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梁架好之後,接下來收口越來越小,麵積變小了,速度就上來了,半個小時左右,收口直徑隻剩下1米5左右,6飛終於停下,從上邊的圓口中跳了出來,這時,兩名員工抬過來1塊圓形鐵板,6飛幫忙,3人將鐵板壓在圓口上,將整個出口壓得嚴嚴實實,6飛拍拍手,滿意的點點頭:“不錯,很不錯。”
6飛很滿意,不過,關海山卻蒙圈了:“噯噯,你們沒感覺,破爛飛這窯口少了點兒什麼嗎?”
“呃,少了什麼?”
“窯門啊,6飛把整座窯都砌死了,根本沒留下窯門,沒有窯門,瓷坯從哪放進去?”
“噝——”
“還真是誒,破爛飛到底不是專業的,沒有留下窯門,這活計不白乾了麼?”
“不會,你們看,頂上不是留下天窗了嗎,估計破爛飛是想從上邊下料吧。”
“放屁,上邊是煙道,怎麼下料,這不扯淡呢麼?”
“怎麼就不能下料了,破爛飛有不指望天天燒瓷,這明顯是1座1次性的窯口,從天窗下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天窗足有1米5直徑,什麼料坯都能放進去,下邊沒有留窯口,密封性更好,更保溫,我看著設計很有道理嘛!”
大家各抒己見,最後龔秀良的看法講出來,大家思索1下覺得很有道理,這個話題暫時放下。
主體完成,接著6飛跳了下來,與員工們1起和黃泥。
黃土和紮成兩寸的稻草,拌上加了粗鹽的溫水和成黃泥,在“窯”的表麵均勻抹了1層,隨後同樣在內部又抹了1層,有了這兩層黃泥,能讓“窯”更加保溫,這些,“現場觀眾”都沒有異議,可接下來6飛的操作,老貨們可看不下去了。
隻見1群員工推來3大捆木柴,6飛親自上手,將1根根小腿粗細的木柴丟進“窯”內,這就要點火。
木柴燒窯也沒有問題,這個年代,燒瓷1般采用的都是天然氣或者是電爐,6十年代以前,則是使用無煙煤進行燒製,而滿清以前,燒瓷用的都是木柴,不過,燒瓷所用的木柴可是有講究的,不是什麼木柴都可以采用的。
古法燒瓷所用的木柴,大多是山芒和紅鬆,這兩種木柴油性大,溫度高。
燒瓷,溫度尤為重要,溫度達不到,滿窯的瓷坯都可能報廢,而6運弄來的木柴品種繁多,柏木,還有好幾種果木這幾種木柴完全達不到溫度,幾個老貨看著都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