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了,虧大發啦!!
“老張,你先彆著急,你賣給那丫頭的到底是什麼物件兒,是進貨的還是收貨的?”
進貨的,值得是從批發市場批發來的,是批量生產的工藝品,沒有絲毫漏洞可言。
而收貨的,那就不一樣了,像他們擺地攤兒的,手底下都要養著一批人,或是雇員,或是自己的親屬,讓這幫人走鄉串戶下到基層收物件兒,隻要是老物件兒,什麼都要,收回來之後,再由他們挑選出來去市場售賣,這是一套完整的流程,而這套流程,最考驗的就是眼力,因為,這裡麵保不齊就有價值不菲的好寶貝,能看出來,就是撿漏,看不出來,就隻能加價兩三成賣給路過遊客賺取差價了。
老張甩甩頭道:“賣了一尊白瓷送子觀音,是進貨。”
“呼.......”
左鄰右舍聞聽長出一口氣。
“還好還好,既然是進貨,那就沒什麼好惋惜的了,興許陸飛也隻是路過,是我們草木皆兵太過緊張了。”
“噯,不對吧,我記著,老張不是還給人家搭了一塊木頭麼,不會是那塊兒木頭.......”
這人還沒說完,大家的眼睛又看了過來。
老張眉頭緊鎖道:“那塊兒木頭倒是收貨的。”
“呼!!”
聽完,大家剛剛放下來的心,又懸了起來。
“老張,那塊兒木頭是什麼名堂?木頭最好認了,你乾了十幾年了,要是好料子,不會認不出來吧?”
古玩文玩這一類,木質物件兒撿漏的幾率是最小的,練攤兒的攤主或許看不出這個物件兒有什麼曆史意義,有多長的年份,和什麼樣的背景,但物件兒本身,木質好壞還是很好分辨的,不說花梨紫檀,凡是紅木價值都不低,這個道理都知道,就算這些也不了解,重量也能區分出來吧,分量重,密度高的木料,肯定要比普通的木料更值錢,因此,要想撿漏木質物件兒可沒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