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公社……
“哎呦,這次的女知青咋比男知青多好些啊,一個個嬌滴滴,弱不禁風的,能乾啥農活呀。”
宋拴柱看到從兩輛客車上下來的一大群,提著大包小包的知青,忍不住驚呼出聲。
心裡合計著,上次分了倆女知青來,這次錢乾事咋滴也得給咱分倆男知青,就算分女知青,那也得像小高知青那樣能乾才好。
可惜,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一旁西河崗生產大隊的大隊長嗬嗬兩聲:“那還用想,城裡人跟咱鄉下人一樣,兒子比女兒重要唄。”
“這些個知青普遍都十七八歲了,上麵要是有哥哥結婚,家裡沒條件住不開的話,女兒可不得騰地方。”
他也是偶爾與自己隊裡的兩個知青閒聊時,聽他們說的。
有的家裡,甚至是為了安家費才硬要給女兒報名下鄉的。
要知道,女兒嫁人收的彩禮錢可沒有安家費多。
更何況,下鄉後還能讓女兒給家裡寄糧食補貼家用,等到女兒到了嫁人的年齡再讓她們回城就好了,一舉兩得。
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從明年開始,城裡的街道辦要給所有多子女的家庭,每年都分配一個下鄉名額,下鄉後,沒有安排工作崗位就彆想回城。
宋拴柱一臉恍然大悟,原來城裡人的生活也沒有表麵上那樣光鮮啊。
但人家吃商品糧,每月都有錢票拿,住的也不是土胚房,所以啊,咱這農村人還是跟人家成裡人沒法比。
“唉,我說,宋大隊長,你咋趕輛馬車來接人啊?那輛鐵疙瘩捏?”
“就是,在那些城裡人麵前彆整的摳摳搜搜,磕了吧嗔滴。”
宋拴柱一聽,臉色立馬變得難看起來,唉聲歎氣道:“彆提了,那破玩意兒在這快要春耕的節骨眼上壞啦,修理工還正好出去學習了。”
“哎呦,你們隊這兩年可是新開了不少荒地出來,如果沒有拖拉機,那得耽誤老鼻子事兒了。”
“誰說不是呢,不行的話,多花點錢去縣裡請維修工過來瞅瞅,咋滴也不能拉慢春耕種地的進程。”
幾個大隊的大隊長,抱著膀子蹲在一個背風的牆角旮旯,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
拖拉機壞了,宋拴柱比誰都著急,昨天知道修理工不在公社後,他急的呀,一夜之間就起了一嘴燎泡。
如今聽人家這麼一說,當下就決定明天一早就去縣城一趟。
“周玲玲同誌,陳國興同誌,兩位知青,老龍廟生產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