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 54 章(2 / 2)

現代的時候,人們還有供暖,在古代,東三省就太難熬了。

“若今年又有雪災,此刻降雪,反倒是好事。人們能提前預知大災將至,做好準備。”

此刻尚未封山,土地還未徹底上凍,如果是正值冬月的時候,突降大雪,那才是真的災難降臨,難以抵抗。

“我知道了,多謝表兄告知我這些,我沒有出過京州,對京州外一無所知,叫表兄見笑了。”

“公主還小,能願意探尋外麵的事,已是難得,在下不過癡長公主幾歲,這才能比公主多懂一些,能幫得上公主的忙,實屬在下榮幸。”

曲川真是個好相處的親戚,沈玉耀想,還好她沒有以貌取人,要是看曲川表現的冷漠,就不與他接近,便少了這麼好用的工具人。

與曲川又寒暄兩句,沈玉耀與他分開,轉身往殿內走,她要去找皇帝,進獻寶物。

玻璃的出現,並不能為冬州的百姓帶去溫暖,但可以帶去錢。

隻要有足夠的錢,冬州的百姓就能比往年好過一些。

不過今年大概是用不上了,可以為明年準備著。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沈玉耀穿過來就已經八月了,直到現在她才掙脫後宮對她的束縛,親自看看這個世界。

沈玉耀求見皇帝時,皇帝正在聽蔡有誌算賬。

戶部到底還有多少錢,皇帝很清楚,看上去挺多的,加上之前查抄杜高俊和楊成業,國庫很是肥了一波。

但錢再多,它也不經花。

兵部要軍費,吏部要俸祿,文武大臣的錢肯定要出,年底了,還要給足置辦年禮的錢。

接著是各種雜七雜八的費用,朝廷的任何一項開支都要從國庫中支錢,好在本國沒有像前朝那樣,大筆借錢給官員,最後官員欠債不還,形成多筆壞賬。

但即使如此,國庫依舊不富裕。

若叫戶部再出一大筆錢去給冬州賑災,剩下的錢,不一定能支撐到明年糧稅收上來了。

皇帝聽著蔡有誌的賬本,那是越聽越嚴肅。

“還有一點,陛下,皇後與太子下葬要不少隨葬品,陛下年前祭祖也需要一大筆開銷。”

蔡有誌殘忍的將戶部剩下的那一點點銀子劃去,最後落個空空如也的庫存,“所以陛下,戶部是真的沒錢了。”

“今年各地豐收,百姓無災無難,怎麼戶部最後竟然一點兒錢都沒了!往年是怎麼支撐的?難不成往年戶部都是欠債嗎?”

皇帝實在是沒忍住,楊成業在的時候,戶部明明每年賬本都是平的。

蔡有誌沉默了一下,最後才幽幽說道:“陛下,往年戶部沒錢時,會讓百姓多交些稅款,今年的稅款,有三成是去年交的。”

讓百姓提早交稅。

這個主意簡直就是楊成業的救命稻草。

同時也是現在戶部沒錢的主要原因。

可以說,今年有三成是之前就已經花完的了,而蔡有誌和楊成業不同,他不會用這些招去填窟窿。

沒錢就不花,也不能讓百姓的負擔那麼大,本來稅就已經夠重了,再讓人多交兩成,那還有活路嗎?

前朝滅亡才幾十年,有些人就忘了,忘了走投無路之下的百姓有多恐怖!

皇帝被氣的倒吸一口涼氣,他現在真的很想將在家照顧兒子的楊成業拽過來問問,問問他到底是怎麼想的!

為什麼給他留了這麼大一個坑,還留了一個這麼直性子的官!

正常當接盤俠的尚書,他一定會靠自己的努力將所有原本的口子給填平,而不是選擇將所有坑老老實實的告訴皇帝。

他以為自己將所有都擺在明麵上是一種坦誠,實際上完全是直接告訴皇帝,他能力不足,讓皇帝想想要不要換個尚書。

蔡有誌之所以當了那麼多年官,一直是戶部侍郎,那是有原因的!

可是現在朝堂上實在找不出第二個有能力能填坑的官員,接替戶部尚書一位,皇帝隻能忍著,聽蔡有誌在這兒給他算賬,一遍遍跟他說,國庫沒錢,沒錢!

