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二合一(1 / 2)

商業局局長郝永華第一個表態,“我認為國營四飯館存在的問題不大,主要是管理人員跟大廚的問題,梁良的方案,四飯館仍然是國營單位,按一年一年的承包製,這樣對飯館的發展最合適。

而王大廚的方案,跟之前一樣,雖說是無功無過,可多少有些沒有新意,不符合我們連城市大力推進城市經濟體製改革的方向。

再則阮軟的方案,有點太激進,直接把四飯館轉成私營個體戶,這不太合適,四飯館目前還沒到入不敷出的時候,收支雖然有些出入,但隻要國家的補貼跟上,外加上咱們新員工一到位,這些情況都會改變。”

周炎康的意思那是肯定要改革,不然也不會一直晾著四飯館,不安排新的經理啥的,王大廚的方案肯定是要被否的,關鍵就在這阮軟跟梁良中間。

阮軟的方案對他來說,是一點好處都撈不著,四飯館都變成私營了,跟他就從此沒關係了,他怎麼能放棄這塊肥肉。

梁良將來要是乾的好,他可以給梁良商業局的正式工職位,這可是失而複得的鐵飯碗,多少人求都求不來的。

他的算盤打的特彆好,有些乾部也覺得他說的有道理,有的認為國營四飯館隻是之前的廚師手藝不好,才會導致四飯館陷入這樣的困境,王大廚家祖上是禦廚,後輩手藝肯定不會多差,也挺支持王大廚家。

會議上竟然沒有多少人願意支持阮軟。

一則是,阮軟的方案好是好,但是把國營單位變成私營,這多少有些讓人心裡不舒服。

周炎康坐在主位,嘴角一直帶著笑意,他看到會議桌上的人都討論著,唯獨季遠隻是淡笑地聽,沒有表態、

“季局,你怎麼看?”

季遠聞言從文件夾裡拿出一張紙,“我支持阮軟的提案,大家都清楚我是工商局,是全市最能直觀感覺到城市經濟發展的一個部門,我呢,統計了在工商局備案的個體餐飲戶,大大小小加起來不小於100家,尤其是今年開年之後,來注冊餐飲營業執照的更多了,相信大家走在路上也能看到這一變化。

說實在的,國營飯店過去的確在餐飲服務方麵做出過重大貢獻,但是現如今經濟體製改革,它的優勢大大降低,不然也不會出現四家合並成兩家的局麵,改革開放,讓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選擇也多了,對商家來說,競爭就強了。

我認為應該讓專業的人去乾專業的事,阮家小館的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阮軟能接手四飯館,讓職工再就業,增加連城市的稅收,同時也能緩解地區財政支出,把補貼給到更需要扶持的新文化產業領域,這就是一個成功的改革。”

那張紙上寫了一個季度內每個月餐飲個體戶的注冊數目,數字很直觀,大家一目了然。

郝永華笑了笑,故意說道:“季局,話不能這麼說,那阮軟她已經有一家阮家小館,這要是再來一個飯館,她哪有那麼多時間兼顧,到時候彆兩頭不討好,把阮家小館的生意也弄毀了。”

副市長嚴鬆用手指點了點桌子,不是很讚同郝永華的話,“做生意最重要的是頭腦,我看阮軟寫的這計劃書,想法什麼的都很新穎,而且既然她遞交了這份計劃書,那肯定是已經做好了準備,咱們今天是要來比稿,主要看的就是誰的計劃書更勝一籌,我認為阮軟的更好,同誌們呐,咱們不缺人,缺的是專業領域的人才!”

場麵一度陷入混亂,各說各的都有,阮軟跟王大廚他們坐在後麵,跟前麵像是被一堵無形的牆分開了。

周炎康遞給張偉一個眼神,張偉立馬伸出手示意大家安靜下來。

“大家靜一靜,靜一靜,這樣,我們也讓三位同誌講講自己的想法,大家正好能再好好考慮考慮,想想一會兒選誰。”

室內慢慢安靜下來,大家都紛紛看向末桌的三位。

阮軟他們對視了一眼,梁良自告奮勇地站起來,扯了扯西服的領口。

“這樣,既然要講,那我就拋磚引玉,先說說我的看法。”

他站起來走到桌子的末尾,在周炎康的對麵停下。

“大家好,我叫梁良,目前是一名待業青年,我是連城夜大畢業的,對經營管理這方麵比較感興趣,從去年開始,我從連城日報上接收到咱們連城市想要城市經濟體質改革的想法,想要大力發展文化領域的經濟,所以我一直在等一個機會,為連城市的發展做貢獻。

雖然我沒有廚藝,沒有飯館,可我也是獲得連城夜大合格證書的,我在校也是一直擔任班級的班長,組織班上活動什麼的都很在行,我認為國營四飯館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要改頭換麵,打破以往連城市民對它的看法,我的承包製,說白了,就是在國營單位裡進行私營企業的建設。

改革是對的,但是我認為改革需要一步一步來,這樣才能穩中求勝,如果大家選我的方案,我將在上任之後的一年內,實現國營四飯館利潤翻番的目標。謝謝大家!”

