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讓人意想不到的發展, 都隻源於一個暗中籌謀的計劃而已。
如果說對於已經將自己過去的一切都舍棄了的二代黑寡婦,娜塔莉婭·羅曼諾娃而言,最大的弱點毫無疑問是她的女兒, 那麼除此之外, 其實她也還有第二個可以算得上弱點的人存在。
那個將她從廢墟之中挖了出來,並且給了她一個還算得上幸福的童年與一份沉默的父愛, 甚至願意幫助她逃離蘇聯的男人,伊凡·彼德洛維奇。
雖然因為她叛逃的事情,伊凡已經被上層施壓了無數次,但在找不到證據的情況下,作為最了解二代黑寡婦、也是作為一個對她有用的籌碼的這個男人,也是可以暫時被蘇聯容忍的存在。
直到在意大利發生了那件關於二代和三代黑寡婦的混亂事件之後,在葉蓮娜·貝洛娃和同伴的刻意引導之下, 蘇聯內部的人發現己方竟然還有人跟美方那邊的人暗地裡聯合,當即決定肅清通敵者。
作為事件中心的紅房子被查了個徹底,高層的負責人基本都被強行革職, 而充當了導火線的兩代黑寡婦更是因此被著重針對。
因此, 【冰錐計劃】應運而生。
在暗中籌備了將近四年之後,這個計劃在1983年,也就是娜斯塔西亞·羅曼諾娃十三歲的時候,完美地發揮了它蓄謀已久、一擊致命的特點。
1983年年底,戰略科學戰團(ssr)正式將名稱改為了國土戰略防禦攻擊與後勤保障局(神盾局/shild);卡羅爾·丹佛斯正式成為【飛馬計劃】的空戰部試飛後補人員之一;【冰錐計劃】的記錄之中,娜塔莉婭·羅曼諾娃確認死亡。
1984年年初, 在幾乎無人知曉的時候, 沉入了北冰洋海底的美國隊長, 史蒂夫·羅傑斯悄無聲息地睜開了眼睛。
--
從長久的沉睡之中醒來之後, 他第一眼看到的, 是一個麵容精致的紅發女孩。
“隊長,晚上好。”娜斯塔西亞·伊妮德·羅曼諾娃這麼說道,“歡迎加入隊伍。”
儘管一醒來就看到了一個陌生的女孩說著他聽不太懂的話,但史蒂夫還是在茫然地愣了一下後,順著她的話往下接了:“……什麼隊伍?”
紅發女孩麵無表情地歪了歪頭,看上去很是認真地思考了一下,然後說道:“【殺死伊妮德】,聽上去怎麼樣?”
剛醒來就聽到要殺人的史蒂夫·羅傑斯:……
他沉默了一瞬,還是艱難地開口了:“……那個伊妮德是誰?”
她非常乾脆利落地指向了自己:“我。”
史蒂夫:…………
史蒂夫終於反應過來了:“你是不是在開玩笑?”
“伊妮德,或者娜斯塔西亞,都是我的名字。”這個氣質莫名有些沉鬱的女孩終於露出了他醒來之後見到的第一個微笑,“想怎麼稱呼都可以——不過放心,你說得沒錯,我在開玩笑。”
“你不用去殺任何人,因為戰爭已經結束了。”
她語氣平和,言語卻諷刺:“歡迎來到和平的、無硝煙的冷戰時期,美國隊長。”
……
“……史蒂夫?”
清脆的聲音在他耳邊響起,拉回了他有些飄遠的神智。
史蒂夫·羅傑斯下意識地扭頭看向了自己身邊的聲源處,就看到了一個跟記憶中的模樣非常相似、又有著決定性的氣質差距的麵孔。
比記憶中更加幼小、也更加柔軟的紅發女孩歪著頭蹲在他身邊,眨著清亮的碧綠色雙眼衝他微笑:“我們要走啦。”
——還真是,完全不一樣啊。
一股莫名的歎息感從心裡產生,卻被他慢慢壓了下去,最後隻是同樣地露出了一個溫和的微笑,本來靠著牆的背部也挺直,從坐在地上變成站了起來。
被娜斯塔西亞喚醒的男人微微彎下腰,向這個還帶著稚嫩的柔軟與天真的女孩伸出手,輕柔地將她拉了起來。
“好,我們走吧,娜斯塔西亞。”
……
或許是因為剛醒來之後,那個紅發女孩開了一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但那句平淡的【殺死伊妮德】卻在他心中留下了莫名的印記,所以從那之後,他從未叫過她一聲伊妮德。
但“娜斯塔西亞”實在是有點長,所以他還是為她取了一個昵稱——對於俄羅斯的名字來說,是一個有些奇怪的昵稱習慣。
nastassja,nassy。
關於這個稱呼,其實也有一段小小的對話。
“娜斯塔西亞真的有點長了,對吧?”金發男人略帶苦惱地說道,“就沒有什麼昵稱嗎?對了,西亞怎麼樣——”
“不!不行!”另一邊上的布洛克·朗姆洛大聲地喊道,“這個算我的!彆偷我辛辛苦苦想出來的結果,羅傑斯!”
而塔羅斯毫不客氣地吐槽:“不就取了最後兩個音然後給她取了個英文名嗎?到底哪裡辛苦了?”
布洛克撩起袖子,嗬嗬一笑:“你現在被我打一頓,就知道我有多辛苦了。”
而當時的娜斯塔西亞則表示不能理解:“所以你到底為什麼不肯喊我伊妮德?”
史蒂夫看著她,卻是相當堅定地搖頭:“不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