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孩兒口無遮攔,在網上胡亂發言,餘樂不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逆流而行,實現反超。
要說他不是因為理虧心虛,誰信啊。
散亂的思緒,直到餘樂衝上U型池,才迅速收了回來。
果然還是要滑U型池啊。
想要衝擊排名,衝擊獎牌的選手,肯定都不會繞過這個選項,再難,也要迎難而上。
速度已經達到近60邁的餘樂,衝上了U型池。
60邁,絕對是一個非常理想的速度了。
隻有前麵一點速度都沒有丟掉的選手,才能夠擁有這樣的速度。
蓋倫也不過如此罷了。
60邁的速度會讓餘樂被拋飛的很高。
高度足夠,自然也就能夠做出更高難度的技巧。
這是一個向右的偏軸轉體。
餘樂的一隻手抓的在滑雪板上,手腕貼著腳後跟,抓在雪板的內側。
【日本抓板】!
肩膀帶動手臂,手掌抓著雪板,形成一個向上提拉的力量,接連兩次轉體。
720°!
U型池!
並不是特彆難的動作,但因為前麵的速度維持的很好,所以騰空的時間非常長,被拋飛出去的身影旋出了帥氣的線條。
然後早早的將身體展開,在下落的同時,再一次擰動身體。
180°的轉體!
反向落地!
好!!
這個技巧是蓋倫都沒有完成的難度。
無論是蓋倫,還是約拿,因為一心一意衝擊坡麵障礙技巧世界第一的排名,他們不會分出精力去滑其他的項目。
所以哪怕自由式滑雪的小項都有相同的地方,他們能在U型池做到的水平也很有限。
設在這裡的U型池,大概除了U型池兼項的選手,其他人,最多也就能完成一個900°的難度吧。
餘樂就很有意思了。
他並沒有去提高周數。
不擅長的運動,多一圈的風險性太大了,很容易直接就摔倒在池底。
但他接下來半周的轉體上,選擇了和蓋倫相反的反向,這就讓他有了一個反向落地的加分點。
不過難度畢竟超越了單項選手的極限,餘樂在落地的時候,是有一點點小小失誤的。
滑雪板稍微岔開的大了一點。
這點小失誤扣分很少,影響不大,隻是會降低餘樂保持到現在的速度優勢,導致他在後麵一係列跳台的發揮可能會差一點。
稍微有點可惜。
但又能夠接受。
作為第二年踏上賽場,應該還能算作新人的餘樂而言,他認真去對待每一個挑戰,這種精神足以打動裁判。
唔……
打動裁判,和讓裁判在後麵跳台區域給他漏分是兩回事。
這完全就是私人感情,和職業道德的區分。
他們更希望的,是餘樂能夠調整過來,自己做到完美。
當然這一輪如果不行,不還有第二輪嗎?
坡麵障礙技巧就是在失誤中總結經驗,在摔倒後爬起來迎難而上的運動。
看選手這種摔都麻木的裁判,理所當然地認為,包括餘樂在內,這一輪做不到,下一輪再做就好了。
餘樂卻不接受這種理論。
比賽就是比賽。
每一輪都很珍貴。
他倒滑落地的時候,因為腳下一邊高一邊低,出現了落地失誤這件事,確實賴不了彆人。
沒控好就是沒控好。
但他完全沒有放棄的想法。
首先這個失誤不算大,最多就沒那麼乾淨,會在全程分上扣一點小分。
唯一麻煩的是因此減掉的速度,能驟然降低了有10邁吧?
正常情況下,滑到這裡的速度,應該差不多接近70邁了,這樣才能夠保證他在第一個兩周的跳台,完成兩周以上的技巧難度。
一旦低於60邁,不用想,就算是蓋倫來,也就隻能完成兩周。
餘樂手上也沒有速度表,不知道自己現在有多少邁,他隻能憑借經驗來判斷,大概是在60~65邁之間。
丟掉的10邁實在可惜。
但還不至於放棄。
就看接下來的操作了。
原本製定好的計劃,因為意外開始有了變化,備用計劃使用了出來。
餘樂毫不猶豫地衝向了第一個跳台,二分之一館右側跳台。
原本他想用小跳台,刷自己的右側動作的“難度儲備”,但現在不用想了,撿自己最擅長的滑就好。
而且也要慶幸自己現在是在倒滑,雖然就是這個倒滑讓他出現微小的失誤,但也保證了他在這個跳台能有一個難度起跳。
衝上跳台的時候,倒滑的弧形路線並不比正滑差,餘樂很注意自己的小細節的問題,短板問題一定要處理。
優秀的弧形線條,在飛出的那一刻,成功讓他偷到了90度周數。
屈體,抓上板頭,偏軸轉體!
