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衛登的高燒退下去, 疾醫也給開了藥,衛無憂便腳底抹油溜了。
霍去病慢悠悠駕馬回府,瞧著懷中氣鼓鼓的小人兒, 忍不住逗弄:“怎麼, 生怕碰到伉兒和不疑,不好意思喊人?”
衛小四給他個後腦勺:“還不都是你輩分低。”
霍去病樂了:“……行吧。輩分是注定改不了了, 看來我就隻能此番出征之時, 多立立軍功了。”
衛無憂條件反射回頭,腦袋頂上的小揪撞在霍去病下巴上, 癢癢的。
“那倒不必。無論如何你都是我阿父,隻要人平安歸來, 一時的虛名有什麼好在意的。”小仙童說到這裡,話匣子關不住了,“咱們的目標要長遠,要做就做千古流傳的名將嘛。”
小霍暢笑:“說得對。不愧是我霍去病的兒子!”
衛無憂:“既然要當千古名將, 總該發光發熱, 懂得可持續發展吧。叱吒四十年的霍大將軍, 和花開一夏的小將軍,你選哪個?”
霍去病挑眉:“自是大將。”
這還用問嗎。
日後他的精騎團, 可是要揮兵去往草原的更西方。
“那阿父定要愛惜自己,好好活著。有朝一日,無憂也想去瞧瞧兩位阿父打下的漠北草原。”
長安九市內熙熙攘攘,父子打馬從夯土牆邊經過,很快融入這人聲鼎沸的煙火氣之中。衛無憂心中本有千言萬語叮囑, 到最後卻遵從稚子本心,變成這最熱血上頭的一句期望。
霍去病微怔,隨即用了些勁兒揉搓著小家夥的腦袋, 才像模像樣地伸出右掌掌心:“好,一言為定。”
小肉手鄭重扣下,被大手包裹在掌心中。
“千金不移。”
*
一場白雨剛過,氣溫尚未升高。
莊子上的匠奴們動工很快,此時已經將衛無憂指名要的地龍房,實驗點,傳統窯爐,乃至新窯都按照圖紙造好了。
長寧稟了衛青和長公主後,特意來霍府一趟報信。
院子裡,衛無憂小盆友正坐在他霍阿父新搭建的木秋千上,小幅度地晃動著。
主要是他發覺這樣閒適地放鬆一會兒,有助於他理清思路。
聽到長寧來報,衛無憂點點頭,讓秋千慢慢停下來。
莊子初具形態,那麼,接下來應該先走哪一步,才算最優解?
這個問題自然不能脫離當前大漢的社會生產環境。
很明顯,秦漢時期,農業文明的生產力水平還沒有發展到足以支撐工商業並進的地步。
若是要發展種植業,提高生產效率,一靠原有農作物的改良,譬如南稻北麥、菘菜大豆等;二來就得靠出海引回一些糧食作物了。
稻種和麥種的改良非一時之功。
外加時節也不宜,短期內難見成效,他打算私下先慢慢學習試驗著;
而海外的糧食作物更是沒影,就算張騫托人去身毒、倭國尋到什麼,也不能隨便廣泛種植。
比如說土豆,這東西雖然產量驚人,但若是大麵積常年單一種植,隻會引起馬鈴薯晚疫病,從而上演愛爾蘭出現過的“馬鈴薯饑荒”。
那死去的可是近百萬人口。
農學從來急不得,衛無憂便打算等衛青他們出征後再研究。
那麼,剩下優先能想到的就是兩點。
第一,煉鋼軋製新兵器;
第二,水泥路和混凝土配製。
距離劉徹回收鹽鐵私營權不剩幾年了,衛無憂擔心自己的舉動引起蝴蝶效應,加速這一進程,索性將煉鋼優先提上案頭。
反正莊子上的反射爐都錮好了,今日便去瞧瞧。
衛小四從秋千架上一蹦躂,落到地上,嚇得刺兒和長寧雙雙伸手去接。
他眨眨眼笑了:“走,咱們去莊子上瞧瞧,我有些新想法……”
刺兒去套車,長寧便隨著小公子去取一些放在書房內的圖紙。說是圖紙,也不過是他看視頻時隨手做的筆記和圖,厚厚一遝拖出來,惹得長寧目瞪口呆。
衛無憂解釋:“有些沒什麼用,帶過去再分分,沒用的扔掉。”
長寧將紙頁寶貝似得護在懷中:“那可不成。”
跟著將軍這麼久,小公子身上掉下來的哪回不是寶貝?待會兒他可得緊緊護住。
衛無憂習慣了長寧的腦洞大,上車往莊子疾馳而去。
莊子就在上林苑西南角上,占地不算小,農戶們已經圍著中心地帶搭建了木屋草棚,聚族而居起來,遠處田間青綠一片,瞧著長勢也是喜人。
衛無憂從窗邊探頭打量著,一直到入了莊子內部,見到了早早候在門前的管事南風。
這人從前是劉徹放在衛無憂身邊的繡衣直指,如今衛無憂從長平侯府出來,隻帶了刺兒一個,劉徹索性就把人調到了莊子裡。
哪裡需要哪裡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