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高轉筒車 蹬三輪的小破孩。(二更)……(1 / 2)

午後斜陽, 樹影微搖。

劉徹吃飽喝足,總算帶著人回了未央宮。衛無憂長舒一口氣,伸了個大大的懶腰。

南風立在一旁提醒:“小公子, 陛下臨走前, 還沒忘記豬肉腸的事……”

衛無憂:“……”

當朝皇帝陛下不拿百姓一針一線,除了針線, 是連吃帶拿全卷走啊。

整個一土匪。

小蘿卜丁腹誹一番, 隻好命人將羊小腸清洗處理乾淨, 浸泡在溫水中放一夜。

次日休沐結束,本該回到書肆去了, 但司馬相如與董仲舒臨時被陛下召進宮中, 衛無憂不想再跟著一幫小矮墩子背乘法表,索性留在莊子上,讓刺兒回去跟阿母說一聲。

陽信長公主也是偏愛這個兒子,二話不說給書肆遞了信——

吾兒留於家中休養,擇日歸返書肆。

至於什麼時候返校,長公主壓根兒就沒提。

衛無憂這頭呢, 等腸衣準備妥帖, 便讓小灶上開始醃製香腸了。

他用的就是大眾豬肉腸的製作配比。將肥肉瘦肉分開,切成小塊粒,而後肥三瘦七, 加入飴糖、鹽、白酒、清醬和水,放置一個時辰。

剩下的流程他不打算再管, 索性一股腦教給南風了。

“你叫他們將腸衣一頭打結,把醃好的小肉粒灌入,然後用小細麻繩分段結紮,再用細針刺好小孔, 漂洗成濕腸,再蒸發水分。”

“最後就是上架子烘烤了,用溫度計將火候控製在50°附近,烘個十四五個時辰便能食用啦。”

南風聽得雲裡霧裡,張了張口沒等發言,就看見小公子已經一溜煙沒影了。

昔日最厲害的繡衣直指歎了口氣,默默挽起袖子,去灌香腸了。

……

甩出去一份差事,衛無憂好像打開了某種開關。

從前向來都是自己單乾的衛小四,頭一次體會到了當大老板吩咐人辦事,而自己坐鎮後方的快樂。

真爽呀,再接再厲!

小家夥晃晃悠悠,不知不覺就溜達到了種著葡萄的花房前頭。

春天時候,嫁接好的葡萄藤原本已經發了新芽,他還當是差不多穩了。但到了夏末,這嫁接藤就越來越蔫兒,衛無憂查看的時候已經救不了了。

大概率是因為扡插時,沒有對枝剪進行消毒處理的原因。

這些細節也是衛無憂在搞出酒精後才意識到的,如今再想重新嫁接葡萄藤,卻已經沒有機會了,衛青統共就帶回那一株。

他隻能寄希望於兩位阿父凱旋歸來,能帶回新的“戰利品”了。

事實上,有件事情,衛無憂還沒有跟劉徹和阿父他們說過。

跟隨大軍出征的那隻工匠隊伍中,也有他跟張騫伯伯認識的老朋友。他們統共加起來大約十一二人,自會趁著強攻之後,跟在後頭撿撿漏。

這算是個人的拾荒行為,劉徹再怎麼樣也管不著了吧。

花房已經靠近莊子田區了,衛無憂立在這頭,便能瞧見農戶們在隴上進行灌溉。

灌溉的水來源於深井,因而農戶們使用了轆轤這種工具從水井中絞水,而後再分批次進行舀水灌溉。也有一些靠近灞水的農戶用桔槔(吊杆)在汲水,引入一岸之隔的田中完成灌溉。

衛無憂遠遠立著看了一會兒,不由想到了水車。

這東西也叫作“翻車”,要到東漢才會出現原型,唐朝才被推廣應用。

他不是專業搞這個的,隻依稀知曉水車利用的是輪軸原理來汲水,初時采用手搖或腳踏,後來也出現了借助風力來灌溉的。

衛無憂自己做不好決斷,決定去找莊子上新來的兩位墨家人商討一番。

這兩人中,年長一些的姓翟,瞧著年輕機靈些的姓宋。若論起來,兩人都是墨氏後裔出身,但專長卻各有不同,支持的學說亦是有所區彆。

墨家在墨子死後,劃分為三個學派。

分彆為相裡氏之墨(秦墨)、鄧陵氏之墨(楚墨)和相夫氏之墨(齊墨)。

翟老先生出身相裡氏之墨,是最注重研究實踐的一派。當年相助大秦建國的墨家一脈多為這支;

而瞧著年輕的小宋哥則是鄧陵氏之墨出身。這一派比較有意思,多為遊俠行走於世間,他們反對戰爭,認為戰爭多是從權貴利益出發,並非百姓生活的最佳選擇,算是最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並依據自我價值觀行事的一群人。

衛無憂一開始原本還有些擔憂這兩人打起來。

畢竟人家是應了招賢令來給劉徹乾活的,卻被分到他這麼個小莊子上,確實有些屈才了。

小宋和翟老可不這麼認為。

他們來莊子不過月餘,卻已經見識到了小公子製出的各式各樣物品,早就佩服的五體投地,恨不得整個人都紮根在莊子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