二分之一館很不好做翻騰動作,所以餘樂也不勉強自己,偏軸他現在一樣掌握的很好,尤其是他本來就很擅長的左側動作,輕鬆在半空中完成了剩下的270°,以及接上的第二周。
快如閃電的轉體之後,身體迅速展開。
“展開”這個動作是跳水的核心,難倒其他人的技巧訓練,餘樂幾乎沒怎麼花費心思就掌握了。
隻不過是把大頭朝下,變成雙腳落地而已,那更簡單了好不好。
世界一流水平的跳水運動員,必須就是快準狠!
明明速度不是很理想,無論是飛出去的高度還是力量,都稍微差了那麼一點兒勁兒,但餘樂還是憑借自己千錘百煉的爆發力,追趕上了丟失的速度。
人才從弧形線的最高處滑過,身體就已經展開,等待落地的到來。
然而這樣並不是餘樂的目標。
他在起跳前就已經做好了這一跳的安排。
隻見他在腰胯在半空中輕巧的一擰!
滑雪板最先擰轉過來。
同時板頭已經高高翹起。
接著肩膀轉動,留頭一瞬!
轉頭!
眼前便是他剛剛才跳出了的跳台。
倒滑起跳!
倒滑落地!
900°偏軸轉體和轉體的混合技巧,完成!
落地簡直就是水到渠成。
餘樂從起跳開始,完成的一係列動作都太完美了,如果有人複盤的時候放到最慢的速度,一幀幀地查看,恐怕也找不到一點兒錯來。
核心穩定。
軸心穩定。
就連滑雪板前高後底的角度,也與坡麵完全契合。
“唰”的一聲舒爽的聲響,餘樂已經如流星般,衝向了第二個跳台。
這一跳完美的發揮,讓他追趕回了一點丟失的速度,在抵達第二個跳台前,速度已經達到了65邁以上。
毫不遲疑地,餘樂在第二個跳台,選擇了三分之一館,中間的那個又細又長的跳台。
這一次還有什麼說的。
翻騰必須走起啊!
餘樂不再思考自己的失誤,全神貫注在這一跳上。
隨著跳台的不斷升高,他的視野也在不斷地變化,當餘光掃到熟悉的位置,雙腿猛的用力,往上高高跳起。
向前翻騰,加【卡車司機】抓板。
一周、兩周……
好像剛剛離開跳台,他就已經完成了兩周的翻騰。
第三周,在爬上弧形高峰前,也迅速地完成。
已經三周了!
1080夠嗎?
當然不夠!
這可是世界一級的賽場,在三周台完成三周,那是最基礎的要求,必須再來啊!
餘樂並不擔心翻騰的力量不夠,其實一旦轉起來,慣性隨便就讓他轉出五六圈,他需要做的,反而是要讓自己儘快從翻騰的慣性裡掙脫出來。
所以當兩股不同的力量碰撞,拉扯的時候,才是最後一周時間都會比較長的主要原因。
這一點,餘樂當然也不能克服。
整個第四周,就是從拋物線高峰落下那足有七八米的距離,然後再將身體展開,拉長的過程。
速度還是有點慢了。
餘樂在這一輪的感覺很不錯,如果沒有丟點那一點速度,他應該會再接上一個180°的轉體,完成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期待的1620。
可惜當他展開看見麵前跳台高度的時候,接上半周的念頭就徹底放棄了。
時間不夠。
不,也不是說時間完全不夠。
他也可以做,但有一定的概率會失誤。
豐富的滑雪經驗,讓餘樂輕鬆地判斷出了當前的形勢。
所以,1440直接落地。
沒有勉強去做的結果,就是這一跳他同樣完成的很好。
餘樂在賽場上心態真的非常穩,這讓他的臨場判斷也非常地優秀。
因地製宜,當斷則斷,該往上衝的時候,他也從不會猶豫。
這一跳,唯一可惜的,大概就是他連續兩個跳台都是倒滑起跳和倒滑落地吧。
可能會被扣點兒重複分。
但餘樂相信翻騰這個技巧的加分項應該可以彌補丟掉的分數。
就是吧……呃……最後一個跳台依舊是倒滑啊。
餘樂自己滑的都有點兒膩歪了。
這樣下去可不是辦法啊,太缺少變化性了。
也就是這時。
電光火石間,在餘樂看見身後那又寬又大的跳台後,一個念頭在他的腦袋裡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