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耀的一切目的, 都是為了能讓大莊發展的更好,擁有一個光明燦爛的未來。
而開啟民智,是任何一個國家想要大步向前的必然條件, 如果一個國家的精英太少,那麼這個國家必定是個愚昧的國家,這樣的國家可以綿延許久, 卻無法突破。
一個國家, 必須擁有更多精英,才能擁有未來。
未來需要的是創新,開啟民智, 就是為了從大眾中找到更多人才, 培養出更多的精英, 以用於在多個領域的創新。
當下的人們其實無法跳出時間空間的角度去全麵看沈玉耀的選擇,以及她的每一個命令。
但是身為封建階級內,受益最大的“士人”階級,他們近乎直覺的感覺到了沈玉耀發布的政令, 對他們的威脅。
所以才會出現,這些人依靠直覺, 發起衝鋒, 指責沈玉耀文采不行。
這個借口聽起來是多麼的諷刺, 同時又讓人覺得無語。
一群讀書人指責帝王的文采不行,怎麼,難道帝王要給他們寫文章嗎?
如果帝王的文學水平很高,還要大儒何用?要天下讀書人何用,畢竟他們的水平還沒有帝王高,難道帝王會用他們去治理天下嗎?
就是因為帝王也是人,有自己的短處, 所以才會廣納天下良才入朝為官。
古往今來從來沒有人要求帝王有超高的文學水平!
在沈玉耀於宮中嘲諷那些讀書人讀書讀壞了腦子時,民間的聲音也一直沒有停下。
這世界上除了讀書的士人階級外,還有民眾。
甚至民眾才是真正掌握著世界的人,他們的聲音是那麼寬廣強大,因為人數夠多,所以強而有力。
比起那些對沈玉耀新政惡意很大的讀書人,大部分貧民百姓卻對新政持理解態度,甚至是十分支持的。
因為他們已經讀過了官府發布的公告。
沈玉耀的白話寫法確實影響了所有上下的官員,那些官員或許私底下也會和親朋好友一起吐槽沈玉耀寫的文章實在是太過樸實,一點兒都不像寫文章,但是真當他們也寫起官府公文的時候,他們還是會選擇趨向沈玉耀的寫法。
有句話說的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沈玉耀是上,那麼她喜歡的,就一定會潛移默化的影響群眾。
就好比現在,各地都紛紛建立了各種女子學院,招收女學生,同時也興起了讀書風潮,家中但凡寬裕一點的,必須送家中孩子去讀書。
不去讀書,會被人笑話家中窮酸的。
以前這種事情是不會出現的,現在卻全部出現了,就是因為沈玉耀的喜好。
她喜歡不拘一格降人才,所以民間就從上而下的刮起了興學大風。
那些酸臭書生的話,或許有人會聽,但必定不會持久,因為大部分人都有明辨是非善惡的能力。
他們知道什麼才是對的。
“武狀元已經選出來了,不日就會被派到佛地來,日後佛地的武將,可不一定是你,石采文,你還要在佛地偏安一隅嗎?”
楊可卿看完從京城送來的邸報後,長舒一口氣,問旁邊的石采文。
石采文搖搖頭,“我可從來沒有偏安一隅過,隻不過是為君效忠,死而後已,現在陛下需要我在佛地支持大局罷了,若是陛下要放我回京,那我必定是要選擇回京的。”
誰不想當京官?京官就在陛下麵前,出了事情可以第一時間反應過來,而且沒事兒就能和陛下去溝通一下感情,不用擔心什麼時候君臣情誼淡了,陛下手中的刀直接揮向自己。
楊可卿一直沒有回京,就是因為她覺得石采文心懷不軌,現在石采文說自己絕對沒有二心,她並沒有馬上相信。
“希望石大人,能說到做到。”
楊可卿接下來還要去拜訪一位佛地的大師,沒有時間和石采文在這裡你來我往的互相試探,所以說完這話後,她就起身告辭了。
看著楊可卿出去的背影,石采文默默的嘁了一聲。
她就不相信,把楊可卿放在她的位置上,天高皇帝遠,自己手上有兵有人有地,她會沒有二心?
隻不過石采文這個二心出現的非常短暫,而楊可卿與暗部的人來的也很及時。
任何人都會有私心,有爭奪權力的欲望,有些人一念之差,墮入地獄,有些人則可以明哲保身,絕對不越雷池半步。
石采文就是後者。
她很快就意識到,此地也是王土,沈玉耀當初能派人攻打佛地,自然就能派人來攻打她。
她確實有天縱之才,但是她是個人,她的親人還在大莊,她若是得位不正,更是會被天下人拋棄。
那她必輸無疑,何必為了一時的爽快,就葬送自己一生?
“這個楊可卿,沒事兒長那麼利的一雙眼睛做什麼,當禦史還當出經驗來了。”
石采文低聲吐槽兩句,該說這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果然就是敵人嗎?
楊可卿竟然一眼就看出她內心的不堅定,然後在這兒盯了她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