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
這肯定是讓宮裡的那位刺激的狠了,明世子多溫和的人呐,能把他逼的有了篡位的想法,宮裡那位的功力可不淺。
可是篡位?時機還不成熟啊!僅憑明家在慶國東一塊西一塊的勢力範圍?那真不夠。
財力和兵力都不夠。
什麼時候四老爺能左右得了三十萬大軍的意誌,震懾住隴北的其他勢力和海臨節度,明家招一招手就能得到天下讀書人的響應,這兩個條件都能滿足之後,明家或可一爭。但現在,還不行。
原因很簡單,沒錢。
養一隻護衛隊都要花不少錢,養一支大軍……反正她沒錢,養不起。
明世子若是真有心,那他自已想辦法去吧!
這光棍的想法一出,青嵐頓時覺得渾身都輕鬆了。對嘛,反正坐在那個位置上的人不會是她,她操的哪門子心,現在最重要的是——編書大業。
有了《大百科》,無論以後誰當那個皇帝,隻要不往死裡作,這天下百姓都不會再有現在這般的煎熬日子。
所以,管他坐在金殿之上的那個人是誰呢!
真正的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絕對不是她幫著明家人做成這天下的主人,而是她用手中的這支筆寫出讓世人都能得到實用的東西。
皇朝自來輪流更替的很快,而一部書籍卻能流傳千古。
……
青嵐決定帶著眾弟子輕車簡從的出發,王大山一眾人繼續留在河西訓練他們的隊伍。
青梧著急的快要上火了,他們現在極缺人手,青嵐若是不走,她有時還會幫著處理公文事物,這回一走,衙裡的公文又要堆的山一般高了。
可是他也不能攔著青嵐不讓走,隻能自己乾著急,不出兩天,嘴上就起了一串燎焦泡。
青嵐看了著實替他難受,青梧就是一個學者,說起經綸那是頭頭是道滔滔不絕,真要讓他辦實事,他是真心扛不起來。
得了,也彆為難他了,還是讓他乾他善長的事情為好,郡裡新建了一所學堂,讓他當教諭去吧。
至於河西這邊人手不夠的問題,挺好辦的,招榜納賢就是,大慶最不缺的就是出身寒門的讀書人,這些人常被排擠在世家子之外,得不到重用。
先通招賢納才來吸收人才,再通過一番考較之後,才能確定這些人可不可用,中不中用。
要選拔人才,就得備好先期的試題,若張了榜,投奔過來的人肯定會良莠不齊,這就要仔細的篩選一番。河西需要一批實乾性人才,不需要虛有其表的誇誇其談之士。
出考題為難人,這可是青嵐的強項,也是她最喜歡做的事情,一想到當初那個刷題刷到手抽筋的自己,青嵐就覺得刷題這種事,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多多益善為好。
每次總考經史也挺單調是不?少了術數、地理、農事、水利和生活常識的試卷,應該有多無趣呐。
這才到了真正有趣的時候……
考卷一出來,看過的人都跪了:除了幾道術數題有準確的答案之外,其它題目全是沒有統一答案的發散思維題材。
他們以前學過的經書竟然全無用武之地,裡麵隻有兩道策論,且這策論的題目犀利到讓人一回答就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真是,這試題出的,特彆想讓人問候一下出題者的全家……
試題就那麼公開的掛在榜上,開卷應試,由新上任的幾位郡守一同閱卷評分。所有試題的答案都在上源郡新建起的那座圖書館之中,有兩萬冊圖書供人學習觀閱。辦理一張閱書證,隻須半兩銀,想抄書也可以,和郢州的那座藏書樓的規矩一模一樣。
該辦的事情都辦妥了,這回是真的能起程了,臨行前,青嵐又把已經整理好的資料,讓人送回盛京。
讓明世子再忙一忙,估計他就沒精力再想著篡位不篡位的事了。
這年頭,要上位就要光明正大的上位,篡位這事不能做,因為一旦做下,不管將來政治多麼清明,天下多麼太平,但在史記上總免不了一句“亂臣賊子”的記載。
無論做什麼都要講個水到渠成是不?
現在嘛……唉!努力挖渠吧。
……
出了華陽郡就是華陰郡,兩郡之間隔了一條大河,名叫漯河。漯河以南是華陽,漯河以北是華陰。
華陽郡和華陰郡的地貌差不多,都是山林地多,田地少,盛產名藥和名木料。
漯河自華山中間傾泄而下,把華山從中間一分為二,所以這兩個郡才叫做華陽華陰,名為兩郡,實則出自一個體係。
癸二早早就在漯河邊上的寒鴉渡口等著了。
這個渡口的景色極美,江水平緩,樹影倒映,斜陽一道平鋪在水麵,耀出一層金色的鱗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