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海軍戰士和六個海上民兵不是不慎落水的,而是被地震引發的巨湧把船艇掀起老高,官兵們是在甲板上執勤時被湧浪掀進海裡的。
他們大難不死,有沒有後福不知道。但他們隻是受到了點驚嚇,並沒有受傷。反而在艙室裡睡得正酣突然被掀下床的官兵摔傷了,好在都是皮外傷。
防救船大隊的醫療隊就在海上,來自濱江第二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立即搭乘動力舟去漁船上展開醫療救護,馬金濤、陳健和高繼春負責運送醫生護士以及把傷勢相對比較重的民兵轉運上島。
船在海上失去動力很危險。
船丟失錨鏈或錨鏈與其他船的錨鏈纏在一起也很危險。
由於各民兵運輸大隊的漁船都是一條挨著一條錨泊的,地震引發的湧浪不但導致十二條漁船走錨失控,也導致很多漁船的錨鏈纏起來了。
韓渝救完人不能休息,要爭分奪秒救船!
先把大001調過來,用後甲板的吊車幫著起錨,然後組織機修隊的官兵跟漁船上的船員一起,用撬棍乃至鐵錘,把纏在一起的錨鏈一點一點解開。
錨鏈都是鐵的,很重很結實。
在風高浪急的海麵上頂著餘震解錨鏈,既是技術活、力氣活,也是很危險的活!
雖然漁船上都有吊臂,參加救援的漁民夠多,但依然從淩晨3點一直忙碌到下午5點半,才把纏在一起的錨鏈都解開了。
有些漁船的錨機受損,機修中隊官兵狼吞虎咽的吃了幾口飯,喝了幾口水,又開始了緊張的搶修。
小魚負責運送搶險所需的零配件,隨船的船機配件經營戶忙的焦頭爛額,他們帶來的零配件不夠,隻能乘動力舟去岸上采購。
後勤保障組專門給他們安排了兩輛軍用卡車,並讓兩個糾察押車,確保采購零配件的車輛通行無阻。
至於更換船機配件的費用,先記賬,回頭跟後勤保障組統一結算。
人家的機器設備是在配合現役部隊演習時損壞的,國家有義務給人家報銷,不能讓人家自個兒掏錢。
韓渝幫著修好一個錨機,累的精疲力儘。
在兩個漁船船員幫助下順著繩網爬上動力舟,癱坐下來有氣無力地問:“小魚,白天忙著解錨修船沒顧上數,今天一共發生了幾次餘震?”
“六次。”
“這麼多次!”
“震感很強,在岸上感覺比在海上震的厲害,上午8點49的那次餘震,真是地動山搖,震的我差點摔跟頭。”
小時候岸上的人總說要地震,大人讓小孩發現地震就鑽到八仙桌或床底下。小魚當時在岸上沒家,住在船上沒什麼感覺。
事實上當年說要地震搞得人心惶惶,但最終好像沒發生地震。
小魚這次真正經曆了地震,回想起第一次地震和後來一連六次的餘震心有餘季,扶著方向盤補充道:“剛上岸那會兒隻知道發生了餘震,後來聽吳參謀說才知道最後一次餘震也很厲害,地震局說最後一次是6.2級!”
韓渝下意識問:“最後一次?”
“是上午的最後一次,後勤指揮部說接下來可能還有餘震。”
“看來我們還要防震。”
“我們在船上沒事。”
“如果發生海嘯呢?”
“海嘯什麼樣子的,比地震厲害嗎?”小魚真不懂,不懂就問。
韓渝打了個哈欠,迷迷湖湖地說:“我也沒見過海嘯,但在電視上看到過,一旦發生海嘯,海水會暴漲、會倒灌!浪有幾十米高,排山倒海的撲過來,而且是一波接著一波,所到之處,摧枯拉朽,能把十幾萬噸的貨輪掀上岸。”
小魚驚愕地問:“這麼說海嘯比前年的海潮還怕人?”
“海嘯和海潮的區彆,跟海浪與江裡的浪相比差不多。”
“太怕人了,可不能發生海嘯,不然我們這些船都要完蛋。”
正說著,動力舟已衝上灘頭。
後勤保障組的吉普車正在前麵等,韓渝爬起來翻身下船,蹚著渾濁的海水迎了上去。
上岸是後勤保障組領導要求的,韓渝跟前來接自己的參謀打了招呼,就爬上車火急火燎地趕到後勤指揮部帳篷。
方組長正在接電話,十幾個參謀、乾事在海圖前忙的焦頭爛額。
韓渝正想著要不要喊報告,赫然發現觀察組的沉組長竟從角落裡走了過來。
“鹹魚,辛苦了,餓不餓?”
“還好,不太餓,就是有點困。”
“照理說應該讓你好好休息的,但地震形勢很嚴峻,為確保參加演習的民兵運輸大隊船隻安全,上級研究決定讓各民兵運輸大隊撤回。”
“演習結束了?”韓渝低聲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