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8章 阿育王塔(2 / 2)

鑒寶狂少 胖爺 6056 字 2024-03-26

“佛爺麵前敢口出不遜,你小子是不是想打架?”

“靠!”

“打就打,我還怕你不成?”

“有種你跟我出來?”

“誰不敢出來誰是孫子!”

“行了!”

“這是什麼場合,你們就彆吵了。”

“一會兒把保安招過來丟不丟人啊!”

外行人看熱鬨議論紛紛。

前排那些懂行的人看到台上金光燦燦的物件兒,如遭五雷轟頂一般,震撼的體無完膚。

“這,這是阿育王塔?”

“沒錯,這尊阿育王塔不是鎏金,是純金的!”

“看包漿和煙熏痕跡至少上千年了。”

“島國什麼時候有純金阿育王塔了?”

“我怎麼從來都沒有聽說過啊?”

不怪老貨們如此緊張,慧賢大師如此失態,阿育王塔在佛教中的地位實在太重要了。

阿育王塔是為了紀念這位弘揚佛教的阿三國第一帝國國王阿育王命名。

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皇帝,統治幾乎所有的印度大陸。

公元前303年至前232年,被許多人視為阿三國最偉大的皇帝。

他一生的業績可以明顯分成兩個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時代。

主要是經過奮鬥坐穩王位和通過武力基本統一了阿三國。

在約在公元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國時,有十五萬人被俘,十萬人被殺,死傷數十萬。

繼而,除邁索爾地區外,阿三國全境得到統一。

據說,阿育王由於在征服羯陵伽國時親眼目睹了屠殺的場麵,深感悔悟,於是停止武力擴張。

阿育王在結束戰爭之後,開始專注於禮佛,他廣修寺廟,召集四方僧人,編撰,完善和整理了許多佛經,佛教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這段時間可以說是阿三國佛教的黃金時期,此外他還派僧人外出傳教。

阿育王宣布他將不再主動發動戰爭,即使不得已的戰爭也將儘量減少傷亡。

他定佛教為國教,將他的詔令和“正法”的精神刻在崖壁和石柱上,成為著名的阿育王摩崖法敕和阿育王石柱法敕。

這些“正法”的內容體現了佛教的基本精神,也包含了阿育王本人的政治需要。

阿育王向佛教僧團捐贈了大量的財產和土地,還在全國各地興建佛教建築。

據說總共興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

為了消除佛教不同教派的爭議,阿育王邀請著名高僧目犍連子帝須長老召集1000比丘,在華氏城舉行大結集。

驅除了外道,整理了經典,並編撰了《論事。

阿育王開始向邊陲地區和周邊國家派遣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內的佛教使團以傳播佛教。

斯裡蘭卡、緬甸,甚至敘利亞、埃及等地都有他們辛勤的足跡。

這是佛教走出阿三國,邁向世界性宗教的開始。

所以說,如果沒有阿育王,佛教無論如何也達不到現在的規模。

世界佛門和信徒為了紀念這位帝王,打造了無數阿育王塔。

幾乎全世界八成以上的寺廟都有供奉阿育王塔。

不過,阿育王塔數量雖多,但材質卻很是普通。

木質,石雕居多。

奢華一些的銅製,鎏金,等等。

但是純金的阿育王塔卻實屬罕見。

鬥寶台上這尊阿育王塔高八十公分出頭,寬三十五公分。

塔為單層方形塔,由塔蓋、塔身和塔座組成。

塔蓋方形,塔刹立於蓋中心,刹頂為火焰形寶珠,刹上有五重相輪,並有兩隻金環。

塔蓋四角各立山花蕉葉。

塔身方形,中空,與塔座連為一體。

通體雕飾佛本生與佛傳故事,間有佛像、金翅鳥、蓮花紋、忍冬紋等精美紋飾。

在燈光的照射下,金光燦燦奢華至極。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