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以防萬一,劉恒在向長安進發的過程中,步步為營,深怕中計,喪命黃泉。
一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長安探聽虛實,二是到離長安城五十裡的時候,派屬下宋昌先進城探路。
宋昌到達渭橋,丞相以下的官員都來迎接。
宋昌到高陵回報劉恒,於是劉恒行進到達渭橋,群臣以臣禮拜見劉恒,劉恒亦謙遜回拜。
太尉周勃進言說:“要求賜片刻時間秘密稟陳。”宋昌說:“要是太尉所陳的是公事,就請當著眾臣的麵奏;要是所陳的是私事,王者是無私的。”太尉周勃就跪著送上天子玉璽。
劉恒辭謝說“:請到京都館舍再議。”最後,小心的劉恒終於在陳平等眾大臣的擁戴下,進入館驛商量。
讓劉興居打擾宮掖,然後確保平安後,住進了未央宮。
選擇良辰吉日,繼承了皇位,這就是著名的漢文帝。
漢文帝入京,僅帶宋昌、張武等六人。
即位後,下定決心要儘快整合皇權體製,以恢複和加強國家政權的運轉能力。
因為得到皇位不易,文帝即位後首先任命自己的心腹宋昌、張武為衛將軍和郎中令,負責守衛皇宮、京城,從根本上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
然後,對於擁立他做皇帝的功臣們一一賞賜、封官晉爵,對於被呂後貶斥的劉姓王公恢複了爵位和封地,同時,對於跟隨父親劉邦開國的功臣們分彆賞賜、分封。
這些措施使的文帝的帝位得到鞏固。
除了用拉攏的手段鞏固權勢外,打擊重臣也是文帝的一項重要措施。
這方麵主要是對大功臣周勃的處理。
周勃因為擁立文帝有功,每次退朝後,出來時總是很驕橫的樣子,似乎不把新帝放在眼裡。
而文帝對他更加有禮,經常目送他離去。
有大臣勸說文帝,不該對周勃這樣重禮,有失君主的身份。
從此,漢文帝的神色變得越發嚴肅,而周勃則越來越敬畏。
周勃的屬下及時提醒他:小心功高蓋主,引火燒身。
周勃如醍醐灌頂,猛然醒悟。
於是辭去了右丞相的職務,漢文帝很快也答應了。
一年後,因為陳平謝世,文帝任命周勃做丞相,但僅十個月後,文帝又以列侯歸封國為借口免除了他的相職。
當時,很多的列侯都住在長安,這給京城的糧食供應增加了很多負擔,所以,文帝就下詔命列侯到自己的封國去生活,即使朝廷恩準留在京城,也要將自己的兒子派到封國去。
但很多人找各種各樣的借口留在京城,這使文帝很生氣,便讓丞相周勃帶頭做表率,免了丞相職務。
再後來,派有舉報周勃身披盔甲,懷有謀反之心,文帝馬上把他抓捕。
周勃趕忙通過帝舅薄昭向文帝說明自己懼禍才束甲,決無謀反之心的實情。
漢文帝在重新調查後,沒有發現周勃謀反的事實,便釋放了他。
這和封建時代很多皇帝相比,文帝做得確實很寬容。
漢文帝劉恒的一生雖然沒有他老子劉邦那般轟轟烈烈,但也是一位難得的明君。
而且,劉恒當年親自為母親嘗藥,因此還是二十四孝中的一位典型。
這是他的玉璧,當然彌足珍貴,放在神州,妥妥的天字甲等鎮國之寶無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