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紀時,你在嗎?
紀時打開宿舍門,同專業的同學在門口等了他一會兒,對方手上拿著兩人最近糾結的一道難題,讀研之後,他們所麵臨的不再是某個單一的比較難的題目,可能是一個個在數學界亟待解決的難題。
因為紀時是本校數院讀研的,進入研究生階段之後他發現,自己的基礎在一眾同學裡居然是比較不錯的。
他本科的同學有在本校讀書的,也有出國深造的,轉專業讀研的也有,畢業之後就工作的也不在少數,其實繼續在數院讀研的不算多,不過能留下來的基本都是對數學這個科目本身就很有興趣的學生。
紀時現在也被歸類為天才的一員。
他想說自己算什麼天才,但仔細想想又沒有反駁的必要,身處一群天才之中,他的確偶爾會產生自卑的想法,但越是深入地接觸數學的世界,他越是深深意識到,天才是沒有上限的。
菲爾茨獎的獲獎者每年還不止一個呢!
他所能做的隻是趁著自己精力充足的時候去努力,讓自己得到一些成果,哪怕隻是最微小的成果。
到了研究生階段,紀時的心態反而更平和了,主要還是大學階段被磨練得太狠,那會兒他的基礎和其他人差距比較大,現在則不然,考試的壓力不大,他隻要自己琢磨研究就行了。
紀時研究生領域主攻的是數論,導師平時基本不管他,隻要他能有自己的成果就行,紀時隔一段時間去和導師彙報一次自己的研究成果。
相比本科,研究生的生活更平淡,不像本科階段那麼精彩,但紀時的生活和本科階段變化不大,相反,他反而有了一種更自如的感覺,因為研究生課程不多,屬於自己的學習時間更多了。
紀時很享受這種自在地去學習的狀態。
他的導師是京大數院的牛人之一,數院牛人不少,在其他人眼中,紀時也是研究生裡的牛人了,有一位牛人導師的好處是,某些問題他不需要像本科時自己苦苦琢磨,直接問導師就行,雖說偶爾也會被導師的答案難到,可再回去翻閱資料同樣是一種學習的過程。
當然,研究生的學習內容同樣是難的。
紀時沒彆的擔憂,就是擔心自己研究的課題突然出現在《數學年刊》或者《數學學報上》,他解決的可能隻是一個難題中細小的分支,但也足夠他苦苦思索一段時間了,數學進化到現在,留給人類的難題隻剩那麼多,全球的數學家們都在為解決某個問題而殫精竭慮。
一旦出現那種狀況,就像研究某位名人的成功經驗,名人卻因為種種問題被行業抵製成為負麵人物,那等於自己所研究的一切全部化為烏有。
事實上,在研究生階段,如果想畢業的話,導師也沒有說非要他們去解決那些前人留下來的知名難題,雖說人人都想成為陶神拿菲爾茨解決三大數學難題,可飯要一口一口吃,這種問題並不是誰都能解決的。
但導師同樣鼓勵他們去挑戰。
紀時的導師建議他把視野放寬一點,因為他正處於思維最活躍的時期,也是最容易出成果的時期,如果紀時能在某個問題的分支上出一點成績的話,即使他拿不出結果,導師也會讓他論文通過。
所以紀時很不怕死地去衝了。
用他導師的話說,他身上有股狠勁,平時看不出來,可隻要和紀時待上一段時間就知道了。
同專業有同學和紀時一起去自習室上過自習,平時磕題目的時候其他人多多少少會有些走神,可紀時就是特彆專注,而且可能是記憶力比較好的原因,紀時在解題的時候總能想到自己看過的某本書上的理論,再翻一翻再看一看,慢慢也就有了思路。
紀時過上了和上輩子完全不同的生活,但不得不說,他這種狀態是最充實的,他自己能從學習中收獲滿足感,所以也並不覺得苦和累。
甚至他讀研的時候都沒有太多功利性的想法,沒有說非要拿到研究生再讀博再留校任教,也沒有想過堅決某個難題拿到優秀論文為自己的履曆增光添彩,他隻是單純地去做一件事情,像高中的時候那樣,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不管結果是什麼。
因為他很清楚,如果努力過了,哪怕結果不如自己想象中那麼好,但也絕對不會差的。
正如數院那位教授說的一樣,數學是一門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學科,紀時覺得自己不僅能耐住寂寞,他還挺享受寂寞的。
....
研究生的第二年,紀時發了一篇論文,對現在的他來說,寫論文算是一件比較簡單的事情,他都忘了自己上輩子生拉硬扯才把論文搞定的事,尤其在他學的這個專業,論文的格式什麼的都無所謂,重要的是論證過程,那次他把自己60頁的論文拿給導師看,導師一看到他的格式就嫌兼棄得不行,可翻完他的論證過程之後,稿件重新回到紀時手中,格式居然已經被修改過一遍了。
這篇論文投了國外一家影響因子不低的雜誌,雖說不是頂刊,可對數學係的研究生來說,能發一篇這樣的論文算是很出色的了。
你有沒有興趣繼續讀博?導師先是這麼問的,但很快改了口,你必須繼續讀博。
紀時∶……
他其實還在思考該怎麼回答呢。
但以他導師的想法,紀時在京大讀研不錯,但讀博還是去那些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名校更好,紀時其實也在思考這件事情,畢竟研究生時間短,再讀沒多久他也得再考慮出路的事了。
不過在這之前,紀時還是鼓搗出了一篇論文。
他沒有彆的擔憂,主要就是對於國外的不熟悉,他的本科同學們不少在高中時期就有去國外交換的經曆,也參加過國外的各種數學比賽,可紀時完全沒有在國外的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