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鹿獎頒獎典禮結束後,無論是從各路媒體記者不斷放出的各種采訪報道,還是在星光網熱搜上足足掛了二十四小時的#杜若金鹿獎影帝#詞條來看,網絡上的熱議都沒有立刻消下去。
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是剛剛獲得了金鹿獎最佳影帝的杜若。
從第一屆金鹿獎舉辦至今,已經是第一百二十八屆。
在曆屆金鹿獎中,比杜若年紀還小的影帝獲獎者,有且僅有一位,並且那已經是六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對於一個常年被戲稱為“養老獎”的世界三大電影獎來說,去年將金鹿獎最佳男主角獎頒給聞戚就已經讓不少人下巴落地,而今年頒給杜若更是驚爆了一眾人的眼球。
在金鹿獎結束後,雜誌和各種媒體的專訪邀約紛至遝來,其中不乏在國際上有極高影響力的頂級刊物。在綜合權衡之後,陳默給杜若接下來兩個專訪,一個是華國的《嘉年華》,另一個則是L國的《幕布》。
《嘉年華》在華國乃至國際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一本專注於影視圈的頂級雜誌,《嘉年華》的采訪對象囊括了從明麵上的演員乃至幕後的普通影視從業人員。
不過在提起《嘉年華》的時候,最有名的還是每年金鹿獎頒獎季的時候由雜誌社主辦的兩場活動。其中一個就是在金鹿獎頒獎禮開始前,《嘉年華》雜誌社內部會進行一次評選,在提名了金鹿獎的演員候選名單中選出十五位演員,拍攝一次特殊的雜誌封麵,出一期專屬於金鹿獎的特刊。
這項活動從金鹿獎第一屆舉辦開始,《嘉年華》雜誌就一直在堅持做這件事。而在雜誌社起步初期,影響力還不大的時候,邀請這些演員全部同意參與拍攝是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嘉年華》雜誌社也堅持,即便沒有辦法邀請到全部的人,也不會邀請其他演員填補空缺,而是會留下人物剪影。
另一個則是每一年都會舉辦的“嘉年華之夜”,由《嘉年華》雜誌社獨家讚助。這也是華國國內最有影響力的慈善晚宴之一,時間就定在金鹿獎頒獎典禮後一天。
因為行程的原因,杜若並沒有參加《嘉年華》金鹿獎特刊雜誌封麵的拍攝,而接下《嘉年華》的專訪,同時也是杜若在獲得金鹿獎影帝後的第一次采訪,其實也有心照不宣的和雜誌社保持關係的微妙意思。
《嘉年華》專訪的最大特點,就是堅持到被訪者家中進行采訪。也正是這一條在很多時候看起來都有些奇怪的原則,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資料,包括不少日後國際知名的導演和演員,早期坐在出租屋的折疊沙發上接受采訪,站在狹窄的陽台上微笑的照片。
時間定在中午十點。
《嘉年華》的記者來得非常準時,在9點57分的時候,按響了門鈴。
杜若打開門,就對上了記者微笑的麵容,還有黑魆魆的鏡頭。他不禁微微挑了挑眉。
很顯然,專訪從這一刻就開始了。
《嘉年華》雜誌社派來專訪的是一支足足有十人的隊伍,用了兩輛車來,從記者、攝影師到造型師和燈光師,一應俱全。
隊伍裡有兩位攝影師,其中一位在進門的時候就已經打開了攝像機,在帶隊記者林亭詢問過杜若的意見後,燈光師和一些工作人員去找采光好、適合采訪的地方架設設備,而杜若則帶著記者和那位攝影師在屋裡轉一轉。
林亭戴著一副圓框眼鏡,黑色的短發沒有做任何造型,亂蓬蓬的,看起來是出門之前臨時抓了一把。而跟在他身後的攝影師,則戴著鴨舌帽,穿著一件加絨的皮夾克,下巴上的胡茬都沒有刮乾淨。
但這兩個看起來其貌不揚的人,不光是在《嘉年華》雜誌社內部,乃至國際的電影圈裡,都是出了名的“黃金拍檔”,做出過好幾次質量極高且影響力巨大的專訪。
杜若屋子的格局其實並不特殊,但從進門開始,攝影師手中的攝影機就沒有停下來過。
“我很喜歡在名人家裡拍攝。空間本身並沒有特殊之處,而為這些空間賦予意義和價值的,恰恰是在這個空間裡活動的人。”
“哢嚓”。
又是一聲輕響,林亭一邊走,一邊轉頭看向杜若:“一個人究竟是在‘生存’,還是在‘生活’,通過他的房間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來。”
“那你覺得,從我的房間裡,能夠看出些什麼嗎?”說話間,杜若已經帶著林亭走過了一排放滿了筆記本和書籍的書架。
“我覺得你在幸福地生活著。”林亭停下腳步,看向杜若。
這時候兩人正好走到陽台邊上,陽光在眼鏡邊上微微反光,杜若望著林亭眼中認真的神色,一時失笑。
“那就謝謝你的祝福了。”
說這句話的時候,青年臉上不施粉黛,逆光而立,隻是安靜地微笑著,那昂揚的生命力卻仿佛能夠溢出鏡頭。
“哢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