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死了,對於唐娘子來說,無異於天塌下了。
家裡沒錢了,村裡人隻知道她為了送丈夫去縣裡看病賣了家裡僅剩的兩畝地,卻不知道她還把唐家老宅抵出去了。
唐娘子隻知道她男人要是活著,她和元哥兒就有依靠,看病的錢也能慢慢掙回來,或許在某一刻,她也想過萬一她男人救不回來,這些窟窿該怎麼填補,可那樣的想法轉瞬即逝,終究還是救夫的急切心情占了上風。
可惜,老天爺終究沒有眷顧她……
在鄉下沒有地可以向地多的人家租賃,沒有一個遮風擋雨的房子卻不行,更何況唐家現在不僅沒有了房子和田地。
唐家世代單傳,到了她這一代,丈夫沒有兄弟,她也隻生了一個兒子,現在丈夫去世,家裡隻剩下她和元哥兒兩人。元哥兒倒是很健康,可他現在也隻有八歲,根本擔不起事,一些體力活他根本做不來,她就更不用說了,身子骨隻比病怏怏的丈夫好一些,挑水、砍柴之類的活兒就能把她壓垮。
至於她娘家就更不用說了,她爹死了,現在是她後娘當家,家裡的兄弟和她不是同母所生,感情本就淡漠,怎麼可能願意養兩個累贅。
而且唐娘子能感受到,這段時間的操勞和憂慮已經嚴重傷到了她的根本,恐怕日後也是藥不離口的命了,這樣的她,活下去也隻是拖累。
除此之外,唐娘子心中還有一件憂慮的事,那就是初秋書塾念書的學生們交的那些束脩,丈夫沒教幾天課業就病倒了,按理這些束脩應該退還,可現在唐娘子哪還能掏出錢來呢。
她已經恍惚看到了未來,她的元哥兒瘦小的身軀,被這樣的重擔壓垮,臉上再也沒有恣意明媚的笑顏。
她怎麼舍得讓自己最心愛的兒子經曆這些呢。
旁人隻當她太過傷感於丈夫的離世昏厥過去,其實在那一刻,唐娘子無比清醒,她已經開始在算計兒子的未來。
她想,她不能活著,隻有她死了,兒子的未來才可能有另外一種結果。
三檔口村村民生活寬裕,民風淳樸,絕大多數鄉親秉性善良厚道,而且她男人活著的時候教了不少學生,和這些人家多少有些情分,如果元哥兒成了孤兒,村裡肯定不會坐視不管,如果她沒有猜錯的話,村長應該會給元哥兒挑一戶人家寄養。
可既然村民厚道,唐秀才生前和村裡不少富裕人家有香火情,秀才娘子為什麼還要一心赴死呢,除了她怕自己的身子骨差,將來變成第二個唐秀才需要無數藥材填這個無底洞外,更重要的是她擔心外麵的流言將這點情麵也給耗光了。
她還牢牢記得鄰村徐寡婦的下場。
那位徐寡婦的娘家夫族同樣人丁單薄,她男人是在全村男人冬季進山狩獵的時候被黑熊拍死的,因為這一點,其他活著回來的男人都對徐寡婦多有照拂。
一開始倒也沒什麼,村裡身體強壯的男人輪流幫她家挑水、挑柴,農忙的時候也會去她家地裡幫忙,可時間一長,有些女人就開始說起了徐寡婦的閒話。
寡婦門前是非多,更何況徐寡婦家裡進進出出的都是一些年輕力壯的男人,她們的妻子即便麵上不說,心裡也開始泛嘀咕。
漸漸的,謠言越來越多,也越傳越歪,在有些人的嘴裡,好像真的親眼看見過徐寡婦與人偷/情,時間一長,村裡的男人為了避嫌也不敢去徐寡婦那兒幫忙了。
最終徐寡婦丟下了一雙兒女,跑回娘家再嫁,那兩個孩子倒是被親近些的親戚收養了,可因為徐寡婦的壞名聲,兩個孩子一直被村裡其他孩子排擠,日子過的並不算好。
有了這個前車之鑒,唐娘子更加不敢賭了。
可她要是死了,村裡人的態度就不一樣了。
同為母親的女人會怪她,唾棄她,覺得她不是個合格的娘,居然舍得拋下年幼的孩子殉情,她們有多不能理解她的所作所為,就會多麼同情元哥兒。
男人們會欽佩她,因為這樣為丈夫殉情赴死的女子在他們看來忠貞節烈,節婦留下來的孩子,他們自然也會更善待幾分。
唐娘子也不知道自己算的對不對,但她清楚,她死了絕對比她活著更好。
當白綾穿過房梁落下,她踩在圓凳上的時候,唐娘子想的最多的依舊是自己的兒子。
元哥兒會怨她吧,怨她就這樣拋下他走了。
那就讓他怨吧……
唐娘子閉上眼,蹬翻圓凳,就讓她去十八層地獄受儘折磨吧,隻求元哥兒餘生順遂,再無煩憂。
******
“娘——你醒醒!你快醒過來啊!”
唐定元再聰明,也隻是一個八歲的孩子,麵對著爹娘接連亡逝,他哭的聲嘶力竭。
“叔叔嬸嬸,求你們給我娘請個大夫吧,我會還錢的。”
他跪下來給長輩們磕頭,求他們給娘請個大夫,看著這一幕,在場所有人都覺得心酸。
秀才娘子怎麼這麼傻,丈夫沒了,可她還有一個兒子啊,元哥兒還那麼小,她怎麼舍得拋下這個兒子呢,如唐娘子預測的那樣,在場的女人對唐定元心疼又憐愛。
“元哥兒,彆磕了,你娘已經死了,她的身體都已經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