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自己身上的爭議, 張巡在做下決定之前就想到了,但他不在乎。
隻要能守住睢陽城, 他就是遺臭萬年又怎樣?
至於有人說他是英雄……
張巡自覺擔不起英雄一字, 他吃了人,他對不起百姓,他沒有守住城, 他對不起聖上,他張巡算什麼英雄?
“揚州大都督……”
他生前苦求援軍沒幾個人搭理, 死後卻又給了他如此殊榮, 真是可笑。
他若真想求一個身後名,大可直接自殺殉國,何必苦熬這十個月?
“南八,”張巡忽地開口,“你說這次會有援軍嗎?”
“會有的, 一定會有的!”南霽雲肯定地說道。
睢陽城中的一處民居, 臉色蒼白、身形瘦削的男子虛弱地躺在床上。
【……免除睢陽、雍丘的徭役賦稅三年】
自得知睢陽城破的消息後眼中便再無神采的男子竟是大笑起來。
免三年徭稅?
他看著不遠處的幾具骷髏,那是他的耶娘妻兒,他們陸續餓死, 然後被還活著的家人吃掉,吃完一個人, 再等待著下一個人餓死。
男人就是靠這活到了現在。
“阿耶, 阿娘, 九娘,阿虎……聽見了嗎?”
“咱們的命換了睢陽三年的徭稅啊!三年哈哈哈……”
徭稅能抵得上睢陽全城百姓的命嗎?
城破之時, 睢陽城中的百姓隻剩下幾百人了!
“聖上,救救我們吧……”
他們不需要這些死後的“恩賜”,他們想活下去, 他們想要援軍來救他們。
-
劉邦嗤了一聲:人都死了,搞什麼追贈、免徭稅?早乾嘛去了?援軍呢?
不過至少還有追贈,要李亨真連哀榮都不肯給張巡,那就是他劉邦都得給他幾個大耳刮子。
張巡拚死守住的是什麼?
是睢陽城,是大唐,是他們老李家的天下。
可以說張巡對不起睢陽城中的百姓,但他一定對得起李唐,對得起李家的皇帝。
最對得起的就是他李亨。
-
【張巡身上有著巨大的爭議,但我們不能否認他的功績和忠心。】
【他是英雄嗎?】
【是的。】
【不止他是英雄,睢陽城的守將、睢陽城的百姓都是英雄。】
【如果沒有睢陽全城上下十個月的堅守,也許大唐的曆史就會被改寫。】
【睢陽之戰結束的六年後,也就是公元763年,在郭子儀、李光弼等人的努力下,安史之亂結束了。】
【這場爭奪大唐統治權的內戰帶給大唐和華夏極其嚴重的影響。】
【安史之亂後,大唐人口銳減,十室九空……】
【昔日強盛的大唐一去不複返,開元盛世的榮光似乎隻能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中,縱使中晚唐的有為君主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帶領朝臣百姓讓大唐重現盛唐的輝煌。】
【安史之亂是大唐由盛轉衰的標誌,它將大唐分成了截然不同的兩段。】
【前一段是熠熠生輝的初唐、盛唐,貞觀、永徽、開元是在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盛世,它們是唐人驕傲的底氣,它們讓唐人擁有了無與倫比的自信,這時的大唐年輕熱烈,如同一團永不熄滅的烈火,即使是在一千年以後,華夏人也依舊因為這段曆史而驕傲。】
【而後一段的大唐就像是一團曾被撲滅卻又再次燃燒起來的火,它依舊燃燒著,卻沒有了最初的熱烈。大唐由曾經的開放逐漸轉為內斂,初唐、盛唐時期,大唐向外開疆拓土,安史之亂之後,大唐再也沒有了這等豪情。】
光屏之上,又出現了一幅畫卷。
畫卷第一次出現時,帶觀眾看儘了開元盛景。
可再一次出現時,其上描繪的大唐在戰亂之後的蕭條景象。
【豈聞一絹直萬錢,有田種穀今流血。】
【洛陽宮殿燒焚儘,宗廟新除狐兔穴】
【……】
-
見過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天下太平、萬國來朝的昌盛,再看安史之亂後的大唐,眾人臉上難掩悲傷。
什麼是大起大落?
大起大落就是看開元盛世看得有多如癡如醉,如今看安史之亂便有多失魂落魄。
王朝的衰落是很正常的,但有幾個朝代是像大唐這樣,不是慢慢走下坡路,而是在同一個皇帝的手上、在幾十年裡登上頂峰又墜入穀底。
就像一件稀世珍寶從空中落下,發生得那麼突然有那麼令人心痛。
太平公主的心情就像是坐過山車一樣起起落落,起初她以為李隆基最多也就是帶大唐小起小落一下,所以心情很是平和。
等她見了開元盛世,便暫時將對李隆基嫌惡拋到一邊,毫不掩飾自己對開元的向往,甚至對李隆基生出了那麼一絲絲的讚賞。
太平公主:三郎還是有點本事的,輸給他好像也不冤。
那一絲絲讚賞在看完睢陽之戰、看完安史之亂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太平公主:什麼三郎?今天比昨天更煩李隆基了!我怎麼會輸給這種玩意?!
妹妹在對自家太子冷嘲熱諷,李旦坐在上首,腦子亂成一團亂麻,他實在不知道該如何麵對他的太子三郎。
廢了李隆基?
可他為大唐締造了一個盛世。
不廢李隆基?
萬一李隆基老了,又走上原來的老路,又讓大唐受一場安史之亂的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