“陛下,冬州的雪災,戶部是真的沒什麼錢了。”

今年的糧稅幾乎都已經收上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蔡有誌不會憑空生錢。

“唯一的辦法,就是補齊糧稅。”

“雨澤十年的糧稅,也填不上一個大窟窿。”皇帝沒好氣的說,他當然知道雨澤糧稅的貓膩,但那是國相的老家。“有誌,無欲無求者不會為官,當官護一方安寧的本心,就是護住自身的親朋,有些事得過且過,不要過於計較。”

皇帝並不覺得雨澤躲一躲糧稅有什麼不行,它不是一點兒都沒交,而且國相說的話也有道理,雨澤安頓了一部分左州的流民,這才能讓流民沒衝到京城附近來。

世間的事,尤其是官場的事,決不能細究。

蔡有誌為官多年,他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但他就是眼裡容不得沙子,“陛下,縱容雨澤一地,就等於是縱容多地,糧稅一事事關國本,不可疏忽啊。國相為百官之首,若不能以身作則,其餘官員還不是有樣學樣,屆時何人還遵循我大莊律法?律法鐵則不就成了一紙空談!”

蔡有誌說話時挺直腰板,渾身上下都是浩然正氣,他確實是在維護公平道義,無可厚非。

但是皇帝就是越看越生氣。

這樣的話他前幾日也聽過一次,就在同樣的地點,同樣是他的臣子,與他說的。

而他當時沉默了,因為他可恥的發現,自己做的確實是錯的,臣子們的選擇是對的。

但是讓他改變決定,何其艱難。

人活世上,顧慮太多了,沈崇是皇帝,不是聖人,他同樣有私心。

“行行行,你們都要維護律法,就朕不管沈氏的天下,隨意胡鬨是吧!”

沈崇氣急,亂說一通,蔡有誌聽了,低頭行禮,嘴笨的不知道該怎麼勸。

沈玉耀就是在這個時候來求見的。

“陛下,玉陽公主求見。”

蔡有誌聽到公主兩字,就要告退,大臣們都習慣避著點兒後宮的人了。

“你彆走,正好玉陽看你在早朝折騰幾日了,你聽聽朕的公主是如何看你那一套公平正義的!”

皇帝有意磨一磨蔡有誌的性子,如果以後蔡有誌一直這麼直,這麼不怕死,他必須考慮儘快換個戶部尚書上來了。

戶部尚書掌管錢財,本來應該是被眾人捧著,結果蔡有誌上來後,弄得幾乎人人喊打,可見他真的不適合做這個戶部尚書。

蔡有誌這才想起來,玉陽公主不一般,她上朝了,知道朝堂發生了什麼事。

蔡有誌有些不舒服,他為官數十載,最後竟然要聽一個還未及笄的孩子,對他品頭論足,還不知對方會說出什麼樣的話來。

真是叫人心中不舒服。

沈玉耀進來後,就看見蔡有誌小老頭黑著臉,皇帝臉上也沒多少笑顏。

看這兩人的模樣,就知道戶部真的缺錢。

沈玉耀低身行禮,“女兒見過父皇,父皇萬安。”

“玉陽,快到父皇身邊來,餘柳,賜座。”

蔡有誌站半天了也沒個座位,沈玉耀人都沒站穩,皇帝就讓她坐下。

沈玉耀見小老頭一把年紀,皮包骨頭還被皇帝壓榨,連個座位都沒有在這兒罰站,於心不忍,說道:“父皇和蔡尚書在討論國家大事,不如玉陽一會兒再來。”

“你都上朝聽過了,沒必要避開,餘柳,多添一把椅子。”

這多餘的椅子是給蔡有誌的,沈崇是看出沈玉耀的心思了,知道沈玉耀覺得她坐著長輩站著不好,才想回避。

“多謝陛下,多謝公主。”

蔡有誌是真有意思,沈玉耀的幫忙本來是大家的心照不宣,他卻開口主動謝過沈玉耀,還是當著皇帝的麵,可見他是一點兒都不想承沈玉耀的人情。

固執又耿直,沈玉耀對這個蔡尚書的官途非常擔心,有這兩個脾氣特質的人,那是極為不適合官場啊。

“蔡尚書不必言謝,玉陽大膽猜猜,父皇和蔡尚書是在議論冬州雪災的事?是不是國庫不富裕,拿不出賑災的銀子啊?”

