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宗一出,誰與爭鋒!
縱觀華夏上下五千年,也就趙光義的後代宋高宗完顏構才能和他並列,哦不,江夏拍著腦門,暗罵自己記性不好。
她怎麼忘了趙光義的後代一個比一個出息,宋徽宗和宋欽宗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這四人的水平都在伯仲之間。
在後世每每爭論誰才是華夏第一昏君的時候,這四位永遠都是奪冠熱門,有他們四個在,決賽圈根本沒其他選手的位置。
-
公元1448年,正統十三年。
王振向朱祁鎮恭賀:“陛下,這視頻都說您比宋太宗還要厲害呢。”
朱祁鎮未滿十歲時就登基,太皇太後和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位輔臣執政多年,如今四人皆去世,朱祁鎮終於徹底掌權,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展拳腳,聽見這視頻的話,心中的自信又強了許多。
他自傲一笑:“不過是區區宋太宗罷了,算不得什麼。”
王振眼睛骨碌一轉,小聲地對朱祁鎮說:“您是大明戰神,太·祖皇帝不也比不過您。”
“大膽!”朱祁鎮嗬斥他,“朕怎麼能和太·祖皇帝相比?”
雖是這麼說,他的臉上卻掛著掩飾不住的笑容。
-
【宋太宗趙光義,原名趙匡義,即位後改名趙炅,但是也不知道為啥都愛叫他趙光義,我覺得他改名改了個寂寞。】
【趙光義,一個出生就不凡的男人。《宋史》有載:“初,後夢神人捧日以授,已而有娠,遂生帝於浚儀官舍。是夜,赤光上騰如火,閭巷聞有異香。”】[1]
光屏中出現一個女人,她身旁出現幾個字——【趙光義之母杜氏】
眾人震驚地看著一個仙氣飄飄、看不清臉的神仙捧著一輪太陽走到她麵前,太陽鑽進杜氏的肚子裡,杜氏因此懷孕。
再看到趙光義降生之日,漆黑的夜裡驟然亮起如火一般的赤光,街巷裡彌漫著奇異的香味,眾人已經不會說話了。
劉邦目瞪口呆,直呼內行。
不是,兄弟,我裝神弄鬼斬白蛇,你給我來真的?
就在各時空的人都以為趙光義出生真有神跡之時,江夏的聲音再次響起。
【大家懂得都懂,這大概率是瞎編的,編這故事的目的無外乎就是強調趙光義繼位是名正言順的。】
聽見是瞎編的,許多皇帝鬆了口氣,看見有視頻他們還以為是真的,是假的就好,咱們都是瞎編的,你一個人玩真的算怎麼回事?
趙匡胤思忖片刻道:“這視頻中的人是真的,但事情卻不一定是真的,視頻畫麵或許是根據史書記載而出現的。”
也就是說,有的史書記載不準確,視頻也就有可能不是真實的。
“無礙,大體沒錯就好。”趙匡胤瞥了眼趙光義,“反正有些事假得一眼就看得出來。”
趴在地上的趙光義忍氣吞聲,腹誹道:你剛才可不像一眼就看出事情為假的樣子。
【不過就像趙光義改名改了個寂寞一樣,這個故事也瞎編了個寂寞,“燭影斧聲”這事讓趙光義在得位不正的皇帝盤點中永遠有一席之地。】
視頻隨著她的講述播放出新的畫麵。
光屏之上,趙光義受病重的兄長召見,於半夜進宮。
麵色不佳的趙匡胤咳嗽幾聲,揮手屏退眾人。
鏡頭來到殿外。
殿內燈火通明,兩個高大的影子映在窗上。
突然燭火搖曳,兩道人影糾纏起來,一人高舉斧頭狠狠劈下。
唰!
鮮血迸濺在窗上。
【“但遙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若有遜避之狀……”】江夏用著說評書的腔調讀著《宋史紀事本末》中的記載。[2]
【《宋史》中隻簡略記載了宋太·祖駕崩一事,因此“燭影斧聲”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3]
趙光義:……有待考證你說什麼說?這不是要人命嗎?
趙匡胤獰笑:“燭影斧聲?趙光義你可以啊!”又是一腳落在趙光義屁股上。
屁股痛得不行的趙光義大喊:“哥!視頻都說了還不知道是真是假,你這麼著急打我乾嘛?”
趙匡胤冷哼一聲:“要不是真假待定,你以為你現在還能說話?”
說完這話,趙匡胤打了個噴嚏:“你小子是不是在罵我?”
找了個好理由,他把偷偷爬走的趙光義拖了回來……
“啊!”
-
“啊!”
公元955年,顯德二年。
就在光屏中的趙匡胤出現的那一刻,向供一腳踹上趙匡胤的屁股:“好你個香孩兒,沒看出來你膽子這麼大。”
此時還是後周臣子的趙匡胤捂著被向供踢過的屁股,心中咒罵:狗日的趙匡胤!你膽子怎麼這麼肥啊?你倒是當皇帝爽了!慘的是我啊!
一雙靴子出現在趙匡胤眼前,他的視線往上,一張英俊的麵龐映入眼底,正是他那英明神武的陛下柴榮。
他抱住柴榮的腿開始哭嚎:“陛下,臣能追隨在陛下這樣的聖明君主身邊已經是臣的福氣,怎麼還敢妄想其他?這裡麵一定有什麼誤會!”
趙匡胤說的是真心話,他的確認為柴榮是聖明君主,有柴榮在他一點彆的心思都沒有。
當然,要是以後柴榮沒了,那就另當彆論,當他沒說。
柴榮神色莫測,看趙匡胤乾嚎了半天,嚎得快沒力氣了才說:“行了,起來吧。諒你也沒這個膽子。”
-
【在宋太·祖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趙德芳都還在世的情況下,趙光義成為大宋的第二位皇帝。這樣的形勢,就算“燭影斧聲”一事不是真的,他的繼位依然名不正言不順,此時他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穩固帝位,他需要一場大勝來提升自己的威望。】
作者有話要說: [1]【初,後夢神人捧日以授,已而有娠,遂生帝於浚儀 官舍。是夜,赤光上騰如火,閭巷聞有異香。——《宋史》 】
[2]【冬十月,帝有疾。壬午夜,大雪,帝王召晉王光義,囑以後事。左右皆不得聞,但遙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若有遜避之狀。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聲謂晉王曰:好為之,俄爾帝崩時漏下四鼓矣,宋皇後見晉王愕然。連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晉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甲寅,晉王光義既皇帝位,改名炅。——《宋史紀事本末》】
[3]【癸醜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