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都是聰明人,因此他們想到一塊去了。
這幕後之人的目的,顯然是衝著新帝來的,是想要打壓新帝的威望,從而讓他掌權之路不順,或者徹底失去獨攬大權的機會。
這事辦得很漂亮,皇帝身邊出現了蛀蟲,讓恩科變成了驚天的舞弊大案。
想必為了把這次舞弊案做得足夠規模,幕後之人一定賣出了足夠多的題目,這才接二連三暴露在了瑞王和康王麵前。
而他們也是相當敏銳之人,第一時間就反應過來,並展開了調查。
等考完結果公布出來,起碼有一半的人會被證實,他們的成績是假的,他們並沒有這個實力。
然後就是學子們被煽動,聯合起來鬨事,皇帝迫於壓力,讓人清查舞弊案,查到的結果居然是自己身邊的太監。
從古至今內侍和外戚都是敏感的話題,本朝對內監的使用到了一個極端,雖然他們不參與朝政,但他們掌握了內廷,皇家的一切供奉都由他們管理,包括宗室的吃穿住行,婚喪嫁娶。
皇室強勢的時候,他們隻是奴才,可一旦皇室頹微,他們很可能反過來噬主。
這樣的現狀讀書人都心裡有數,但這說到底是皇家的私事,和朝廷牽扯不上關係。
而且有意思的是,本朝皇室是唯一一個不由朝廷稅銀供養的皇室,他們所有的花費,皆從內廷出。
而內廷的收入來源多種多樣,有開國之初劃分過來的屯田,有經商做生意參與投股,也有各個地方的孝敬,比如說皇商。
皇商和內廷做生意是不掙錢的,甚至還每年要給內廷交一大筆費用,但隻要他們成為皇商,某種意義上就是壟斷了這一行業在京城的生意。
比如曾經李家的花木,宮裡用他家的,那皇室宗親肯定也選他們家,勳貴當然跟著走,大臣也不會換其他人家。
光是這些,就已經賺得盤滿缽滿,名聲打出去了,全國那麼多富貴人家,誰不會選擇李家而屈就其他家?
宮裡需要的各種所需,都可以這麼操作,所以花費的沒有想象中的多。而本朝的皇室人數還少,基本每封一個爵位,都要分出去一點,但他們死後也是會收回的,畢竟爵位是降等而襲。
經過百十年的發展,內廷已經成為了一個龐大的經濟體,供養著所有皇室宗親,以及宮裡內廷無數太監宮女。
這也可以說是盤踞在皇帝身邊一個龐大的勢力,某方麵來說,可以和朝臣相抗衡的,前麵陳公公就曾被派去當監軍,雖然期間他隻看著,充當皇帝的眼睛,並沒有任何乾涉的舉動。
但有一就有二,皇帝寵幸內監是自古有之的傳統,那些讀書人對此相當警惕,生怕他們侵吞自己的領地。
所以一旦發現科舉舞弊是因為皇帝的不謹慎,讓身邊太監鑽了空子,那麼新帝的聲望將大受打擊。
朝臣們對待新帝,肯定不會像對先皇一樣順服,而是保持著警惕心。
有人是為了自己的私心,打壓皇權,擴大朝臣的權力,好達到宋朝那般君王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局麵。
而有些朝臣純粹是不信任新帝的能力,覺得他容易受到蒙騙,對於他做的所有決定,都會思量再三,要是覺得不合適了,就會強烈反對,甚至推諉不乾。
他們的理由也很正當,因為他們覺得是錯的,為了防止皇上犯錯,這才不做的,他們是忠臣。
所以說,隻要這次舞弊案真的如幕後之人謀劃的那樣成功了,那朝臣的人心就散了,新帝完全壓服不了他們。
這不僅是對新帝的打擊,也是對上皇,太子和瑞王的打擊。
要是新帝做不了決定,那他們的改革如何實行?難道靠陰謀算計嗎?
可笑!
朝廷大事是堂皇大道,必須是陽謀!
所以這事必須掐滅在搖籃裡,還要把幕後之人揪出來。
新帝為了拖延時間,果斷地把放試卷的藏書樓給燒了,然後又在登基不久,尚未坐穩的情況下,就對內宮進行大清洗。
其實這種事每任帝王上位都會乾,畢竟之前也說了,內廷可謂是掌握了皇室的一切衣食住行,不把這地方徹底掌握在手裡,怎麼可能誰的安穩。
所以清理蛀蟲,排除異己,就是皇帝們時不時要乾的事。
這也是經過這麼多年,內廷發展得還不錯,沒有完全被腐蝕的原因之一。
畢竟他們不是朝臣,隻是皇家的奴才,主子不高興是可以隨意處理的,甚至都不需要借口。
再加上他們很少有後代,太監就不用說了,女官也一樣,成親了就要離開內廷,能在宮內和內廷任職的,都是沒有家小的,所以他們沒有家族的負累,或者說,即便有也不是他們親生的。
內廷的體係完善,又有足夠的錢給養老,所以很多宮女太監把這當成了鐵飯碗,忠心耿耿不說,也會相當地克製。
也因此,內廷道目前運轉順利,即便禦史常常彈劾,也沒影響到他們的地位,這都是一**清查的結果。
但像新帝這樣,剛登基幾個月,人頭都沒熟就開始清洗,也是少有的。
好在上皇還在,他的人聽命配合新帝行動,這才完成了這件事,沒有虎頭蛇尾。
不然新帝不僅在朝中,就是在內廷的權威也都要沒了。
想到這些,新帝怎麼能不惱怒,這簡直是把他往絕路上逼,沒有權利的皇帝,那就是砧板上的肉。
而不能幫著實行改革,不說上皇和太子,就是瑞王都會對他有意見了。
而他也沒臉再活下去,大哥做出了這麼大的犧牲,結果穩操勝券的機會,就因為他的一個疏忽,就全毀了,他還是自殺謝罪吧!
