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第六十三章 後續4(2 / 2)

這一聲直接讓所有人精神一振。

這不巧了嗎?

大夥看完視頻正愁找不到地方發泄,讓他們冒火的罪魁禍首自己就出現了。

“撲通。”數人脫了衣衫,一個猛子紮進水裡,朝秦檜的船遊來。

湖上的遊人也劃著船往秦檜的船邊靠。

他們得劃快點!

去得晚,揍秦檜就得排隊了。

秦大相公的逃命之旅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

衝進宮的百姓被趙昚命人好生送了出去,待百姓離去,趙構一直緊繃著的神經才鬆了下來。

這事應該就過去了吧?

韓世忠不知見了什麼,嘴角突然勾了一下,卻又很快正了臉色,一臉嚴肅地對趙構說:“官家,臣知道秦相公在哪了。”

韓世忠共享了光屏。

隻見光屏上,臉頰高高腫起的秦檜被人扒了衣服,身上全是大大小小的傷。

他被人押著,赤條條地跪在一座墳前。

他的妻子王氏衣著整齊,卻也跪在墳前,哭得淒慘。

在視頻播出隗順將嶽飛遺體背出城掩埋後,就有百姓找到了嶽飛的埋骨之地。

方才下禪位詔書之時,文武百官都在,就隻有被後世立了跪像的秦檜、張俊等人不在,大家心裡都在犯嘀咕,懷疑他們是不是跑了。

現在才知,原來秦檜是被人帶到嶽飛墓前跪著了。

一群百姓站在秦檜夫婦身後,靜靜地聽著秦檜的懺悔。

如果沒有視頻出現,在原本的曆史軌跡裡,秦檜根本不會像現在這樣跪在嶽飛墓前懺悔。

他會做一輩子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秦大相公,他會活到六十六歲才病故,他會被趙構追贈為申王,他會得到“忠獻”的諡號。

被後人立了跪像又如何?遺臭萬年又如何?

死了的秦檜不會知道。

可是現在,活生生的秦檜跪在了嶽飛墓前。

昔日風光的秦大相公屈辱地跪在地上,心不甘情不願地懺悔自己的過錯。

身上被百姓毆出來的傷痛得他恨不得滿地打滾,亂糟糟的頭發上粘著幾口痰,身上散發著一股子尿騷味。

後世跪像替秦檜受的苦在此時終於落到了秦檜的身上。

視頻裡,不知何人說了一句:“講夏說,還有個人也該跪在這裡。”

趙構心裡打了個咯噔。

這人什麼意思,不會是想讓朕也去嶽飛墓前跪著吧?

開什麼玩笑,老子可是皇帝!

怎麼可能去一個臣子墓前跪著?

笑話!

-

跪在嶽飛墓前的趙構想不通事情怎麼就到這個地步了。

數日前,他還覺得想讓自己跪嶽飛墓的人在癡心妄想。

不過短短數日,他就下了罪己詔,還昭告天下——

他要去嶽飛墓前跪著。

從視頻放出那日起,民間就不斷有人起義。

雖然趙構下了禪位詔書,準備挑個好日子就傳位給趙昚,但還是有人不買賬。

他們說:先不說趙構現在還沒禪位,就說下任皇帝趙昚是比起其他宋朝皇帝要好一些,但他的北伐還不是失敗了?還不是和金人簽訂了和議?

還不如直接推翻趙宋皇室,換個有種的、能打贏金國的當皇帝。

他們打著“誅昏君”的旗號,喊著“殺趙構慰忠魂”口號來吸引更多人加入起義軍。

誰都知道這個“忠魂”是誰。

起義軍迅速壯大,趙構雖派了軍隊鎮壓,但還是有人不斷冒頭。

最後,還沒登基的趙昚請求讓他代替趙構去嶽飛墓前一跪。

“景帝殺晁錯以使七國出師無名,賊子既以“慰忠魂”之名謀逆,那臣此去便能讓賊子師出無名,同時也能讓百姓看見天家的悔過之心,使得百姓信服,天下歸心……”

雖然未來的皇帝在臣子目前下跪有失天家顏麵,但想到他們趙家的兩個皇帝還被淩遲了,這顏麵早沒了,趙構就一口答應了下來。

反正是他兒子替他跪。

趙構命人去籌備此事,誰知趙構要去嶽飛墓前下跪悔過的事突然在民間傳開了。

趙構:怎麼就成朕要去跪了?!

百姓起初還不信,卻見官府確實派人去嶽飛墓修繕了一番,從宮門到嶽飛墓的路也在清理,種種跡象都表明趙構是真的要去嶽飛墓悔過。

百姓頓時就炸開了鍋。

起義軍也知道了這個消息,一部分義軍變得搖擺不定:皇帝都要跪了,看著像是誠信認錯一樣,他們還要起義嗎?

趙構在宮裡都知道民間快把他誇上天了。

他還聽說有人不信他要去跪,還被人打了一頓。

“官家金口玉言,還能有假?你若不信,到時候就親自去嶽元帥墓前看看官家是不是真的在跪!”

趙構派去民間打探的人給他模仿完打人者的話就退到一旁。

趙構覺得他現在就是被架在火架子上烤一樣。

民間傳得沸沸揚揚,到時候一看跪的是趙昚不是他趙構,那事情會變成什麼樣?

最後的結果——

就是趙構真的跪了,以皇帝的身份跪了。

在百官、萬民的注視下,他跪在嶽飛墓前,說著悔悟之言。

趙構一開始還羞於啟齒,但最難的話開了頭,後麵的話自然而然就出來了。

跪都跪了!

想開點,今日一過他趙構就是開天辟地頭一個跪在臣子墓前悔過的皇帝,這等佳話不得傳個千年萬年?

此時的趙構不會想到,這個時空的後世之人會給他也立一個跪像。

後人:趙構本人都跪了,他的銅像怎麼就不能跪?

史官奮筆疾書,記錄著這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幕。

趙昚在趙構身後跪著,他垂著眼簾,聽著他爹悔過。

明日就是他的登基大典了。

這一次,他會比原來的自己多上十幾年的時間來準備北伐之事。

趙構說完最後一句話,躬身一拜。

趙昚同樣跟著他躬身行禮,再抬頭時,他的視線落在嶽飛墓後的山嶺。

飛鳥掠過雲間,山林被風吹起波瀾。

他要收拾舊山河。

他會收拾舊山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