他說完後回到座位上坐好,王大廚邊鼓掌邊猶豫地看了眼阮軟,他先上還是小老板先?小老板怎麼說也是他半個師父,還是他先吧。

阮軟一直保持優雅地笑容,輕聲鼓掌,表情看不出一絲緊張,就這種氣定神閒地態度,讓在場的不少人都成功地把她放在同等高度對待,沒有因為她的年齡而輕視她。

王大廚笑嗬嗬地上去了,“大家好,雖然大家都跟我很熟,我也做個自我介紹,我叫王貴,這次來主要是想著為政府分憂解難,我的侄子王琦,他從小就在學廚,現在也是想走紅案這條路,做飯手藝也很好,得了我們家老爺子的真傳,正好國營四飯館缺了這麼一位頂梁柱,我就想著正好能推薦他過去。

至於國營飯館的經理,可以延續以往的那種方式,由政府派任,我王家沒有想法,好了,這就是我的想法,謝謝大家。”

市內又響起了掌聲,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阮軟,想看她接下來要怎麼說。

阮軟朝大家笑了笑,利落地站起身走到發言的地方,得體的風衣襯地她整個人十分修長,背影很好看,轉到正麵,她臉上的自信又將大家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她的眼睛。

那雙眼睛真的很漂亮,此刻裡麵閃著堅定地目光,氣場真的不是開玩笑的。

“大家好,我是阮軟,下麵就由我來談談我的看法,我們目前是在90年代初期,距離十一屆三中全會偉人提出改革開放,已經過去了12年,在這12年裡,我們國家南方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的十分迅速,而我們內陸城市,雖然改革開放的浪潮慢一些,但並不是沒有,各行各業現如今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這個現象對國家的經濟發展是有好處的,能擴大內需,能增加出口,能促進就業,能增加稅收,但是,這樣以來,勢必會麵臨很大的挑戰。

國營單位會被新興起來的複雜經濟體製所衝擊,占著最好的社會資源,卻不能給社會創造效益,這也算是一種資源浪費。

現如今,市裡將四飯館單拎出來,肯定是看出了它在市場經濟衝擊下衰退的現象,是,現在的四飯館還沒有虧到需要國家兜底,發不出員工工資的局麵,但誰能確保在過兩個月,它會不會麵臨這樣的困境?

而我所做的計劃書,裡麵詳細的闡明了國營四飯館在成為私營後,未來跟其他個體戶的競爭優勢,至於你們剛剛說到的我還有一家阮家小館,可能會無暇顧及,不瞞大家說,阮家小館也需要改革,在改革過後,阮家小館會成為連城市數一數二的大飯店,無論是服務還是設施,都會是連城市最好,跟文化牆一樣,成為連城市的標誌。

因為改革流失的那部分客人,正好能引入改革後的四飯館,這樣兩處的經濟都活了,也能促進更多人就業。

各位領導們,改革,要的就是提高核心競爭力,我的想法已經說完了,其他的都在計劃書裡,謝謝大家。”

阮軟朝大家微微鞠躬,在大家的掌聲中麵帶微笑地回到座位上。

周炎康跟嚴鬆對視一眼,都在彼此眼裡看出了讚同。

“阮軟同誌對我們國家的方針政策了解的很全麵,在推出好滋味股份製入股試點後,又想出了改革四飯館的想法,大家明白這是為什麼嗎?

我們國家的政策好啊,跟著國家的政策,有很多可以施展抱負的地方,而且她說的沒錯,南方在改革開放後,經濟發展的速度很快,這是為什麼?

同誌們啊,解放思想很重要,再加上求真務實的態度,咱們能大膽一點,一步到位的事,就不要拖拖拉拉!”

周炎康就三位的發言,說了自己的看法,這話一說,在場的人心裡都清楚周市長是支持誰。

辦公桌上大家麵麵相覷,有人開始問了,“那這是怎麼個轉讓法兒?”

“這個需要組成專業的班子進行研討,現在大家心裡想必已經有想法了,開始投票吧!”

周炎康示意張偉開始主持投票,大家拿出事先放在桌上的紙片,支持誰就在上麵寫誰的名字。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張偉夥同幾個同事一起在一塊小黑板麵前唱票。

“阮軟!”

“梁良!”

“阮軟!”

……

黑板上阮軟的名字下麵正字慢慢超過了其他兩個人,最後領先了半個正字。

“周市長,阮軟同誌的票數最多。”

周炎康點了點頭,“好,既然結果出來了,那稍後立馬組成專業的對接班子,就轉讓的事跟阮軟進行交易,不過阮軟,有一點需要跟你提前說好,私有化改革,四飯館需要專業的評估,就目前了解到了,四飯館還沒有到資不抵債的局麵,在轉讓的價格上,你可能並沒有多大的優勢。”

這點阮軟還是很明白的,“謝謝周市長提醒,我明白的。”

會議開完,很多人都來跟阮軟握手,“恭喜阮同誌,以後可要成為我們連城市餐飲業的一把手啊。”

“哪裡哪裡,感謝各位的支持,四飯館重新開業的時候,大家一定要來支持!”阮軟笑著跟大家一一握手,相互奉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