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警事第四百三十一章 港監局賺大了
沉副市長太忙了,不但要負責港口建設,也要負責陵海港工業園區的招商引資,電話一個接著一個。
韓渝不想影響領導工作,談了一會兒主動告辭。
蔣經理、吳老板、林小慧和張二小已經走了,李主席沒走,一直在一樓大廳等。
李主席不隻是長輩,也是陵海公安局的老局長。
韓渝連忙迎上去,一邊陪著李主席往外走,一邊彙報起剛才談話的情況。
“投資興建港口,以前沒這方麵經驗,一切都要摸著石頭過河,要邊乾邊學,沉市長壓力很大,很不容易。”
“周局說他以前在市計委做過交通能源科的科長。”
“計委隻是負責規劃和審批,再說市裡的交通建設主要是道路橋梁。”
“這倒是,一點經驗都沒有,要在一張白紙上畫畫,確實不容易。”
“對沉市長來說這是一個考驗,也是一個機會。對你而言同樣是一個考驗,也同樣是一個機會。”
韓渝低聲問:“什麼考驗,什麼機會?”
李主席停住腳步,回頭笑道:“沉市長說的很清楚,你接下來要進入黨工委班子,要加入陵海港工程建設指揮部。隻要好好乾,把港口建起來,把港區發展起來,你就是陵海港乃至陵海港工業園區建設的元老。
現在跟以前不一樣,現在是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你想想,港口和港區要是發展起來,這是多大的政績!不信你等著瞧,陵海港建成投入使用之日,就是你提正科之時。”
韓渝禁不住笑道:“李主席,我是公安。”
“公安也一樣,都說了現在是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市委現在看重的是誰為陵海經濟建設做出多大貢獻,而不是單純的看你破了多少桉,抓了多少嫌疑犯。”
“市領導這麼現實?”
“把經濟發展起來,讓群眾能賺到錢,都能過上好日子,這是好事!葉書記有能力有魄力,而且很務實。不像謝書記,不好好發展經濟,就知道搞什麼創衛,結果還沒能創成。”
葉書記確實很厲害。
去年去東廣辦桉時,學姐曾打電話說過葉書記為了陵海港項目,那麼熱的天跑到躉船上等長江航務局的領導,後來從白龍港一直追到濱江市區。
謝書記其實也挺好的,至少為人不錯。
師父當年總是頂撞他,甚至當著好多人麵不給他麵子,但他並沒有為難師父,前前後後還批了不少錢給沿江派出所。
韓渝不想議論領導,而是笑問道:“李主席,張二小要投資建什麼廠?”
“鹹魚,不是我批評你,你不能光顧著工作不關心朋友。”
“我不是不關心,主要是太忙。”
“太忙是借口,你是根本沒放在心上。”
李主席笑罵一句,解釋道:“群眾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對糧油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以前販米,隻要把稻穀收購上來,機成米就可以裝袋運東海去銷售。因為他們販賣的是新米,還供不應求。”
韓渝真不懂這些,不解地問:“現在不行了?”
“現在做糧油生意的人多,東海人的嘴也叼了,同樣是新米,還講究口感。”
“口感?”
“就蒸出來的大米飯香不香,好不好吃。”
“這取決於水稻的品種,跟開不開廠有什麼關係。”
“看來你隻知道吃,沒買過米,也沒怎麼做過飯。”
“以前經常做。”
隔行如隔山,小夥子不懂這些很正常。
李主席笑了笑,耐心地解釋道:“想讓大米飯好看又好吃,從原糧入庫就要檢驗,要從源頭上把控大米質量。然後要經過脫殼、碾米、色選、拋光、清洗、包裝等一套工藝流程。所以他們要建廠房,要上粉碎機、碾米機、烘乾機、包裝機等加工設備。”
之前隻知道想吃大米飯,隻要把稻穀倒進碾米機脫殼,把米和糠分開,然後揚一下,就可以把揚過的大米用水淘洗乾淨,放進電飯鍋加點水蒸,沒想到現在竟變得如此講究。
韓渝反應過來,追問道:“開個米廠要投資多少錢?”
“五六百萬。”
“他們有這麼多錢嗎?”
“他們幾個販了這麼多年糧油,以前競爭又小,賺了不少錢,就算不夠他們可以找銀行貸款。”
“那他們為什麼非要把廠開在三河?”
“三河交通方便,緊挨著陵大汽渡,米加工包裝好,就能裝上卡車從陵大汽渡過江運往東海銷售。而且相比開發區,港區地價要便宜不少,一畝好像隻要一萬六。”
“開發區多少錢一畝?”
“這要看地段,好像是兩萬一畝起步。”
大哥和大嫂做生意,林小慧做生意,玉珍做生意,身邊的人好像個個都在做生意,並且這生意是越做越大。
隻要豁出去都能賺到大錢,錢那麼好賺,難怪當乾部在陵海不是最好的選擇。
韓渝正感慨萬千,李主席突然問:“周局有沒有找你談話?”
“找了,是我找他的,中午在局裡談了半個小時。”
“對於分局領導班子的人選,局裡有沒有確定?”
“確定了,周局打算讓石所擔任教導員,讓我大師兄過去做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