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已經看了幾組照片,年份也從光緒二十三年,來到了光緒三十二年,這時,一張照片引起了王心怡的好奇。
“八大胡同?”
“咦}怎麼還有人拍這裡?
好惡心!”
王心怡滿臉的鄙視,陳香也皺起了眉頭。
照片的背景,正是八大胡同的胭脂胡同,而特寫鏡頭則是當時胭脂胡同相當出名的春滿樓】,兩個打扮的花枝招展,但卻姿色駭人的“姑娘”站在春滿樓的兩邊招攬生意,一位拄著拐杖的半大老頭,笑嘻嘻的向門口走去。
至於老頭要進去乾什麼,人人都曉得,這也是二女鄙視的原因,但陸飛卻相當淡定。
“你們這是什麼表情?
八大胡同怎麼了?
風雲場所也是一種文化,你們都知道商鞅吧,但你們或許不知道,商鞅正是這一行業的祖師爺,在當時,這一行業可是國家稅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你們不要嫌棄風月場的女人,她們絕大多數都是身不由己,俗話說,笑貧不笑娼,但凡有辦法,有幾個願意做那種行當?
還有,你們可不要一提八大胡同就想到那裡,其實,八大胡同最早不是這一行的專屬,而是戲班的聚集之地。”
說道八大胡同的興起,又該乾隆爺閃亮登場了。
八大胡同“風月場”雛形的形成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乾隆時期,徽班進天都下榻於八大胡同中的韓家潭、百順胡同一帶,此後四喜、春台等戲班相繼來天都,分彆下榻於八大胡同之百順胡同、陝西巷和李鐵拐斜街。
所以老天都有句俗語:“人不辭路,虎不辭山,唱戲的不離百順、韓家潭。”
由此可見八大胡同與戲劇特彆是京劇的形成發展的曆程有千絲萬縷的聯係。
由於清代禁止娼妓,而士大夫階層自明代就好狎優,蓄養家班。
而所以來天都的徽班弟子又是男孩子,他們中漂亮的一般就是男旦,住所兼教戲所在,每個師傅的寓所都起堂號,如梅蘭芳出自朱靄雲的雲和堂,梅巧玲經營景和堂,程長庚寓處四箴堂,譚鑫培堂號英秀堂都在八大胡同。
嘉慶時期的相公重色不重藝,後來同光以後,以三鼎甲為代表的大師在藝術上精進成功以後,逐漸童伶相公也以色藝俱佳為尚了。
可以說清代的八大胡同興盛完全是因為鴨子相公而起的。
到了清朝末期,清政府已經自顧不暇了,對於這種“娛樂”行業也管不過來了,這才有膽大的老板開始變動改革,逐步把鴨子換成了女人,完成了有一次進化。
到了民國時期,八大胡同才算是真正的“繁榮”,各種窯子琳琅滿目,有貴族專屬的高檔會所,也有比較親民的“良心企業”,這樣一來,八大胡同也成了三教九流聚集之地,簡直熱鬨非凡醜態百出。
直到解放後,八大胡同還存在了一段時間,最後被一網打儘,一夜之間全部瓦解,這才有了如今八大胡同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