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呢,要不要改?”
“不用改,就用你原來的那個。”
“太好了,謝謝楊總!”
“王主任,應該是我們感謝你,感謝你走遍長江流域,采訪了那麼多民兵預備役部隊,給我們提供了這麼多詳實的材料。”
……
王記者出手,果然不同凡響。
當年一篇文章,就讓國家層麵重視非法捕撈鰻魚苗的問題。
現在一篇文章,竟又驚動了四總部,四總部都要發出聯合通報。
韓渝聽得暗暗心驚,忍不住問:“王叔,你之前的標題是怎麼寫的?”
王記者拆下手機電池準備繼續充電,輕描澹寫地說:“原來的標題是《抗洪鐵軍千百萬,十有八九是民兵預備役。”
這個標題夠敏感,尤其在這個節骨眼上。
現在隻要打開電視全是解放軍官兵在奮不顧身抗洪,全國人民都為之感動乃至流淚。你這個時候發這樣的文章,就意味著解放軍官兵隻是配角,民兵預備役才是主角。
事實上抗洪搶險的民兵預備役官兵人數也確實遠超現役官兵。
昨天新聞裡說有三十萬解放軍官兵投入抗洪,但這三十萬是指在全國各地抗洪搶險的,長江流域最多占一半。
十五萬官兵能守住長江乾堤嗎?顯然不可能。
彆的地方韓渝不知道,隻知道要不是十幾萬民兵預備役官兵、地方上的黨員乾部和沿線的群眾,光靠幾萬來支援抗洪的解放軍官兵,肯定守不住荊江大堤。
想到這些,韓渝忍不住問:“王叔,你有沒有寫我們營?”
“我寫的是全長江流域,怎麼可能隻寫你們。”
“這麼說提到了我們營?”
“提了下,一筆帶過。”
“提到就行,其實我們現在也不是很需要宣傳。”
“看把你給得意的,要說感人事跡,民兵預備役部隊的感人事跡多了,你們營根本排不上號。三兒,說了你可能不會高興,跟人家相比,你們跟‘感人’這個詞都沾不上邊兒。”
“我知道,荊州軍分區有好幾個民兵犧牲,人家的事跡真的很感人,應該多宣傳。”
……
聊了一會兒,回到甲板上,天色已黑。
荊江兩岸,有些堤段燈火通明,有些堤段能看到手電和馬燈的亮光,到處都是人影。
為確保航行安全,工程船隊的照明設施雖然很完善,但隻顯示夜航的號燈號型,“大合唱”也結束了,隻能聽到主機和輔機的轟鳴聲。
韓渝正想給黃老板打電話問問情況,彭團長居然打了過來。
“團長,我鹹魚,什麼指示?”
“我哪有什麼指示,我隻是看見你們了,打個電話跟你打個招呼。”
“你們在哪兒?”
“我們在堤上啊,我正看著你們呢,政委在不在船上?”
“政委在大001上,我在小001上,我靠過去看看你們!”
“彆,千萬彆,你們忙你們的,執行任務要緊。”
韓渝看著手電燈光閃爍的大堤,問道:“團長,你這邊情況怎麼樣,需不需要搶險物資,我們帶了不少,可以支援點給你們。”
彭團長遙望著正在航行的船隊,說道:“不用,我們守得住,你們的物資有大用,留著在關鍵時刻用。”
“行,那我們先走了。”
“走吧,等戰勝了這次洪峰我們再聚。”
李守鬆他們不知道正跟主力部隊擦肩而過,如果知道了一定會很激動也很遺憾。
激動的是分開近一個月,終於會師了。
遺憾的是團長、參謀長等領導和一營、三營的戰友都在岸上,卻不能上岸跟領導戰友們相聚。
韓渝正感慨萬千,一直不敢影響他指揮抗洪搶險的學姐竟打來電話。
看到來電顯示,他格外想學姐、想女兒、想家,連忙接通電話問:“檸檸,你怎麼想到給我打電話的?”
“你現在忙不忙?”
“不忙。”
“不忙就好。”韓向檸舉著電話,回頭看了一眼抱著涵涵坐在電視機前的老媽,說道:“我們正在看中央台的賑災晚會,主持人說你們那邊要分洪,真的假的?”
“準備分洪,但暫時沒分洪。”
“那要不要分洪?”
“這要看情況,從現在的情況看,應該能守住。但洪峰剛過來,最終能不能守住誰也說不準。”
“你小心點。”
“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