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三十六章(二合一)(2 / 2)

【李世民一登基就立嫡長子李承乾為太子,和長孫皇後生病時一樣,李承乾生病時李世民也會請人為他祈福。】

【後來太子李承乾患上足疾,又乾了些糊塗事,李世民越來越寵愛嫡次子李泰,一些朝臣覺得李世民想廢太子。李世民得知這件事立馬讓魏徵擔任太子太師,以示自己對太子的寵愛依舊,沒有廢太子的想法。】[9]

【李承乾犯下造反大罪,李世民也沒舍得處死他,隻是幽禁他。就連選擇新的儲君,都想著要選一個不會針對李承乾的人。】

【嫡長女李麗質出嫁時,陪嫁多到魏徵都要上諫的程度】[10]

【嫡次子李泰更是受寵,畢竟都受寵到讓人懷疑李世民是不是想易儲了。李泰人長得胖,李世民心疼兒子每天上朝辛苦,特許他可以坐小轎子上朝。】[11]

【這父子倆關係好到什麼程度呢?好到李世民舍不得兒子離自己太遠,想讓李泰住在武德殿,李世民想要見兒子走幾步就到了。若非魏徵阻止說這讓會讓人疑心李世民是不是真的想廢太子,李世民差點真的下旨讓李泰住進來。】[12]

【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造反被廢,李泰每天進宮侍奉李世民,李世民被兒子哄得暈頭轉向,許諾立他當太子。】

【李泰怎麼磨得李世民許諾的?聽聽咱們英明的唐太宗是怎麼對他的臣子說的——“昨日青雀投我懷……”青雀是李泰的小字,在對臣子說話的時候,李世民都喊的是兒子的小字。】[13]

二十三歲的、胖得像顆球的李泰像顆大炮彈一樣砸進自家阿耶懷裡,得虧他阿耶身強體健,不然就李泰這種級彆,得把人撞得在榻上躺幾天。

李泰埋在李世民懷裡,掐著嗓子道:“我到今天才成為聖上最親的兒子,今天就是我的再生之日啊!”

劉邦眼角抽搐:……就這?

李世民因為兒子撒個嬌就真把太子之位許諾出去了?

這也太草率了!

李泰接著說:“我有個兒子,我死之前,一定為了聖上把他殺死,傳位給晉王。”

覺得很離譜的劉邦聽見李泰的下一句話,又變了張臉。

哦豁,你個小胖子比乃公還狠啊!乃公也就把孩子踹下去,你小子居然說自己要親自動手?

宋太宗趙光義輕嗤一聲,騙鬼呢?真當了皇帝,誰舍得殺了自己親兒子,把皇位傳給弟弟呢?

反正他是舍不得的。

被貶房州的趙廷美:哥哥說的話,都是騙人的。

【最後李世民還是沒有立李泰為太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李泰為了做皇帝連自己的兒子都能殺,真當了皇帝一定容不下李承乾和嫡幼子李治。】[14]

【長孫皇後去世時,幼子晉王李治和幼女晉陽公主李明達年齡尚小,於是李世民親自撫養他們。一直到李治長大,李世民都舍不得讓李治出宮居住。】

【十二歲的晉陽公主去世後,李世民悲痛到吃不下飯,每天都要哭上好幾回,喪女之痛讓他日漸消瘦。】[15]

【……】

-

聽見李世民對他的兒女們如何如何好,某些朝代的皇子皇女羨慕到流淚。

怎麼人家的爹又是千古一帝,又對兒女好?

他們怎麼就沒這麼好的爹呢?

沒爹疼的人羨慕,有爹疼的人則轉頭拍自己爹的馬屁。

十三歲的大清太子愛新覺羅·胤礽看著李世民在殿中陪伴李治、李明達的場景,眼中似有淚光閃爍。

“保成?”康熙喊他,“哭什麼?”

胤礽兩眼含淚:“兒臣看見唐太宗與兒女遊戲,便想起阿瑪從前也是這樣陪伴兒臣的,皇額娘走得早,是阿瑪一手把兒臣帶大,這才忍不住……”

康熙頗有些感慨,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保成也從懵懂嬰孩到了舞勺之年。

在長孫皇後出現在視頻裡時,康熙就想到了自己的發妻——赫舍裡氏。

在康熙心裡,赫舍裡氏就是最好的皇後。若是妻子沒有早逝,千古第一賢後一定是她。

想起發妻的康熙看著俊秀的太子,心中隱隱自得:他親手帶大的孩子是他最優秀的兒子,也會是最優秀的太子。

這對父子深情對望,其他幾個皇子默不作聲。

反正就當他們是死的唄?

眼看著康熙和胤礽就要“互訴衷腸”,大阿哥胤禔嘟囔了句:“真想知道唐太宗得知太子謀反是個什麼反應?”

說是嘟囔,其實殿內的人都聽得一清二楚。

胤礽:老大可真會煞風景。

不過這話確實勾起了包括康熙在內的所有人的好奇心。

如果李世民知道太子李承乾造反一事,會不會又要哭一場?

