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1 / 2)

謝相 若花辭樹 5831 字 10個月前

劉藻打定了主意, 要奮起, 但情形卻不大美妙。

宿醉醒來, 頭痛欲裂, 臉色也蒼白難看。李聞來見, 驚呼了一聲,道:“陛下這是宿醉?”

劉藻板著臉,點了下頭:“叫廷尉見笑了。”

李聞接過宮人奉上的溫湯, 親端到劉藻手邊, 口中說道:“昨日謝相吩咐散宴,臣還疑惑怎不見了陛下。”

劉藻聞言,端著耳杯的手一頓,疑惑道:“謝相為朕遮掩了?”

“謝相隻道時候不早, 宴當散了。臣等不見了陛下, 又見是謝相下令,隻以為謝相又衝撞了陛下。”李聞斟酌道。

簡而言之,便是以為皇帝又讓謝漪氣走了。

大臣們也不是隻盯著手中公務, 不聞外物的,小皇帝無權, 但隻要她是皇帝,便少不得萬眾矚目, 大臣們各自也有獲得消息的渠道,自也知曉小皇帝與謝相勢如水火, 時常被丞相氣得說不出話來。

小皇帝不臨朝,但登基一年, 七七八八的消息加一塊兒,大臣們多少也能摸出些眉目。李聞便知陛下不喜旁人看低她。

他原以為大臣們先入為主地認定她被謝相氣走了,陛下少不得要動怒,不想,皇帝的神色反倒緩了下來。

“哦?那倒是有勞謝相了。”劉藻慢慢說道,又低首飲了口溫湯,輕輕舒了口氣,溫湯暖胃,連同麵上也有了些血色。謝相雖隻看了她一眼就走了,卻為她遮掩了醉態,免了第一回行宴便過飲遁走的尷尬。

劉藻頓時忘了昨夜的惱怒,反倒覺得謝相還是很好的。

她笑了一下,眉眼間冰雪消融,又與李聞道:“卿今日要教朕什麼?”

李聞取出兩道簡牘,奉於皇帝。劉藻接過一看,竟是兩份抄寫的奏疏,一是昌邑王所上,要錢的,稱自失大位,生活困頓,要朝廷憫恤。還有一份,是彈劾梁集之子,邯鄲郡守梁素殘民的。

“昌邑王之事,大將軍之失,大將軍托於謝相門下,以求免罪,但昌邑王在一日,便可舊事重提,議大將軍之罪。”李聞說道。

昌邑王失位後,就被廢為庶人,但為稱呼方便,除了奏疏公文之類的正式文書,口上提起他,依舊是稱昌邑王。

見了昌邑王奏本,劉藻不免想到那盞美人銅燈。那盞燈她還給昌邑王了,但自發現她傾慕謝相後,便起了些意——她也想要一盞美人燈,長得與謝相一樣,能擺在殿中時時可見那種。

可惜她一直不得機緣與昌邑王問一問,銅燈出自何人之手。

劉藻想了想,道:“大將軍有謝相護著,縱使參劾,怕也會壓下去。可能離間?”梁集不是沒有借昌邑王之事向孫次卿發難過,但每每提起,皆叫謝漪壓了下去。

可孫次卿原也是發號施令之人,鬥敗之後,托於謝相門下,以求庇護,說他沒有不甘,劉藻是不信的。

李聞歎道:“陛下是問到點子上了。大將軍也曾有些動作,可惜都不大奏效,且謝相也未虧待他。”他確實不甘心屈居人下,但一來手段不足,比不得謝漪狡猾,二來謝漪也未苛待,就此為她臂助,也無甚不好。

劉藻默然片刻,又望向另一份奏疏。

李聞為她解釋:“梁素殘民,謝相門下已有人參劾此事。梁素之子梁冰,與陛下年歲相仿,梁車騎有意使此子為陛下良配,此事朝中皆知。陛下與太後交好,若有心,不妨在朝上透露些意思。”

如此一來,也算回報了上回帝師之事,梁集相助。

劉藻眉頭一皺,她未言梁冰如何,而是道:“殘民之事,罪不容赦。”

李聞神色一凝,有些摸不透她的用意,兩相結盟,最好便是聯姻。梁冰做不成皇夫,太後處必有意見。

“梁集也非隻梁冰一孫。”劉藻又道。

李聞神色微鬆。他也不怎麼瞧得上梁集,但目下來看,要抑製謝相,也隻有暫與太後聯手。至於皇夫,李聞倒不以為意,不喜歡來日再廢就是了。他隻怕陛下年少,於男女一事,看得天真。

“梁集非隻一孫,可與陛下年歲相仿者,僅梁冰一人,若是梁冰問罪,便得自旁支中……”李聞還未說完,劉藻又若有所思道:“應當也有孫女吧?”

李聞悚然一驚:“孫女不能配陛下啊。”

劉藻不由一笑,解釋道:“朕欲擇幾名伴讀,就從朝中重臣家中出。”

伴讀?李聞莫名,他們不是在議皇夫人選嗎?

劉藻道:“伴讀也可與群臣示好,皇夫人選,也未必非得梁冰,太後自有溝壑,梁氏原就是外戚,與之聯姻,好處無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