麼需要喊我一聲,我就過來。”
這座荒島比較大。
其實這座荒島也是一座大海嶺,水麵下的部分龐大無比,也正是因為這樣,島周圍的海洋生物比較多,浪潮帶來的海鮮也多。
葉雪衍過去的時候,大家正圍繞著一個水坑抓魚。
見到葉雪衍過來,大家紛紛朝他看過來:
“雪衍回來了,你抓到了厚肉銀帶嗎?”
“你的速度好快!”
“我們剛剛看到這水坑底下有很多魚,打算把水潑掉再抓,所以用的時間比較長。”
“雪衍,我們剛剛抓到了大青蟹跟錦繡龍蝦,晚上要燒烤嗎?”
大家說著,把桶斜著,給葉雪衍看漁獲。
葉雪衍一看,裡麵的東西真不少,不由說道:“不錯啊!”
“還有兩條魚躲在下麵的石頭縫裡,我們打算把水舀掉,再伸手進去抓。”
葉雪衍:“有鉗子嗎?你們小心一些,最好不要用手直接進去摸,怕裡麵有螃蟹。”
“沒關係,我們剛剛用棍子捅了一下,有螃蟹的概率不大,這都是一些小雜魚。”
葉雪衍仔細看了一下,說:“小眼綠鰭魚啊,這魚的味道不錯。”
“對,等會兒可以清蒸來吃。”
葉雪衍有點累了,沒什麼動力跟他們一起抓魚,見他們自己能搞定,便揣著暖寶寶在旁邊圍觀。
大家的興頭還是很足,兩下就用另外一個空桶把水潑乾淨,然後直接在水坑底下撿魚。
除了魚之外還有幾隻海蝦,現在的海蝦個頭都比較大,可能因為這邊沒有人類出沒的關係,它們長得比較肥。
不一會,大家撿完了海鮮,高高興興地提著桶回去。
在野外不太方便製作複雜的美食,這些海鮮他們大部分用來白灼,小部分直接吃刺身。
他們帶的醬料很足,新鮮的海鮮蘸著醬料吃也很美味。
大家對厚肉銀帶的評價十分高:
“以前從來沒吃過這樣的帶魚,這種帶魚確實很好吃,超乎我的想象。”
“我覺得養殖這種帶魚前途大為可觀。”
“這帶魚長那麼大,得長多少年啊?難得那麼大,肉質一點都不粗,還很細嫩。”
“五年應該要有吧?畢竟魚苗那麼小。”
大家隻是聊天,也沒有一定要追尋答案的意思。
葉雪衍對很多問題也沒弄清楚,便沒回答。
安靜地吃完了海鮮,他領了一個帳篷,找個避風的地方,準備睡覺。
其他人吃飽了,還有精力在海風中講鬼故事。
葉雪衍的聽力實在太好了,聽到風聲送來的各種鬼故事,在帳篷裡打了個哆嗦,抱緊自己的胳膊。
年輕人們真會玩。
他想謝醒了。
出海其實比較枯燥,第二天一早他們在鬨鐘的響動下醒來,簡單吃完自熱米飯,又準備出海撈帶魚魚苗。
昨天的魚苗已經在魚艙裡待了一個晚上,活力稍微減弱。
今天無論如何也要回去了,要是在這裡留的時間太長,哪怕有龍力吊著,魚苗的存活率也有可能下降。
今天要追的是另一群魚苗。
葉雪衍根據自己的記憶,帶著船隊,上午十點多才找到那群魚苗。
中午大家沒靠岸,簡單吃完自熱米飯後,繼續去找第群魚苗。
這次比較順利,下午一點多他們就找到魚苗了,撈完魚苗還不到兩點。
魚群比葉雪衍想象中的要大,葉雪衍感覺撈到這些已經足夠了。
要是後續魚苗的死亡率比較高,他再回來補充一點。
葉雪衍沒有繼續撈下去,直接帶著團隊打道回府。
花了個多小時,他們才抵達海洋牧場。
謝醒先回來,指揮著工作人員在海洋牧場裡裝了細網。
厚肉銀帶的魚苗回來後,直接送到細網之中。
海洋牧場的環境比厚肉銀帶生活的環境平靜太多了,葉雪衍擔心它們不是很能適應,特地觀察了半下午。
魚苗們的情況還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海水裡含有龍力,它們的活力比較充足,來到新家之後,在漁網裡遊來遊去,看著很活潑的樣子,當然也可能是驚慌。
葉雪衍不太能分清兩者的區彆。
謝醒提前結束工作,過來跟葉雪衍一起觀察:“魚苗帶回來了,是不是要喂食?”
