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錢都到位,第一步要準備的就是養雞棚的搭建,冉佳怡仿照現代分開養殖的小隔間,搭建在甄家後麵那大片的自留地邊上。
其實冉佳怡最看好的養殖是在山頭上圈出一個範圍養雞,隻是他們成本不夠,想都不敢多想。
第一次他們隻準備養個三十隻,故而隻用泥土胚建了一間大屋子,裡麵分開壘了六間半人高的泥土牆,等晾乾之後就可以啟用了。
這段時間他們也沒有閒著,而是去賣雞崽的地方挑種雞蛋自己孵,一般的雞蛋隻要一分錢一個,這樣的種雞蛋是質量較好的,要兩文錢一個,貴了些,可比五文錢一個的小雞仔要便宜多了。
原本一直反對的甄母在甄父決定之後,依舊擔心,可行動上卻是支持的,冉佳怡三個年輕婦人都不會挑,甄母就親自出馬指導,最後足足帶回了五十個雞蛋。
雞蛋的孵化要溫度比較高,冉佳怡大概記得是跟人體溫度一樣的37度左右最好,為了保證足夠高的溫度,冉佳怡還強力說服甄母拿了一床舊的不能再舊的被子進行保暖。
等到了20天左右,陸續有雞蛋開始孵出來,成功的足足有三十多隻,失敗的十幾隻也沒有浪費,毛雞蛋也是很美味的一道吃食。
小雞孵出來事也就多了,吃喝要管,雞棚要打掃等等一堆事情,好在大家對即將開展的事業都很上心,雖然忙可想到後麵的收益就有勁兒了。
忙碌之餘,冉佳怡也沒忘記給雞棚做好預防,保持良好的衛生和通風條件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冉佳怡還用最原始的撒石灰水進行消毒,儘最大的努力避免風險。
-----
養雞是一件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業,現代肉雞養殖的生長期短,最快三個月就能出欄,但現在古代的純正土雞最少也需要五個月,冉佳怡他們都做好了心理準備。
自從養雞的事業提上日常,冉佳怡開啟了隔三差五不歸家的日子。
對此,崔大有頗有不滿,可好多歹說就是不聽,問、罵都沒用,說急了冉佳怡就辯解說是去幫娘家忙的。
最關鍵還拿崔大有舉例,村裡人對他有恩,他得報恩,那甄家作為父母同樣養育了她,這恩情比任何一個村民都要大,她更該報恩才是。
冉佳怡還提出一個要求,要麼兩個人都不幫他人,顧好自己的小家,要麼兩人互不乾涉,反正家裡的田地在那也餓不死人。
崔大有是答應也不是、不答應也不是,前者有違他的原則和人品,後者,純粹是日子過不下去了。
兩夫妻成婚在一起,孩子都有了,卻沒有一個把心放在經營家庭上,日子又怎麼過的好。
隨著欄裡的雞逐漸長大,柔軟的絨毛變成堅硬的羽毛,眼色從嫩黃變成駁雜,冉佳怡腹中的孩子也一天比一天大。
因為冉佳怡舍得吃喝、又保持良好心情的情況下,到足月的時候生下了一個四斤六兩的小姑娘,堪稱健康。
月子的事情冉佳怡依舊隻能麻煩娘家,說起來,她自覺又出主意又出力的,可甄家上下對她的幫助也頗多,冉佳怡一開始隻想著兩方一起合作賺錢,可交往深了,才愈發體會到親人之間應有的關懷。
不是崔大有那種報恩似的隻有付出沒有回報,真正的親人之間是互相幫助、互相體諒,在對方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在自己遇到困難不得已時才會求助親人們,就怕給人造成麻煩。
這與崔大有自以為的幫助他人是不同的。
那些村人在照顧幼小、無父無母的崔大有時那份善心不是假的,可在後來崔大有一點點毫無底線的幫助下,他們喪失了原則,學會了占人便宜、學會了偷懶等等惡習。
這對雙方都是不好的。
可惜,冉佳怡這個旁觀者提醒也無用。
冉佳怡要做一個月的月子,月子期間自然是要吃好喝好,冉佳怡對待自己是絲毫不小氣,生產黨產殺了一隻雞燉湯,做月子期間十天隔十天一隻雞,等到出月子,給小孩辦滿月又殺了一隻。
到此,家裡竟一隻雞都不剩,家裡的雞蛋也徹底告罄。
冉佳怡出月子後就仔細盤算了一下家裡,糧食嘛,細糧早沒有了,粗糧倒勉強夠吃,唯一養的牲畜雞被她吃光了,也不會再有雞蛋的產出,地裡的菜地因為沒有人打理,隻隨意中了些菜,管日常吃都夠嗆,也沒有送人的份。
唯一還正常的就是家裡的田地了,種的都是正經糧食,關係到一家四口口糧,誰也不敢耽誤,崔大有也認真的很,隻要在這方麵才是照應好自家再去幫人家。
冉佳怡想想也是覺得可惜,一個好好的家,到這樣也不是個家的模樣了,其中多少有幾分她的故意放縱。
可想到原主的經曆,她就不覺得可惜了,共同經營的才是家,在崔大有眼裡這隻是個暫居地和資源點,她又何必辛苦維護,輪起家庭的親情和溫暖,崔大有給的還沒有兩個孩子和甄家人給的多呢。
且如今這樣正正好,兩個人都有責任,這才公平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