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宛翻閱了個大概, 知道裡麵的書籍大多都是些風水卦算,藥學醫理,中間摻雜著一些文學典籍。
可以說, 這些流傳下來的文字學說才是最寶貴的東西,書籍有的舊有的新, 樂宛也不*多做區分。自己拿出來紙筆登記了大概, 再給每本書前後拍了照片,就把這些書籍統統拿去給萬青山。
萬青山激動的手都在顫抖, 外行人看這些書籍可能會覺得一般, 沒有超越之前《青囊書》的。但是放在內行人看來,其中不乏一些珍貴的孤本,其中有幾本的署名人物更是如雷貫耳。
“這……這都是無償進行借展的嗎?”
樂宛點點頭,也給自己的行為找了個鋪墊。
“後麵還會有一些, 書籍居多, 到時候也可能要一並拿過來。要求跟以前類似, 借展時間不超過三年, 可以給相關研究部門進行無償的拓印。另外還有,這些書籍可以在經過研究之後刪去不當的部分,進行出版。對了,我希望參與出版過程。”
這也是樂宛剛剛想到的一個部分。
說實在的,她自從占了原主的身體之後,不論是印刷還是報社, 都做的無比順利。就是這個出版行業,每次想要開展工作的時候就覺得掣肘太多。
大環境的限製, 以及人才的缺失,觀念的不認同,甚至印刷技術的落後, 都讓她的出版工作舉步維艱。
昨晚上在拿到這些書籍之後,樂宛突然想到了一個解決的辦法。
既然她每天可以穿過來最多八個小時,那自己為什麼不能在這裡先開始做出版呢。
有這些現成的古籍在,自己完全可以從這裡先入手。
在四十年後將這些書籍的前期工作做完,等到恢複高考並且放開限製之後,自己就可以第一時間將這些書籍進行出版。
樂宛想明白這些就打算在未來的幾年將重心進行轉移了,反正東方不亮西方亮,沒必要自己非得死磕。
萬青山雖然有些懷疑樂宛能不能應對這樣的工作,但是還是答應了下來。
畢竟她是這些古書的所有者,想要參與到出版過程中來,也不是什麼特彆過分的要求。
樂宛跟萬青山商量了一下細節,萬青山畢竟是A大的老師,自然也是向著A大的。
這些書籍的出版工作肯定是要落到A大附帶的出版社去,這也給樂宛行了個方便。
萬青山說給她在出版社安排一個辦公室,主要就是這些古書的出版,看樂宛能參與多少,大方向上可以按照她的要求來。
樂宛很滿意,就算不署名也沒關係。隻要能把書出出來,那等到放開的時候,自己肯定就能做動作最快的人。
*****
樂宛在禹城耽擱了幾天,終於把所有書籍都給轉移到了A大。至於青銅器,樂宛本來想都給弄到A大的房子裡去,但是這件事並不著急。青銅器太多太重,自己給轉移走了,再過幾年拿出來的時候怎麼解釋?
索性現在也沒有什麼迫在眉睫的事,還是放在白家宅子裡。要是有問題的話,自己再去轉移應該也來得及。
這些書一數,竟然是有兩百多本。不論是數量,還是書籍的內容,都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不少博物館聽說了這一批古籍,都來湊熱鬨問借展和巡展。還有其他各大高校,也是想要派研究團隊來進行學習。萬青山忙的連課都不帶了,跟學校打了招呼專門處理這些事情。
他動作很快,沒幾天給樂宛在出版社安排了一個顧問的職位。
本來出版社裡的人還擔心樂宛是個外行,結果樂宛安排起事情來頭頭是道,甚至對於出版的流程都無比熟悉。
這下子就沒有人再有什麼話了,背靠A大,最不缺的就是各專業的學者。一群人圍著拓本各種研究,一邊研究一邊往外發論文。
樂宛的生活重新忙碌了起來,不過最讓她覺得幸福的還是A大這邊是供暖的。
現在已經是冬天了,梧市沒有暖氣,每天早上她都把自己裹成一個球,然後出發到報社,在自己的辦公室裡脫了外頭的大衣和圍巾帽子,瞬移到A大的辦公室去。忙完了再回來裹上大衣和圍巾帽子回家去。
兩邊的一平均,樂宛基本上是一半一半的時間。一半時間是在忙古籍出版,一半是在忙梧市的印刷廠和報社。
轉眼到了年底,已經是樂宛在這裡過的第二個年了。
陳棟和許爺爺好像是一夜之間消失了一樣,隔壁的房子大門上掛著鎖,已經很久都沒有人開過了。
樂果今年初三,雖說這年頭都是推薦上高中,但還是要考試的。所以樂果最近房間裡的燈都一直亮到很晚。
樂梵還在初二浪浪蕩蕩的混,整天除了掙錢就是掙錢,書基本都是樂果逼著她讀一點,倒是沒有不及格過。
小五小六現在也小學二年級了,小七還在小學一年級待著,這三個小的倒是成績都不錯。樂宛平時省心不少。
樂祖的工作更穩定了,樂宛思來想去,還是又給他弄了點專業書回來。
畢竟她現在可是有整個A大的智囊團呢,樂宛找了幾個老教師,問他們要了些曾經他們上學時候學的教材和一些同時期的外國專業書,統統拿給樂祖。
說起來,原先樂祖還跟著許爺爺學英文來著,後來許爺爺走了,樂祖沒有拉下,樂宛早早給他準備了英文詞典,他一個人也堅持每天學習著英文。
陳棟和許爺爺突然之間不見,也不見幾個孩子追著自己問。樂宛還發現小五小六兩個偷偷的去隔壁打掃衛生,也不知道他們從哪裡弄來的鑰匙。
轉眼間就又是過年了,樂宛兩邊都請了假,準備好好過年。
這一段時間她已經做完了兩本書的出版,梧市這邊印刷廠今年的效益也不錯。
之前跟省城的印刷廠進行交換學習,固然是讓印刷廠丟失了一部分的設計訂單,但是好在報社這一年的發行做的不錯,梧市的人越來越認可《梧市早報》的影響力,所以印刷廠的效益反而比去年好一些。
樂宛習慣於做年終的總結,盤點了一整年的收入,樂宛現在手裡的積蓄在蓋了房子之後又增加到了三百塊。
樂宛現在的人頭已經熟了,臨近過年,不僅接到了陳百百從禹城寄過來的特產,還有印刷廠發的禮品,吳元也送來了從鄭敏敏處訂來的熏肉。
蔣曼曼送的最稀奇,說是家裡有人在南方,送來了比較稀罕的幾罐蝦醬。
樂宛也不含糊,挨個給了回禮。
給陳百百寄去了幾大包的熏肉和香腸,給吳元送了一條炸好的魚,還給蔣曼曼弄來一件白色的羊絨毛衣。
年夜飯也是豐盛至極,糖醋魚炸的魚頭翹起來,小烤爐裡烤出來的鴨子也是噴香,再做個咖喱雞塊,最後上的是紅燒大肘子。
配上蝦仁餃子,一家子吃的捂著肚子。
“姐,你怎麼不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