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回出租屋這條路,紀時整個高三走了無數遍,一天至少兩次,他連學校哪邊種著哪棵樹都知道。
東西這條路,朝北往東的一側已經拆得差不多了,隻有一套剛建的商品房,雖然樓棟不多,卻有不少家長提前在這裡置產,就等著孩子考上Z中之後有地方住,等孩子畢業了再賣掉。
隻能說紀時他們這屆的家長們運氣還不錯,他們畢業之後出手還是好出的,等幾年之後Z中搬了校區,房子就沒那麼好出了。
不過那片整體房價都還不錯,位置也好,隻要再等幾年都不算虧。
往西再走一點,有條南北向的路,屬於那種發達程度不夠的城郊,這邊有理發店,有電瓶車維修點,有小網吧,也有浴室和報刊亭,甚至有一間常年閃爍著曖昧粉光的小店,他們一般在東西向這條路上逗留比較多,不太走到那邊去。
紀時跑得很快,最近乒乓球打多了,他能明顯感覺自己的身體素質變好了,跑起來都不太喘了。
到家之後,紀媽沒在房間也沒在廚房,反而在院子門口等著紀時。
“其他人都回來了,我想著你怎麼到現在還沒回來。”
“考試結束之後我和同學打了會球。”
紀媽倒沒問紀時考了多少分,雖然她知道今天分數該出來了,因為租在同一家的家長們都會互相討論,說自己家小孩考了多少分,也會來問紀媽。
紀時自己就不怎麼說成績,紀媽也不愛問,之前有個家長問了好幾遍,問紀時上次月考的成績,那還是他們搬過來之前的事,紀媽拗不住,就說了紀時的分數和排名。
那個家長當時就不太高興。
因為紀時搬來之前,她兒子是租在這一片的學生裡成績最好的,每次月考她可喜歡追著人問成績了,被人這麼問,考得差的家長根本都不想理她,但耐不住人家一直問。
紀時住這雖然不久,可他基本已經知道附近誰家孩子成績比較好了,其實在Z中排名靠前的多數還是附屬升上來的本地學生,前幾個考場裡的鄉鎮學生不太多。
紀時進門的時候,大概是聽見聲響,對方家長從廚房裡出來,直截了當問紀時:“紀時這次考了多少名啊?”
紀時把書包卸下來:“名次還沒出,具體多少名我也不知道。”
“我們家榮榮也這麼說,他說這次分數普遍都挺高的,你應該也考得不錯吧?”
“還可以。”
“語文多少分啊?”
“130。”
對方想了想自家小孩這次的語文分數,感覺紀時這個分也不是特彆高。
“那數學呢?”
“160,附加分40。”
紀時是把統一卷和附加分兩塊分開說的,對方家長一時之間沒反應過來,半晌才磕磕巴巴道:“你這次……數學滿分?”
“因為卷子簡單。”紀時表情很淡定,“這次上190分的人還挺多的。”
“噢,這樣啊。”
紀時看對方表情就猜到,對麵住的那個男生數學應該沒上190,他覺得自己沒猜錯,因為對方家長問過數學就沒再問他英語多少分了。
可能是感覺沒必要問了。
紀時和對麵的男生也不太熟,雖然對方是理科班的,但是他在3班,離他們教室有點遠,平時接觸也少,Z中1600多號學生,紀時最多就認識100多個,這還是把他們班所有人都包括進去的情況。
他不反感家長問成績,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雖然一直問是挺討嫌的,那個男生心裡恐怕都不舒服。
畢竟他們都高三了,家長保護過度也不太好。
“今天還要去補習啊?”紀媽從櫃子裡拿出一副手套,“我今天在市場上看到的,外麵是皮裡麵是絨,戴起來特彆暖和。”
紀時接過手套,他平時騎電瓶車也戴手套,不過那副手套稍微有些薄,晚上騎車還是冷的。
“那我晚上戴,你白天出去買菜也戴這個。”
不用猜紀時也知道,他媽絕對沒給自己買,他媽平時常用的是那種勞保手套,一次性買好幾副,既可以騎車用,也可以去田裡拔杆子用。
吃飯的時候,紀媽還是忍不住問他:“時時,你數學真考了滿分?”
紀時正在扒飯,聞言從飯裡抬起頭:“是啊,卷子我帶回來了,你要看嗎?”
“不用。”
可紀時沒等她拒絕,放下碗,從包裡把試卷拿出來,塞到他媽手裡。
紀媽看著上麵的160,再看到附加題的40,呆在那裡老半天沒說話,過了一會,她才把手機翻出來,撥了家裡的座機號:“喂,他爸,時時這次月考成績出來了,他數學考了滿分……”
紀時也有點不好意思,畢竟他媽那麼直白地誇他。
但他又覺得,他回到高三最想看到的就是這副場景,他不是讓父母失望的孩子,而是讓他們感到驕傲的孩子,這才是紀時的奮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