何為一語中的,就如同沈玉耀這一句。

蔡有誌略有些驚訝,沒想到沈玉耀會猜中,畢竟這兩天他一直在鬨雨澤的糧稅,隻是今晨說起了冬州的雪災。

而沈玉耀半句不提雨澤糧稅,可見是知道在皇帝和蔡有誌心中,什麼事更加重要。

能分得清事情的輕重緩急,沈玉耀確實是有幾分本事。

“回公主,公主猜的不錯。”蔡有誌有些好奇,想要試探沈玉耀一下,“那依照公主看,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皇帝一聽不爽了。

朕的女兒,朕還沒考驗呢,你先問上了?

但這也是皇帝想要問沈玉耀的,他便沒有出言阻止蔡有誌問話。

“父皇在位多年,大災小難見過無數,冬州雪災不過是其中一個,想來很快就能解決。蔡尚書也為官多年,經驗豐富,隻要父皇和蔡尚書君臣同心,齊心協力,再有其他大臣相助,此事肯定很快就能處理好。”

沈玉耀先說了一大段漂亮話,來誇讚皇帝和蔡有誌,皇帝倒是挺受用的,在他看來,冬州雪災確實不是什麼大問題。

他在位二十年,見識過的災難還少嗎?哪一次不是度過去了。

可蔡有誌聽著就有些失望了,這些話在他聽來,全是空話,如同文人酸臭的文章,通篇都在拍馬屁,什麼用都沒有。

正當蔡有誌覺得自己真是瘋了才認真去聽小公主的話時,沈玉耀話鋒一轉,開始說正事了。

“不過,冬州雪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前兩者倒是好說,隻是這財力,想來經過左州一事,國庫怕是有些承擔不住了。”

“何以見得?”皇帝心下一沉,難道國庫的問題,真的那麼顯而易見嗎?

接下來,皇帝聽了沈玉耀的話,放下了疑慮。不是國庫的問題顯而易見,而是他閨女真知灼見!

“若國庫富裕,蔡尚書就不會仔細翻舊賬,做惡人,非要雨澤將糧稅補上,也不可能說出讓冬州百姓自行修繕的話。父皇向來心係百姓,如有餘錢,必定提前撥去冬州,不讓百姓受凍,而今這個時間,冬州已然飄雪,再做什麼都收效甚微,明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沈玉耀說罷,詢問皇帝,“父皇,女兒猜的可對?”

皇帝欣慰的點點頭,剛要開口誇獎沈玉耀,蔡有誌就先開口了。

“公主所言不錯,戶部確實拿不出錢,是臣等無能,叫百姓受苦啊。不知公主可有好策,解眼下之困?”

蔡有誌典型領導夾菜他轉桌,整個人充滿了不知死活的莽。

但這樣的人是朝廷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們較為純粹,眼中隻有實事,皇帝不喜歡這種人,卻絕對不會厭惡這種人。

甚至還會在有正事的時候,容忍這種人,比如此刻,他被人搶了話,隻露出有些尷尬的笑,並沒有任何惱意。

“玉陽不過是個公主,論出謀劃策肯定沒有諸位大臣厲害。但國庫的問題,在玉陽看來,就和管家相似。若家中財力不足,手頭拮據,自然要開源節流。”

