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偷窺(1 / 2)

奸臣套路深 長生千葉 7453 字 9個月前

袁紹已經到達浚儀, 曹操準備帶人快速啟程,撲往浚儀拜訪, 好順利加盟此次的反董卓聯軍。

曹操帶著張讓、夏侯惇等一眾親信準備出發,留下張奉、呂布並著小陳留王留守軍營。

說實在的, 曹操實不放心將呂布這麼一個惡狼留在軍中, 不過也沒有旁的辦法,他現在手頭上可用的人並不多,夏侯惇性子樸實,而且忠心耿耿,像他這樣有能力又可信的人,眼下真的再無更多。

此次前去浚儀,又不可孤身貿然前往, 畢竟袁紹手上有兵, 是帶著親信軍隊前來陳留的, 就如同袁紹不信張邈,一定要下榻在浚儀的商賈舍中一樣, 說實在的, 曹操也不信任袁紹,因此前去浚儀,必要帶上最可心的人才是。

此行是一定要帶上夏侯惇的, 所以曹操也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 隻得叮嚀張奉, 看好呂布, 不要令他輕舉妄動。

說起張奉, 他並不是個武將,官署太醫令,若是論起行醫,張奉還是一把好手,但若是論起舞刀弄槍,張奉顯然無法和呂布抗衡,甚至連一招也接不住。

不過曹操讓張奉留下來看守呂布,其實也有緣故,其一自然是因著張奉乃是呂布的恩人,有恩於呂布,呂布不好貿然恩將仇報。

其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曹操臨行之時也特意叮囑過張奉,若呂布有什麼可疑行徑,張奉必然不敵,可直接去找陳留太守張邈,或者張邈的弟弟張超,檢舉呂布。

張邈和張超為了在這次反董卓聯軍之中脫穎而出,也做了很多準備,包括日前偷襲呂布等等,一旦接到檢舉,不可能坐視不管,於公於私都會傾儘全力緝拿呂布。

曹操心裡打著兩手準備,因此“有恃無恐”,便帶著張讓夏侯惇等人出發了。

一行人很快離開陳留,前往陳留郡附屬的俊逸。

他們啟程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來到浚儀又因著路上耽擱了些許的工夫,儼然已經天黑。

曹操看了看天色,說:“日落之後再拜訪,唯恐不恭敬,還是找個下榻的地方,在俊逸逗留一天,也順便探查一番,再行打算。”

夏侯惇拱手說:“是,元讓這就去安排。”

夏侯惇動作很快,準備去四周尋找下榻的房舍,不過他們人多,曹操還帶了一行守衛的親信,所以下榻的地方其實並不好找。

哪成想就在這時,突然有人喚道:“恩公?可是恩公?!”

眾人回頭一看,就見一個穿著華貴的中年男子從遠處小跑著走過來,衝著張讓便衝了過去,十分激動的握住了張讓的手,說:“恩公,您可還記得敝人?”

張讓似乎沒什麼太多的印象,一時認不出對方,那男子笑著說:“敝人乃浚儀此間商賈,半月前曾去陳留求醫,承蒙恩公大恩!這才撿了一條性命,還未曾重謝恩公!”

張讓一天相救的病患那麼多,何曾記得住一個?

那商賈又說:“先生此間來到俊逸,是為何事?”

張讓看了一眼曹操,並沒有立刻說出口。

曹操笑的半真半假,說:“來買藥材。”

那商賈就說:“藥材!那敢情好,我舍中正上了一批名貴藥材,這年頭裡就是有金子也買不到這些東西,日前還未感激恩公,不若就將這批藥材,送與了恩公!”

曹操笑著說:“這怎麼好收下?”

商賈因為前去求醫,所以也見過曹操,見曹操不肯收下自己的禮物,便懇求說:“敝人因著恩公才撿回一條命,這陳留誰人不知恩公與曹將軍大名?就求曹將軍和恩公一並收下這藥材,倘或留在我手裡,也就是賣幾個銀錢,又能多救多少人?隻落在恩公手裡,這些藥材才比金子還要值得了!”

曹操本就沒想拒絕,隻是禮貌客套,當下就說:“那……先生,咱們就卻之不恭了?”

張讓也覺得挺好,他本就一心想要這些藥材,這兵荒馬亂的,囤積一些藥材不容易,更沒曹操那些虛的,當即就拱手說:“多謝了。”

“不必謝!不必謝!恩公折煞敝人了。”

商賈又說:“如今天色已晚,恩公與曹將軍可有下榻之所?若是不棄,請到我舍中一宿,正好一同拿了藥材。”

曹操正愁找不到下榻的地方,畢竟他們人多,一般的人家住不下。

商賈穿著體麵華貴,一看就是富裕人家,舍中寬闊,自然不在話下。

曹操便說:“當真有勞了。”

商賈便引著曹操和張讓,十分恭敬的替他們開路,一路往舍中而去。

商賈說:“請!請!恩公,這便是敝宅,寒舍簡陋,還請見諒。”

張讓眼看著“寒舍”,雖無法與衛家相比,但這“寒舍”也十分宏偉且奢華,絕對是個高門大戶。

商賈一進門,就有仆役跑過來,匆匆的說:“老爺您可回來了,客人到了,等候多時了。”

商賈一拍頭,恍然說:“糟了,敝人這記性,險些忘了舍中還有客人。”

曹操一聽有客人,那他們不便下榻在此,隻是還沒走,那客人聽說商賈回來了,主動出門來迎,結果正好與曹操一行撞了個正麵。

袁紹!

張讓雖“繼承”了大宦官的種種,但唯獨沒有記憶,因此並不認得來人,而曹操一眼就看了清楚。

不是袁紹,還能是誰?

卻說當時董卓帶兵入雒陽,袁紹因為有謀無定,因此錯失良機,最後被迫無奈帶著親信逃出雒陽,前往冀州謀劃大事。

董卓因為忌憚袁紹威望高,軍力大,因此便冊封袁紹渤海太守,賜鄉侯爵位,還派了當時的冀州牧去監視袁紹。

不過袁紹沒有受封,而且決心反抗董卓,這舉動給袁紹在各地帶來了極大的聲望,一時間可以說得上是德高望重。

如今各地軍閥散亂,懼怕董卓淫威,袁紹便第一個站出來,提議討伐董卓,可以說得上是“名門正派”之中的楷模了,而且給人一種“嫉惡如仇”的正義感。

隻可惜,在三國這個大染缸中,能有幾個實在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