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嬰不明白這話題怎麼扯到了春狩。
他抬頭看向扶蘇, 注意到對方溫潤又隱含擔憂的眼神,忽然想起他之前和嬴政提過可以用農書打開貴族的口子的事情。
張嬰道:“扶蘇阿兄擔心世家貴族欺我?”
扶蘇輕笑一聲, 道:“阿嬰這般聰慧, 他們又如何能欺你。”
張嬰一愣。
扶蘇調侃了一句道:“隻是你這小子太聰慧,又是個閒不住的性子,萬一世家貴族又惹了你的煩, 你將大秦搞個天翻地覆可如何是好。”
張嬰腦後落下一滴汗,道:“扶蘇阿兄……”你這麼說,不還是擔心他被世家貴族針對麼。
“我記得你來鹹陽三年, 好像一次也沒參與過春狩吧。《日書》也說後日易祭祀, 拿春狩獵物祭祀山水之神,祈求風調雨順,豈不美哉。走!”
扶蘇起身, 帶著張嬰就往外麵走,“先去少府置備幾身衣裳。”
“啊!仲父在百越給我……”張嬰剛想說不必了,他在百越有騎裝, 然而話還沒說完, 恰好與回頭的扶蘇對上視線。
張嬰驟然沉默了幾秒,主動伸出手拉了拉扶蘇的袖子, “扶蘇阿兄, 我可太期待新衣裳了,善!大善啊!走,我們趕緊去吧!”
扶蘇輕輕“嗯”了聲。
……
……
張嬰和扶蘇剛剛抵達少府,還沒進去, 偶遇了張蒼與王綰。
兩人主動上前行禮。
扶蘇和張嬰回禮,扶蘇剛準備帶張嬰進去,張蒼卻上前一步擋在前麵, 他開始激動地彙報庶務,重點強調,魯豫之地的證據收集了很多,今年開春能不能將“解決隱田問題”作為第一道春令。
張嬰敏銳地發現王綰翻了個白眼。
他視線一轉,發現扶蘇也是一臉若有所思。
在張蒼剛說完第一個節點時,王綰忽然一旁插話道:“古往今來,諸國開春之時皆會慎重選擇重要且一定能完成的政務,來作為第一道春令,以求一份祥瑞與好兆頭!
所以臣認為,田改之事不可作為今年第一春令。”
張蒼聞言搖頭,強調道:“眾人皆知春令的重要,開春選擇土地治理,也是像魯豫貴族宣布我們勢在必行的決心。”
王綰冷笑一聲,道:“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你以為陛下一統天下後為何要善待六國貴族,保留他們的地位和資產?難道是因為心善憐惜嗎?”
張蒼一哽。
就在張嬰以為這一個話題會告一段落時,沒想到王綰又主動追問一句,“張郎官你說是為何?”
張蒼抿了抿唇,低聲道:“是為了維護大秦的穩定。”
“你也知道是為了維護穩定。春令,代表有絕對執行下去的決心。你這是逼著魯豫貴族針對長公子,是將長公子放在火上烤。”王綰怒目相視,盯緊張蒼,“老臣聽聞你是李廷尉舉薦的,你可是另有居心?”
張嬰聞言一呆,這是要大佬手撕大佬了嗎?
他連忙捧起手中的瓜。
張蒼大驚失色,連連搖頭,拚命解釋。
扶蘇見狀也上前一步,聞聲強調,他相信張蒼不會如此。
這時,王綰收斂起表情,慢悠悠地補充道:“是老臣之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臣相信長公子,也願意張郎官絕無二心。”
在眾人剛剛鬆了口氣時,便聽見王綰繼續道:“不過既然說到春令,臣倒是想到一個政令或會很合適,那就是治理上林苑越來越多的野人。”
眾人:……
張嬰認真辨彆王綰的臉色,但對方太鎮定了,完全看不出來對方之前是不是為了搶春令才故意那般說。
扶蘇開口道:“王相請細說。”
王綰目光極為嚴肅,道:“長公子,野人流民激增,隻會助長六國餘孽招兵買馬,對大秦穩定百害而無一益。年前百越初定,大秦能收回約三十萬兵馬,不如順勢一起剿滅野人,以求大秦穩定。”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張蒼忍不住道:“什麼!將野人全殺了嗎?”
王綰一個踉蹌,對張蒼道:“老臣說的剿滅,是讓大軍將山林中的野人驅趕出來,給他們一個個在官府登記名冊,讓他們可以跟著大軍去邊疆畜牧,在荒地屯田。
這樣既不怕他們擾亂大秦村民們的安穩和秩序,又能給於他們一條求活的路……”
張蒼尷尬的笑了笑。
張嬰和扶蘇連忙收拾好表情,繼續聽王綰侃侃而談。
張嬰聽著聽著,忽然覺得王綰還在補充的細節有些耳熟。
尤其聽到那一句,“列樹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國有郊牧,疆有寓望,藪有圃草。①”時,張嬰猛然想起那二十多日的摸魚……啊不對是監製製作紙張時,他有時會無聊地與丁長史聊天,談談大秦政務。
當然,張嬰自認為從未真正深入過大秦基層,所以不會直接給出解決政務的建議,他就怕彆人相信什麼“天生福瑞”的招牌,盲目地執行,最後造成災害。
張嬰一般是借用後世曆史,將那些政令、典故打扮成一個個的小故事。
然後以他轉述小故事的方式與旁人聊天,至於這些故事對大秦官吏有沒有用,就看悟性和相性了。
比如王綰現在說的這個。
非常像他曾經與丁長史說過的一項有關劉徹對上林苑改製的政令。
大意就是家中勞動力不足的貧困家庭,孤兒們,可以來一人到上林苑養牛、養羊和養鹿等,劉徹每日給他們出五到八錢,另外這些動物生的崽,官方也會出錢購買。
據說這一波賺的錢很肥碩,足夠讓劉徹養起一支羽林軍,還活了附近很多農戶。
張嬰一開始沒聯想到自己的小故事。
但聽到王綰引用的那一句話,以及每日領錢等細節時,他才猛然意識到極有可能是以小故事作為靈感觸發的政令。
所以在王綰時不時誇獎,並且讓扶蘇等人也多參考學習這種帶民一起發家致富的思維方式時,張嬰莫名有一種羞恥與暗爽。
王綰忽然看見張嬰的暗笑,便語重心長地開口道:“張上卿,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三人行必有我師。對某些有才華的人要保持謙虛,多多學習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