“開源節流,說來容易,可做起來難啊。”蔡有誌歎息著搖搖頭,他認為沈玉耀有幾分本事,對沈玉耀就更有耐心了一點。

他就這麼當著皇帝的麵,給沈玉耀詳細說了下戶部的情況。

而皇帝,完全沒有製止的意思。

沈玉耀仔細聽,這是一次了解眼前國家的好機會。

大莊戶部的主要營收來自三處,一處為各種稅,一處是礦產,還有一個則是售往外國的貨物。

主要產業是各種稅收,以糧稅為主。

其次為礦產,這方麵涉及造錢,蔡有誌沒有詳細給沈玉耀講。

最後的貨物,前些年幾乎沒賣出去多少。

還是近兩年,西北安定下來,不敢對大莊喊打喊殺,都老老實實做生意了,這才有點兒起色。

之前因為交戰頻頻,西北的路基本是廢的,什麼貨物都銷不出去。

再往南,此刻還是群山峻嶺,山中多土著,人行艱難商路不通。

再來就是海上貿易,可海上貿易大多是小打小鬨,前朝海禁,本朝雖然解開了海禁,但前朝沒留下多少底子。

建國三十多年,也沒將海上貿易發展起來。

主要是皇帝不知曉外麵的世界到底有多寬廣,有多少財富,他不重視,海上貿易的發展可不就慢嘛。

個人哪兒比得上國家效率高。

沈玉耀聽完,在心中有了各種想法,如果她能做決策,這些規則肯定都要改,尤其是戶部的支柱產業,不能放在百姓身上。

百姓身上能有多少油水?吃喝夠用就不錯了。

“西北若是能開出一條商路,將我們的東西銷往更遠的地方,再將遠處的寶物采購回來,賣與貴族豪商,戶部不就有錢了嗎?”

沈玉耀決定先發展陸地。

蔡有誌沒去過太遠的地方,他倒是看過遊記,知道西北有更加強大的國家,可跟外國通商?甚至開出商路,這是前人沒想過的事情。

“蠻荒之地,能有什麼珍寶值得購買。”皇帝不屑一顧。

沈玉耀能理解皇帝對其他國家的不屑,如果大莊真的和她那個世界的中原國家一樣,那麼此時此刻,她腳下的這片土地,是整個地球上最為富有,文化經濟最為昌盛的地方。

“父皇,我看過一本遊記,上麵說,那些大莊不曾踏足之地,有不少新奇玩意,比如香料啊,珠寶啊,再不濟,金銀總歸是有的。”

還有棉花、玉米、紅薯、土豆等等。

不說衣食上的剛需,就說改善口味,還有辣椒和西紅柿呢。

讓老百姓的菜籃子多一道菜不好嗎?

以現在大莊的能力,搞傾銷都不費吹灰之力。

沈玉耀腦子裡的各種想法,在出現後都被她一一壓了下去,做事得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往前走,決不能搞虛的。

香料珠寶,這些東西都傳入到大莊過。

尤其是香料,有些名貴的香料價比黃金,不過大莊大部分香料是從海上來的,海上沒有大船,利益多少,皇帝不清楚。

但是沈玉耀說的金銀,是徹底讓皇帝動了心。

剛剛經曆了被蔡有誌一遍遍提醒你很窮的皇帝,此刻就想要搞錢。

“父皇,女兒手中有一個新燒製琉璃的方子,女兒願意將此方獻給父皇,琉璃價貴,好的琉璃世間罕有,若用此方,或許日後琉璃會如陶器一般,平民百姓都能用上。”

沈玉耀趁熱打鐵,提出要送她親爹一座金山!

皇帝不是商人,不知道什麼是薄利多銷,什麼是百姓常用的才是最賺錢的,但是他知道,琉璃非常昂貴,如果能讓平民百姓都用上琉璃,那琉璃的成本要有多低?

世上真的有這樣的方子?

皇帝一想到琉璃能換來的金銀,呼吸都沉重了。

比起皇帝的定力,蔡有誌定力還是稍微差了一些,他直接狂喜,眼露精光,“公主所言可是真的?”

“玉陽不敢欺君。”沈玉耀就等皇帝點頭。

皇帝沒有拒絕的理由,但是他得為自己的親閨女考慮。

“如果你的方子真的那麼好,父皇可以給你琉璃窯和匠人,你將琉璃造出來,賣給戶部便是,此物是你的。玉陽,國庫確實緊張,但還沒有到需要公主拿私產填補的地步。”

私庫和國庫必須分開,皇帝絕對不會用自家的錢去填國家的窟窿。

雖然這個國家也是他的。

皇帝最後一句話是說給蔡有誌聽的,蔡有誌這會兒倒是挺上道,連忙應和說陛下說的沒錯。

沈玉耀很是“勉強”的收下了親爹送的琉璃窯和匠人,還有一份長期供給戶部的大單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