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見這個曾經開創了開元盛世的皇帝死時沒有一個親信在身邊, 就是看熱鬨的他也有些唏噓感慨。
李隆基泰山封禪的時候肯定沒想到自己會有這麼一天。
劉徹雖然感慨,但並不同情他。
李隆基有那麼多次機會可以懸崖勒馬,從開元二十五年到天寶十四年, 這麼長的時間裡他都沒有悔改,最後釀成大錯、落得如此下場都是他咎由自取。
說到底還是李隆基得意忘形了,不像朕, 朕這麼厲害也沒有像他一樣飄了。
沒感慨幾秒的劉徹自誇完便打賞了幾件寶物,進入抽評界麵。
【看到標題, 我還以為這個專題裡會有劉小豬,劉小豬也很適合這個專題啊。首先他是豬,其次他晚年乾的那些事哦……嘖嘖嘖說他發豬瘟真是沒說錯。話說他和李隆基還有點像——老了就愛整兒子。】
劉徹:?
漢武帝沒想到自己的後代裡竟然會有個“劉隆基”。
他猜到劉小豬應該是他們劉漢皇室的人,但他並不知道這貨到底是他們家的第幾代。
劉徹:這是誰生的兒子?跟誰像不好?跟李隆基像!
這劉小豬最好前期乾得比李隆基還好,不然要是讓他知道劉小豬是誰……
-
【評論:李世民帶頭搞政變, 李治帶頭搞禁忌之戀,李隆基帶頭跑路,唐朝“國都六陷、天子九遷”就是從他開始的, 是不是唐朝有點能力的皇帝都愛搞事情?】
【回複:不不不,應該說華夏的皇帝愛搞事情,唐朝之前也有皇帝搞政變、禁忌之戀和跑路的,不過哈, 像“國都六陷,天子九遷”這種事確實是空前絕後的, 次數未免也太多了。】
李世民盯著那八個字, 像是要把這句話盯出一朵花來。
國都六陷,天子九遷。
李隆基逃出國都已經夠丟他們李家的臉了,結果長安淪陷、皇帝出逃的事還發生了那麼多次?!
李隆基:如果大唐隻有朕一個逃跑皇帝,朕還會羞愧一下, 但這麼多人陪著……突然覺得朕逃跑這事也沒多丟人了。
李世民身邊圍著的大臣也被六次、九次這兩個誇張的數字給驚住了。
他們大抵知道為什麼大唐天子會出逃那麼多次——就像李世民政變後,李唐皇室政變頻率高得離譜的原因一樣。
太宗皇帝都搞政變了,他們為什麼不可以?
敵軍攻到城下,他們也會想:玄宗皇帝都跑了,他們有什麼不好意思跑的?
這麼一想,他們就能輕易做下出逃決定,毫無心理負擔地棄都而去。
就是不知道天子九遷是一個皇帝跑了一次還是一個皇帝跑了好幾次?
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讓李世民氣得不行,以至於他都忽略了李治搞禁忌之戀這件事。
長孫無忌安慰道:“聖上,國都六次陷於敵手,那不也說明我軍將士曾五度收回長安嗎?”
一國之都陷落,整個國家岌岌可危,嚴重一點可能都要亡國了,可大唐卻一次又一次地、奇跡般地挺過來了。
不得不說,長孫無忌很會找安慰的角度,他這話一出,殿中人居然覺得心中的怒氣少了,甚至有人擦了擦眼淚:我們大唐遭遇了如此多次幾乎致命的打擊,居然都硬生生地扛過來了,不愧是我們大唐啊!
李世民:如果可以,國都陷落這種事還是一次都不要發生比較好。
“國都六陷”四個字說得輕巧,若隻是丟皇家的臉那也就罷了,可這又會讓多少百姓受苦呢?
不說國都陷落時,大唐的其他地方有沒有敵軍作亂,就說長安這一處。長安陷落,敵軍會不在城中作亂嗎?皇帝倒是跑得快,那百姓呢?
唐軍五度收回長安的過程中又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呢?
