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樞府瓷(2 / 2)

鑒寶狂少 胖爺 5146 字 2024-03-26

此雲龍紋與元青花的雲龍紋造型基本相同。

器外壁腹部顯露一道弦紋,將腹部分為上下兩層。

腹壁見拉坯旋紋。

體施卵白釉,釉色呈鴨蛋青色,釉層失透,釉麵瑩潤。

圈足厚實,無釉,足端平切,外削一刀,內壁微外斜,底心有旋紋及乳釘狀。

折腰碗,是元代―個常見的品種,以“樞府”瓷折腰碗製作最為精美,此器可謂是一件典型之器,此器口部至折腰處,胎體厚薄適中,折腰下部稍厚重,造型莊重大方。

腹壁紋飾較底部紋飾清晰,紋飾圖案構圖布局講究,圖案精美,氣度不凡。

胎質潔白堅致,製作精良,充分體現出“樞府”瓷的官用之品質和其蘊藏的藝術魅力。

這件折腰碗,在已知的樞府瓷中,算是一件比較大的器物了。

通體無瑕疵,紋飾精美,釉水瑩潤,乃是當之無愧的精品。

要論商業價值,這件折腰碗雖然不如之前那三件康熙瓷器值錢,更趕不上甜白釉梅瓶的九牛一毛。

但因為這東西太難得,所以收藏價值絲毫不遜於其他重寶。

有了這件折腰碗,算是彌補陸飛在樞府瓷收藏的空白。

毫無疑問,原地打包。

除了這件樞府瓷,這裡還有幾件元青花盤子。

雖然這些都是精品,但跟陸飛手中的元青花比起來,實在遜色太多。

陸飛懶得上手,直接來到宋瓷區。

鬥寶大會上,陸飛在照片中就看到兩件了不得的宋瓷,心中早就迫不及待了。

來到宋瓷區,陸飛一眼就看到了那件大家夥。

鈞窯玫瑰紫出戟尊。

尊的造型仿古代青銅器式樣,喇叭形口,扁鼓形腹,圈足外撇。

頸、腹、足之四麵均塑貼條形方棱,俗稱“出戟”。

尊從商開始,到北宋早起,都為銅製,作為皇家盛酒祭天祀地神器。

從宋徽宗趙佶給出創意開始,汝窯、官窯都大量燒製瓷尊代替銅尊。

但汝窯、官窯燒製的尊,有很多造型,極不規範。

待到官鈞時,所製的月白、天藍、玫瑰紫出戟尊都規範一致,造型工藝都相同,尊底都留有一孔。

這件出戟尊高二十三公分,上口徑寬二十公分,腹徑十二公分,底足直徑將近十五公分。

釉內氣泡密集,釉麵有棕眼。

器身邊棱處因高溫燒成時釉層熔融垂流,致使釉層變薄,映現出胎骨呈黃褐色。

出戟尊喇叭口外簷有隱約可見的自上而下的釉色流淌紋,右麵有少量的棕眼,手感溫潤略有粘手。

在出戟尊底端,有窯變不及的不規則形青黃色釉色,尊底端有直徑半公分左右的穿透眼。

內外通體為玫瑰釉覆蓋,底足內側無釉。

造型大氣,線條流暢,神形兼備,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傳世宋代鈞窯瓷器以各式花盆和花盆托最為多見,出戟尊少之又少。

極品玫瑰紫的根本就沒有發現。

之前陸飛在葛老頭棺材裡咪西的那件鈞窯小碗,無論顏色,釉水,窯變情況,跟這件出戟尊都係出同門。

但兩者個頭比起來,相差的可就太懸殊了。

至於價值,那就更沒有可比性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