葉雪衍:“對。要給它們餌料。”
這些魚苗實在太小了,如果在野外,它們可能吃一些浮遊生物或者有機碎屑,又或者一些小型的蝦類。
葉雪衍這邊的話,他打算用一些魚肉泥或者蝦肉泥去喂。
中午的時候他已經打電話給飼料廠,請飼料廠幫忙準備了,傍晚應該能送到。
謝醒聽了:“你現在對厚肉銀帶的了解有進一步加深嗎?”
“有是有,不過暫時還沒有轉成綠色|圖鑒的趨勢。”葉雪衍歎息一聲,“我覺得這種轉變沒有那麼好轉。”
謝醒:“興許把帶魚養大,它的圖鑒就能轉化為綠色的圖鑒。”
葉雪衍:“那還早著。”
這才幾毫米的小魚苗,要養到兩米長的程度,不知道還得養多久。
小抹香鯨們已經離開了海洋牧場,鯨鯊和海獺還在。
葉雪衍怕這兩家夥偷帶魚魚苗吃,特地囑咐了它們一聲,讓它們離帶魚魚苗遠一點。
鯨鯊性格老實,好奇心相對沒那麼強,它真的聽進去了,遠遠地離開這片區域,在外圍遊動。
海獺聽了這話,反倒更加好奇,探頭探腦地往裡看,看它的眉眼,它多半對帶魚有什麼想法。
葉雪衍怕它控製不住好奇心,撈了幾尾帶魚魚苗給它聞:“真的不怎麼好吃,不用聞了,回去請你吃大帶魚。”
海獺的鼻頭動了動,很努力地聞清楚魚苗的味道,確定這玩意真的不那麼好吃,這才興趣缺缺地離開了。
傍晚的時候飼料廠把飼料送來了。
葉雪衍專門買了新鮮的活魚打成肉泥,肉泥打得很細,在水中一蕩漾開,就變成了碎屑。
他不知道魚苗吃不吃這樣的碎屑,如果不吃的話,明天他會換一種魚類打成肉泥。
為了保險起見,他專門在飼料中拌了一些龍力,龍力應該對魚苗有一定的吸引力。
這些碎屑實在太小,魚苗們吃得也不是很積極。
也許魚苗本身就不需要頻繁進食?
葉雪衍沉默地在筆記本中記錄下觀察到的情況。
魚苗吃得很少,一部分飼料從網裡漏出來,漂在海洋牧場裡,把海洋牧場的海水弄得渾濁了。
一些海洋牧場的魚蝦聞到了食物的味道,紛紛過來進食,這些進食的小魚小蝦又吸引了其他的大魚大蝦過來。
海洋牧場變得非常熱鬨,海獺它們像吃自助餐一樣快樂地吃著這些送上門來的食物,連他們家的海鴨子也撿到了一些魚蝦吃。
葉雪衍看到這種情況,樂觀地想,即使養不活帶魚,他們的海洋牧場也會繁榮一些,這樣算下來應該不會虧到哪裡去。
海洋牧場裡有帶魚之後,葉雪衍一連好幾天都全神貫注地撲在這裡麵,他給帶魚換了好幾種餌料,有全部動物性飼料,也有動物性飼料跟藻類參半的飼料,還有藻類飼料。
帶魚最喜歡動物性飼料,動物性飼料下去它們都能吃掉大半——它們確實需要進食,適應環境後就恢複進食了。
它們的生長速度也很快,葉雪衍覺得它們簡直見風長,短短幾天,它們從幾毫米長到了幾厘米。
幾厘米的帶魚雖然還很小,但是已經能夠看清它們的模樣。
小帶魚長得很可愛,在海洋牧場裡也很活潑。
葉雪衍撈魚苗的時候做好了折損一半的準備,沒想到九成魚苗都活了下來,他捉來的帶魚一下顯得太多,海洋牧場有些擁擠。
帶魚小還好,要是長大一點,他們的海洋牧場裡肯定養不了那麼多。
這些魚苗也沒辦法送回原定海域,葉雪衍思考了一下,想邀請養殖戶一起來養殖帶魚。
葉雪衍在微信群裡招標,讓想養養帶魚的人找他報名。
他可以提供魚苗和技術支持,雖然不保證帶魚的產出,但是失敗的話,可以給養殖戶換彆的東西養,保證對方不會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