安史之亂後的大唐皇帝都是乾什麼吃的?
李世民想到了收回兩京的唐肅宗李亨,視頻裡沒怎麼寫他回到長安之後的表現,李世民也不能確定他的能力如何。
看他四十多歲才借著安史之亂的時機奪得皇位,李世民覺得這個玄孫不太行。
根據以往的經驗,如果李亨乾得好,講夏應該會誇他是“給李隆基擦屁股的好兒子“才對。
李亨:我擦了!隻是……擦了但又沒完全擦。
“聖上。”尉遲敬德上前,讓眾人看他的光屏。
他和李世民抽到的是同一條評論,但兩人抽到的回複不同。
【回複:剛剛搜了一下唐朝“天子九遷”都有哪幾個皇帝——唐玄宗李隆基跑了一次,唐代宗李豫跑了一次,隻有他這次是外敵吐蕃攻入的長安,其他幾次都是唐朝內亂,不過他收複長安收複得也挺快的,中間不到兩個月吧。然後就是唐德宗李適一次,唐僖宗李儇兩次。唐昭宗李曄四次,但他有次是被朱溫挾持。這麼看,老李家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啊。】
看著那遷了兩回的李儇和遷了四次的李曄,李世民心情複雜,他安慰自己:好歹沒出九個……
雖然這倆次數多,但李世民最關心的還是唐代宗李豫的那次。
吐蕃攻入長安?
李豫是怎麼做到被吐蕃破了長安,又能兩個月收回長安的?
在心裡給吐蕃記上一筆後,李世民滿腦子都在想:李豫到底廢還是不廢?
不確定,再看看。
-
【……唐昭宗李曄四次,這麼看,老李家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啊。】
皇太子李俶眉頭緊皺,唐代宗既有能力兩月收複長安,那為何不提前派兵阻擊吐蕃?
他百思不得其解之時,卻不見唐肅宗李亨複雜的眼神。
“太子,你在想什麼?“李亨突然出聲問道。
李俶回神,把自己的疑惑告訴李亨,怎料李亨幽幽說道:“朕也想問你這個問題。”
他的腦子一時間沒有轉過彎來,疑惑地看著李亨。
“朕前幾日在想給你改什麼名字,記起你出生時豫州獻嘉禾之祥瑞……”[1]
“阿耶擇了哪個字?” 李俶感到有一絲不妙,不死心地問道,“州?獻?祥?”
“豫。”
李俶:阿耶,我本來都不準備想原因了,你這一說我是必須得想明白才行了。
突然得知自己就是李豫的李俶思索著自己為什麼沒能提前阻擊吐蕃。
派了兵但沒打過?
沒有受到吐蕃入侵的消息?
還是軍隊不聽他調令?
李俶心亂如麻,在弄清楚這件事之前,他彆想睡個好覺。
-
另一時空中,剛準備登上回長安的車架的唐僖宗李儇身形一僵,連滾帶爬地從車架上下來。
“朕不回長安了!”
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之前,李儇學著他祖宗李隆基帶著兵馬跑來蜀地避難,這一避就是好幾年,直到最近起義軍被趕出長安,他才準備回京。
如今驟然得知自己居然還會被逼得出逃第二次,李儇想了想,他還是彆回長安了吧。
蜀地多好啊,他在這呆的這幾年過得還挺舒坦的。
李儇:回去了還要再跑一次,跑兩次丟人,所以朕還是就呆在蜀地吧。
李儇抓住他的心腹內侍田令孜的手,喊道:“阿父,咱們不回長安!”[2]
李儇少年即位,最喜遊戲,於是將政事全都委任給了田令孜——他信重、依賴到稱其為“阿父”的內侍。
被他當成主心骨的田令孜連聲答應:“好好好,聖上咱們不回長安。”
-
【……唐昭宗李曄四次,但他有次是被朱溫挾持。】
剛繼位不久、勵精圖治、被朝廷內外稱讚的唐昭宗李曄臉色蒼白,他以為自己能成為大唐的中興之主,誰知他直接超越祖宗,奪下出逃MVP。
朱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