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金兵怎麼就要打到了大宋東京, 那還得怪拍拍屁股跑路的趙佶。】
【一百年前,宋真宗趙恒和不好惹的鄰居遼國簽訂澶淵之盟, 每年給遼國送歲幣。那時的遼國就像一頭正值壯年的雄獅, 強得不行。】
【但僅僅過了一百年,昔日強大的遼國迅速衰落、國力大減,還被它曾經的小弟——女真族打得奄奄一息。】
【宋朝一看遼國快不行了, 那不得趁它病要它命,趁此機會把太·祖太宗都沒收複的燕雲十六州拿回來?】
【宋朝皇帝對燕雲十六州的執念真的很深啊, 他們好像都有一種默契——誰能收複燕雲十六州,誰就是最給大宋列祖列宗長臉的皇帝, 誰就是大宋最厲害的皇帝。】
【就像趙光義會被滅北漢的勝利衝昏頭腦, 腦門一拍就讓大軍往燕雲趕, 趙佶也因之前大敗西夏而膨脹起來,如今又碰上這個收複燕雲的好機會,他當然不能放過。】
【趙佶派人與女真族建立的金國簽訂了海上之盟。兩國約定一起攻遼, 隻是事後宋朝也得像以前每年給遼國交歲幣一樣給金國交歲幣。】[1]
【趙佶一合計, 他這買賣做得太好了!反正歲幣每年都要給,就隻是換換送歲幣的對象就能收複燕雲, 四舍五入等於他們白得燕雲。】
【可他沒想到的是, 遼國是滅了,燕雲也收回來了, 但收複的城池已是一座座空城,城中的人都被金人給擄走了。】[2]
【趙佶心態良好, 地能收回來就是他走大運了。畢竟說好金國攻取遼國的中京大定府, 宋朝負責攻打燕京析津府,結果宋軍沒打贏遼軍,最後還是金國把燕京打下來的。】
【正因如此, 除了最開始答應要給金國的歲幣,宋朝又答應再給金國一大筆錢,這才拿回燕雲。可以說這個海上之盟等於是宋朝花錢把燕雲從金國手裡買回來的。】
【收複燕雲,多大的喜事啊?可宋人還沒高興多久,金人就打過來了。】
【此時的大宋和土木堡之變後的明朝形勢有些相似——一個活著還不如死了的太上皇,一個被趕鴨子上架的新君,一座即將被敵軍攻打的京城。】
【那宋朝有於謙那樣力挽狂瀾的人嗎?有像明朝那樣誓死抗敵的臣民嗎?】
-
趙匡胤緊緊攥著拳頭,他想自己已經知道答案了——
沒有。
如果趙佶和趙桓就是第一期視頻裡提到過的被敵軍俘虜的宋朝皇帝,那就說明他們沒有守住東京。
後人不都說了嗎?
大宋,大慫。
他們大宋全是軟骨頭。
趙匡胤臉上露出一絲苦笑,他抱著最悲觀的態度,等待大宋的醜態被視頻暴露在各朝各代人的麵前。
-
再次被視頻提到的於謙頗有些不好意思,尤其他還接收到身邊同僚時不時掃來的揶揄目光。
就連朱祁鈺開口調侃:“愛卿……”
於謙急急開口,生怕朱祁鈺說出什麼讓他惶恐的話:“若非陛下聖明,若非諸位同僚與百姓同心協力,僅憑臣一人又怎能擊退瓦剌?”
朱祁鈺知道守衛北京城非一人之功,但不管怎麼說,在他心裡,在那時第一個站出來的於謙就是大明最大的功臣。
想起北京保衛戰大明上下齊心的樣子,朱祁鈺心中豪情萬千:他有著最好的臣子、最好的百姓,若不能開創一番偉業,豈不辜負上天的厚愛?
看著光屏中愁眉不展的趙桓,朱祁鈺半是遺憾半是嘲弄地想著:宋朝也曾得到過上天的厚愛,趙桓也曾擁有過極好的臣子、百姓……
可他毫不猶豫地拋棄了這些人。
-
問句之後,江夏毫不猶豫地說道——
【有,當然有。】
看吧,他就知道,大宋沒有……
什麼?
趙匡胤猛地抬頭,他問左右侍從:“剛才視頻說什麼?”
“她說有!視頻說有!”侍從的聲音同樣激動。
剛才還情緒萎靡的趙匡胤突然振奮,他緊緊盯著光屏,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在大宋江山將頹時扶大廈之將傾的人到底是誰。
-
【還是那句話,華夏民族是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永遠不缺勇敢的人,在華夏危難的時候永遠都會有人挺身而出。】
【李綱,字伯紀,其父李夔是神宗年間的進士,抵禦西夏有功。李綱是政和一年進士,曾任監察禦史,卻因得罪權貴被變為起居郎。宣和元年,京城大水,李綱上書應對之策,卻再次因得罪權貴被貶去小縣做稅務官。好在李綱因其極有見地的上書得到其他大臣的賞識,於宣和七年升任太常少卿。】
【在金國入侵大宋的消息傳來,滿朝上下陷入一片恐慌之時,李綱第一個站出來。他奏請宋徽宗禪位以收軍民之心,得知有官員提出割地求和,他說:“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趙桓遂升李綱為兵部侍郎。】[4]
【趙佶出逃,大臣攛掇著趙桓逃跑,李綱自請領兵抗敵,以死請求趙桓留守東京,這才勉強穩住想要逃跑的趙桓。】
【然而趙桓才答應不跑,過會又後悔了,命人準備準備準備跑路,待李綱得到消息、火急火燎地入宮時,發現趙桓的車架都準備好了。】
因為跑得太急,李綱的衣衫有些淩亂,他喘著粗氣,看著眼前尚未啟程的隊伍慶幸不已——
還好,他趕上了。
趙桓還沒從殿裡出來,李綱衝著這群即將隨趙桓離開的禁衛軍高聲喊道:“諸位!”
禁衛軍轉頭看他,他們聽見李綱問:“你們願守京師,還是願隨陛下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