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所謂功高震主,沒有所謂鳥儘弓藏,無論生前還是身後,大漢雙璧永遠都是漢武帝最信重的將軍。】
-
一門雙神將,陛下竟也不忌憚?
劉徹能不忌憚,那也得衛青自己知趣。
要是衛青居功自傲,就算劉徹本來沒有鳥儘弓藏的意思也會被逼得對他出手。
大臣低下頭:今日之後,恐怕沒人能比衛青更得陛下信重了。
-
君臣相得?
劉邦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們老劉家還能出這樣的皇帝?
他想到了李世民,難道千古一帝的入選標準之一就是不殺功臣?
那就說得通了,難怪乃公沒入選。
劉邦肯定地點了點頭:看來就是這一項扯了後腿,不然千古一帝裡頭怎麼可能沒乃公?
-
【講完武功部分,我們再來講講漢武帝的文治。】
【雖說劉徹的諡號是武,但他的文治並不弱,不僅不弱,還很強。】
“武”其實並不能完全概括劉徹得功績。
許是因為大漢雙璧的光芒太耀眼,許是因為武帝時期的對匈奴作戰的戰績太輝煌,劉徹的文治方麵反而很少被提及。
誠然,他的武功很強,但他的文治並不遜於武功,華夏幾百個皇帝裡能在文治上勝過他的屈指可數。
【他招賢納士,多次下詔尋賢臣,發展察舉製,任人不論出身、年齡,唯才是舉,董仲舒、公孫弘……數不儘的有才之士齊聚長安,渴望為漢武帝效力。】
【采納主父偃之策,實行推恩令,兵不血刃地削弱了諸侯國的勢力……】
【支持桑弘羊推行算緡、告緡、鹽鐵官營等經濟政策,極大地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暢通無阻的絲綢之路聯係了東方和西方,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
劉徹幸運嗎?
他是幸運的,他有先祖留下的基業,他有賢臣良將的輔佐。
可他能成為千古一帝,靠的不僅僅是幸運。
幸運不能讓他一下子就從無數前來獻策的人中挑出治世之才。
衛青、霍去病是他一手栽培,主父偃、桑弘羊由他親手提拔。
幸運不能讓他每一次都能從臣子獻上的計策中選出最合適的那個。
所有人都不能否認——劉徹就是有做千古一帝的能力。
-
【評價這樣雄才偉略的漢武帝,《漢武大帝》隻用了三句話——】[3]
【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
天漢元年,劉徹派蘇武出使匈奴,卻出了意外,被匈奴人軟禁。
麵對前來勸降的說客,手持漢節的蘇武不為所動。
一聲冷笑後,光屏外的觀眾聽見蘇武說道:“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4]
【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西漢名將陳湯在給漢元帝的上書中寫道:“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5]
【他的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
【……】
【正是因為這樣輝煌的成就,哪怕劉徹犯了一些錯,哪怕劉徹晚年發豬瘟,後世也依然將他評為了“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