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三十七章(2 / 2)

【雖然李淵稱帝了,但這時華夏大地上的皇帝多了去了,各種各樣的皇帝一個一個冒出來,像什麼西秦皇帝薛舉、梁帝蕭銑、夏王竇建德……總的來說就是——統一之路任重道遠。】

【那怎麼辦?隻有打。於是年紀輕輕的李世民開始在打仗的路上狂奔。】

【如果說李世民十八歲時的幾場戰役是初露鋒芒,那麼後麵這幾場仗便是讓他威名遠揚,他的軍事天賦在這幾場仗裡體現得淋漓儘致。】

【武德元年,薛舉率兵來犯,李淵派李世民率軍討伐,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李世民得了瘧疾。】[3]

李世民不得已把軍務交給長史劉文靜等人:“薛舉孤軍深入,糧草跟不上,他們若來挑釁,小心為上,不要應戰。”

臉色蒼白的李二鳳拍了拍自己的胸口:“等我病好了,一定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

畫麵一轉,司馬殷開山對劉文靜說:“我覺得還是得威懾一下敵軍。”

霍去病:……沒想到拖李世民後腿的人這麼多。

眾人眼睜睜地看著唐軍與薛舉軍在淺水原交戰,唐軍死傷大半。

【此戰大敗,病愈的李世民率軍返回長安,劉文靜等人被罷官。】

【這是李世民一生中少有的敗績,雖然這個錯並不能完全怪在他身上。】

Q版李世民痛定思痛:“人不能踩進同一個坑裡第二次!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

【薛舉病逝,李世民奉命討伐薛舉之子薛仁杲,分析敵情後他決定堅守不出,這一次他下了死命令:敢言戰者斬!】

【待敵軍疲憊,李世民當機立斷下令出擊,講究的就是一個敵疲我打,敵軍敗逃,李世民不說什麼窮寇莫追,而是敵退我追。】

重重的鼓點聲突然響起,一股肅殺之氣彌散開來。

光屏之上,正是之前唐軍戰敗的淺水原,但戰場上的局勢與上一次截然不同。

西秦大將宗羅睺迎戰,李世民率領數十名驍騎深入敵陣。

神駒飛馳,少年秦王身披戰甲,戰甲的寒光擋不住李世民比烈日更耀眼的光芒。

李世民身處敵陣,卻似入無人之地一般自如。

長劍之上殘留的血跡隨著李世民的揮動四濺,其中一滴砸在鏡頭上,整張光屏蒙上了一層血色。

最後出現在光屏上的,是唐軍包圍薛仁杲所據之城的景象。

城門大開,昔日的一方霸主薛舉是否有想過,自己的兒子有一天會帶著文武百官出城向李世民投降?

或許是有的,畢竟李世民十八歲那年就把薛舉打得想投降。

那時的薛舉曾問過身邊人:“古有降天子乎?”[5]

【武德元年,李世民滅西秦,俘虜精兵數萬、五萬男女。任太尉、陝東道行台

尚書令,左武侯大將軍、涼州總管】[6]

-

李淵的稱帝速度驚掉了一眾人的下巴。

雖說此時的大唐並未統一,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能讓皇帝禪位,這速度已經稱得上神速了。

劉邦嘖嘖出聲:“貴族就是好啊,造反都比彆人方便,乾一年頂我乾三四年,還有個好大兒。”

不對,劉邦突然想起他現在也是有好大兒的人了。

可惜他的好大兒劉恒現在還在吃奶。

真正的“大兒”劉盈……

算了,不提也罷。

比起李淵的稱帝速度,還是李世民一戰滅國更讓人讚歎。

第一戰不算,李世民生病,指揮的人不是他,怪不到他頭上。

硬要怪,隻能怪他那時年紀太輕,手底下的人不太服他,不聽他的話選擇迎戰。

第二戰,就一個字——牛!

嬴政聽見西秦二字心中不快,暗道:這是哪來的假冒偽劣產品?

可聽到李世民受封秦王時,嬴政又換了個態度:做秦王的人果然都很厲害。

雖然李世民愛哭,但看完他一戰滅國後,嬴政覺得男人愛哭點也沒什麼。

朱棣念著視頻裡說的“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眼睛越來越亮,激動地在殿內不停踱步。

這話到底是誰說的?

朱棣可以肯定,這話一定不是講夏自己說的,根據之前的視頻,他看得出講夏對軍事不太熟悉。

如果熟悉,在講靖難的時候她不會隻講自己讓人寫的《奉天靖難錄》中所記載的種種“神跡”。

雖然這是他朱棣讓人寫的官方史料。

雖然也有這個事情比較搞笑的原因在。

總之,後世一定有一個絕對頂級的軍事天才!

朱棣既遺憾自己生得太晚,不能和唐太宗身處一個時代,若能生在隋末,他朱棣定要做一方梟雄,同李世民一戰,又遺憾自己生得太早,不能和總結出這話的人見上一麵。

-

【武德二年,農民起義軍首領宋金剛投奔依附突厥的定楊可汗劉武周。同年宋金剛攻陷澮州,李淵下令想要棄河東。是的,李淵他連太原老家都不想要了。】[7]

【這個時候,又是李世民上表反對:河東丟了,我會氣死的!阿耶你給我兵,我去打!】

【武德三年,李世民大敗宋金剛,李淵加拜其為益州道行台尚書令。】

【同年,李世民奉命討伐劉武周,劉軍戰敗,劉武周逃入突厥,後被殺。】

【終於,李世民即將迎來一場將他送至巔峰的戰役——虎牢關之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