所以新帝一定要查,還要幕後之人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相比於他的驚怒,瑞王則要冷靜多了,提出了一個問題。
“五順子死了,高木和六福確實不知情,那麼吉祥呢?他居然什麼都沒乾,這裡麵一定有蹊蹺。”
康王臉色不變,“據他自己說,他嚇壞了,舞弊可是大罪,他不敢做。可也不敢明麵上反抗高木,怕被殺人滅口,就想到了裝病的法子。我查看了太醫院的記錄,也問了為他診病的太醫,是真的。他確實病了,燒了好些天一直不見好,之後就挪了出去,現在雖然退燒了,但也渾身無力當不了差。”
“高木怎麼說?他對吉祥的行為就沒有懷疑?”新帝即便生氣,也敏銳地抓住了關鍵點。
“高木覺得他隻是騙錢而已,多一個少一個沒差,吉祥病了就病了,他沒放在心上。”康王扯扯嘴角,怎麼有這樣的蠢貨,乾壞事還大咧咧的,結果現在成了替罪羊。
這就是心態上的差彆了,他把自己當成騙子,而不是殺頭的罪過,所以輕易放過了吉祥。
然而不管他什麼心態,這些事都是他造成的,必死無疑,就連他養父高公公也因此受到牽連。
“重點審這個吉祥,他是個聰明人,”而聰明人絕對不會把命交到高木的善心上,他一定知道點什麼,瑞王對此很確信。
康王點點頭,“我這就下去親自審。”也是盯著的意思,在得到線索之前,不允許這人再被害死了。
康王的手段,是經過幾十年磨練出來,豈是一個小小的太監能抵抗的,因此沒多久,他就交代了一切。
吉祥是個不起眼的小太監,平時連禦書房的範圍都接近不了,就在通往後宮的一條走道做日常的打掃。
高木會選擇他,是因為高木曾經幫過他,而他也表現得對高木很忠心,再加上沉默不愛說話的性子,高木第一時間就想到了他。
而吉祥雖然不愛說話,但他卻是個聰明人,看透了高木是色厲內荏的性子,平日裡小毛病不少,大問題不敢犯。
但他有一個做大內總管的養父,沒人會揪著他的小問題不放,因此就投靠好尋求一個靠山。
此次高木拿出來的紙團,他看到了,心裡也明白這是廢棄的題目。
按理說,既然是假的,就像牛桐想的那樣,倒黴鬼發現自己被騙了,也不敢聲張,隻能吃下這個啞巴虧,所以這也不算大事。
畢竟外麵的學子被騙,怎麼可能和內侍扯上關係呢,所以吉祥沒有提醒,拿了高木的腰牌,打算出去轉一圈,回來就說他沒辦成。
然而就在他某天當差偷懶的時候,躲在牆根底下休息,居然聽到了有人密謀,要把假的弄成真的。
吉祥生生嚇出一聲冷汗,知道原本的計劃行不通了,隻要他出宮,就會被懷疑和舞弊有關,所以他思來想去,就把自己弄病了,然後從宮裡挪到內廷養病的地方,全程沒接觸外麵的學子。
他這套說法還蠻可信的,但他麵對的是瑞王康王這樣的,一點點小破綻就能揪住他的尾巴。
他憑什麼敢讓自己安然養病,而不是防著高木下手弄死他?
正好他也病了,就直接病死了多方便。
除非他心裡明白,高木就是騙騙錢,並沒有把這當成多大的事,所以在不在意他在這節骨眼上病了。
說到底他的聰明還是淺顯了點。
既然交代了,吉祥為了活命,自然積極地配合,雖然隔著一堵牆,他並沒有看到密謀的人,但他聽到了聲音。
而他恰好還認識這聲音,誰讓他是在禦書房外打掃的,對於主子身邊的貼身嬤嬤,麵貌和聲音是認識的。
而這人是方太嬪身邊的人,是她從家裡帶來的貼身嬤嬤方嬤嬤。
方太嬪是上皇的嬪妃,內閣方學士的孫女,當初她進宮的時候,方學士已經是從二品大員,因此她一進宮就封了貴人,不過半年晉升為嬪。
可她和上皇的年紀相差很大,宮裡皇後貴妃妃位都不少,而且她們還有成年的皇子,所以即便她家世出挑,也在後宮默默無聞。
再加上後期太子出的事,上皇沒心思在後宮,有時間也是去甄貴妃那裡,迷惑她和幕後之人。
所以要不是吉祥提起,還真沒人記起這個人。
搞舞弊這事,肯定不是方太嬪乾的,她一個太嬪搞這些乾什麼,又沒有任何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