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艘運輸船改裝具有試驗性質,驗收合格就要“定型”。
軍區和艦隊對驗收工作很重視,軍區從浙海抽調了一個機步營,艦隊通過軍區抽調濱江海軍防救船大隊的補給船中隊和陵海預備役營三連協同,在東海海域舉行小規模登陸演練。
運輸船原本是一條有12年船齡的客船輪,由於近海客運跟長江客運一樣不具競爭力,乾脆改裝成了滾裝船。因為船體結構的關係,與真正的滾裝船還是不太一樣。
由運輸船和濱訓號組成的運輸編隊航行到指定位置,東海預備役運輸團一團長命令拋錨,團參謀長打開高音喇叭,要求參演部隊做好登陸準備。
船長站在駕駛台前頻頻下達指令,努力控製船體的姿態。
濱訓號船長王紅兵和陵海預備役營三營長馬金濤,在來自東海基地的演練總指揮的命令下,當即在運輸船左舷兩公裡處拋錨,組織船員利用船上的克令吊迅速放下六條動力舟和架橋裝備。
就在馬金濤、小魚和陳健等人開著動力舟,拖著跟鋼浮箱差不多的橋板緩緩往海灘方向開去的時候,運輸船打開了船艏的艙門,用絞車放下巨大的跳板,能清楚地看到機步營的坦克已經發動了,在運輸船的貨倉裡喘著黑煙,發出轟隆隆的噪聲。
運輸船原本是“滾裝船”,噸位大,吃水深,靠不了岸。
馬金濤接到總指揮的命令,看了下水流和風向,想好航行路線,手扶方向盤,駕駛動力舟,托著巨大的橋板,第一個與運輸船“對接”。
之前沒協同演練過,甚至不認識東海預備役運輸一團的官兵。
相互之間沒有默契,並且在風急浪高的海上“對接”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經過與運輸一團官兵近一個小時的共同努力,運輸船的大跳板終於安全地擱在動力舟上。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等把運輸船的大跳板與動力舟固定好,號和6號動力舟立馬駛了過來,從1號動力舟兩側同時發力,把陵海預備役營三營的1號橋板架到馬金濤的1號動力舟上,並進行固定。
緊接著,把1號橋板的另一端架在2號動力舟上。
如此反複,一直忙到下午4點半,終於在海麵上架設起一座米長的浮橋。
等候已久的機步團官兵,把兩輛坦克和兩輛步兵戰車緩緩開上浮橋。
包括韓渝在內的驗收組成員都捏著一把汗,畢竟坦克這樣的重型裝備開上的是浮橋,浮橋並不穩定。
雖然這片海域很淺,裝備一旦落水,應該不會造成人員傷亡,但想把幾十噸的坦克打撈上來卻不是一件容易。
更重要的是,浮橋很短很窄,儘頭距裸露在水麵上的海灘大約一公裡。坦克和裝甲車開到儘頭,既上不了岸也掉不了頭,隻能怎麼開過來的再怎麼倒回運輸船上。
眼看開始漲潮了,浮橋正在緩慢移位。
馮局站在運輸船的船頭,迎著海風緊盯著下麵道:“看來光組建幾個預備役運輸團不夠,也要組建幾個海上舟橋團。”
正在參加演練的不是水陸兩用坦克,將來有戰事要登陸的也大多是陸軍的主戰坦克、裝甲車和卡車。
楊處長覺得今天的登陸演練規模雖然不大,裝備的也不夠充分,甚至具有很大風險,但卻是非常有必要的,
他很少出海,有點暈船,扶著船舷低聲道:“能靠岸的運輸船太少,我參加過東山島的演習,落潮時連漁船都靠不了岸,我們的大多裝備又不具兩棲作戰能力,真要是有戰事肯定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搶占敵方港口碼頭,利用敵方現有港口設施轉運主力上,所以軍區首長才要求鹹魚的防救船大隊和陵海預備役營參加演練的。”
“也是試驗?”
“如果可行,就以陵海預備役營現有的裝備為藍本,組建幾個具有海上架橋能力的預備役部隊,配合正在組建的四個預備役團行動。”
“鹹魚,你認為可行嗎?”馮局回頭問。
韓渝沉思了片刻,緊鎖著眉頭說:“陵海預備役營的動力舟太小,強度不夠高,橋板的尺寸和強高同樣如此。”
“橋板越大,強度越高,重量也就越大,這浮橋也就越難架設。”
“所以專業的事還是得找專業的人,我們預備役部隊隻能作為輔助,想真正形成戰鬥力要靠專業的舟橋部隊。”
……
海上的演練進行了兩天。
總結用了一天。
明天上午,參加演練的防救船大隊和陵海預備役營官兵就要乘實訓船返回濱江,東海基地首長為表彰預備役官兵的出色表現,安排專人帶大家夥參觀基地和基地的艦艇。
東海基地,東經121.4度,北緯31.2度,是中國最大的軍港。
軍用碼頭主要位於黃普江進入長江的吳淞口處,經過多年的建設,基礎設施較好,有0個泊位。
常年停靠著一些驅護艦和小型戰鬥艦艇。
沿著碼頭往西走,可以看到大量的輔助艦艇和登陸艦。
如果乘船去黃普江上遊,便是著名的滬東造船廠和江南造船廠。前者為中國海軍建造了幾乎一半多的護衛艦和大量的導彈艇,後者則是中國驅逐艦和潛艇的主要生產廠家,有著很強的技術實力。
正因為如此,東海港能夠提供的修船能力,是海軍其它各基地無法比擬的,這是東海基地的優勢之一。
但東海基地也存在一定問題,主要是黃普江水道近年來日益擁擠,東海市區的麵積又在不斷擴大,軍事設施旁被民用建築包圍,導致軍艦要在完全開放的水域停靠,具有一定風險。所以這裡雖然有很多泊位,但卻不宜停靠太多艦艇,尤其是戰鬥艦艇。
馬金濤和陳健第一次參觀軍港,無比激動。
韓渝人在東海,心卻在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