康熙覺得李世民這會應該都因為臣死、妻死哭了好幾回了吧?

-

知道太子造反的李世民並未如其他人所想的那樣又哭一場。

視頻放到現在,他哭得麻木、流不出眼淚了。

他已經發了條視頻,召集天下名醫前往長安一同編纂醫書。

一是利國利民,還能變相為妻兒積福,二是——

這麼多神醫在一起,集思廣益,總能破解些疑難雜症吧?

萬一,真讓他們研究出了治療長孫皇後氣疾的辦法呢?

哪怕希望渺茫,李世民也想一試。

至於太子謀反……

對二十多歲李承乾,李世民都下不了手,對著八歲的李承乾,他還能做什麼?

比起李承乾造反,李世民更關心李承乾為什麼造反。

可是因為足疾,承乾才鬱鬱寡歡,走上歪路?

還是因為受人蠱惑,一時想差?

李世民目前打算像未來自己帶李治和李明達那樣把太子放在身邊照顧,他就不信自己都把承乾拴褲腰帶上了,他的好大兒還能造反!

-

【無論是為人子、為人夫還是為人父,他都做得相當稱職,他對身邊人的態度、為至愛親朋做的事……視頻中隻列出了部分關於李世民的事情,而在史書中的李世民則更加鮮活生動,關於他一樁樁一件件事拚湊在一起才組成了我們所看見的李世民。】

【或許史書上的李世民與真實的李世民存有偏差,但是我們能夠確定的是——世人所擁有的喜怒哀樂,李世民都有,他是一個富有“人性”的天子。】

【他作為人的一麵我們就講到這裡,接下來我們來講講他作為神的一麵又是怎麼樣的吧。注意,這裡的神可和第一期裡的兩個神不一樣!】

被李世民哭到頭疼的嬴政一掃剛才的不耐,坐直了身子。

若不是因為想著能讓講夏說這麼久的皇帝一定有過人之處還有李世民那“千古一帝”的頭銜,嬴政中途都想離開了。

聽了這麼久,嬴政覺得有用的信息隻有幾個。

比如千古一帝似乎不止一個,比如自己死在沙丘。

在知道大秦隻有十幾年的之後,嬴政已經不會輕易被其他信息動搖心神。

哪怕是知道自己死在沙丘,始皇帝也眼睛都不眨一下。

最糟糕的消息都知道了,他死了又有什麼需要難受的?

可惜,視頻還是沒有告訴他藏在大秦朝堂上的人到底是誰。

一段雄渾的BGM響起,把嬴政的心神吸引回來。

就讓他來看看這個愛哭的李世民到底有什麼本事。

看看他擔不擔得上千古一帝之名。

看看他,能不能與朕相比。

-

【隋朝末年是個什麼局勢?】

【三十多年前,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剛剛結束華夏長達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麵,三十多年後,隋煬帝大興土木和多次征伐導致隋朝境內民不聊生、起義不斷,十幾個割據勢力打來打去,華夏極有可能再次進入一個持久的亂世。】

【這個時候的華夏迫切地需要一個人——一個能快速結束亂世的人。僅僅休養生息不到四十年的華夏經不起再一次的亂世,沒過幾天好日子的百姓更經不起。】

【也許華夏真的有國運這一說,每到危難關頭,總會有一個天降猛人力挽狂瀾,將華夏從泥沼裡拉出來、擦乾淨,然後送它到更高的地方去。】

【李世民就是這個人。】

【世民,濟世安民。】

【隻有先終結亂世,才能濟世,才能安民。】

【而結束亂世,必須得靠戰爭。】

【偉人曾說:“自古能軍者無出李世民之右者”。這話不是誇張,李世民軍事才能簡直就是頂級中的頂級

,如果沒有皇帝身份的拖累,古代名將排行必有他的一席之地。】

【李世民稱帝後為什麼不像其他君主那樣飛鳥儘良弓藏,把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都弄死?除了因為他本人的性格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就是最大的功臣。】

【軍神皇帝之稱,他當之無愧。】

【大業十一年,年僅十六歲的李世民前往雁門關救駕,使計迷惑突厥軍隊,突厥遁逃。】[16]

【十八歲,賊子魏刀兒攻太原,李淵深陷重圍,李世民率軍突圍,於萬軍之中救出李淵,大破敵軍。】

【十八歲,勸父李淵起義兵反隋。】[17]

【十八歲,破西河,受命為右領大都督,獲封火敦煌郡公。】

【十八歲,平霍邑,使計誘敵出擊,在敵軍攻勢凶猛,李淵、李建成大軍退兵的情況下,是李世民率兩千騎兵衝破敵軍,反敗為勝。】

【十八歲,破胡賊劉鷂子;渭水之濱大敗薛舉軍,斬敵數萬;三王陵大勝隋軍。】[18]

【這是李世民的十八歲。】

【十八歲對我們來說是人生的開始,對李世民亦然,他的十八歲也僅僅隻是一個開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