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拖下去,遲早會發生大問題。
可偏偏現在所有人都得依靠李世民來防範外敵。
現在李淵就是既想讓李世民乾活,又不想給他權利,可偏偏讓他乾活就得給他權利。
於是事情陷入死循環。
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的交鋒和矛盾,本質上其實是他和李淵二人之間的拉扯。
但李建成當真有那麼不堪麼。
這件事情也不見得。
李建成和李元吉兩個人還是有著不俗的實力的,否則雙方也根本不會拉扯這麼久。
真要是如同李世民所說那般,自己的威望極高,登上帝位是眾望所歸,那李淵何必還猶豫那麼久?
一個無能的太子而已,說廢就廢了,直接給李世民,不就沒那麼多的事情了
說白了,雙方能夠一直拉扯下來,那就證明他們之間的實力差距並不是很大。
而且由於太子正統的身份,李建成在某些方麵甚至還有著極大的優勢。
他在對付李世民之時,手段說不上多麼高明出色,但也覺得稱得上是步步為營,逐步蠶食。
李世民手下的實力一直都在被李建成緩慢的削弱著。
不然李世民是絕對不會如此急切的發動兵變。
如果能夠兵不血刃的拿下皇位,誰不願意這麼做?
正是因為被逼到絕路了,所以李世民才會準備出其不意的發動兵變。
最後李建成棋差一著,兵敗身亡。
最開始還沒建國之時,李世民和李建成二人的功績基本上可以說是半斤八兩。
李世民縱使比較出色,但也沒好到哪裡去。
但在立國之後,問題就來了。
你太子肯定是不能再和之前一樣,以身犯險了,李建成需要在朝廷之中謀劃國事。
而這個時候,李世民在外不斷征戰,聲望愈來愈高。
更讓人為難的是,沒了李建成壓製李世民的功勞,軍隊之中其它人根本比不過李世民。
那些不是皇親國戚的,沒法給李世民爭搶功勞,是皇親國戚的,實力又不如李世民。
再加上之前李世民被拿掉兵權之後,他的繼任者做的實在是太差了,這也就使得李世民手中的兵權基本上不可能被拿下了。
李世民手中掌握著如此重要的兵權,大唐的防禦不依靠他還能依靠誰?依靠那些手無寸鐵的朝官嗎?
所以李建成決定穩紮穩打,一步一步慢慢蠶食奪取李世民手中的權利。
他不求能夠一夕之間就徹底將李世民架空,成為一個毫無作用的秦王。
反正太子的位置是他李建成的,他隻需要耐心等待李世民露出破綻。
哪怕僅僅隻是一個很小的破綻,他都能開始一而再再而三的削弱李世民的實力。
從一開始,李建成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但誰都低估了李世民奪取帝位的決心。
說他是被逼的也好,說他本來就有反心也罷,總之,當李世民做出決定的那一刻開始,事情的起因如何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從他準備奪取政權的那一刻開始,他身上的罵名就絕對不會少。
他需要用更大的功績,更寬廣的胸懷來證明自己,證明自己能夠坐上這個位置是天命所歸!
不管他本人的性格如何,從他開始準備奪取政權開始,想要坐穩自己屁股下麵的位置,他就必須要表現得寬容大度,表現得知人善任,聖明無比!
不然無論如何,他都不可能坐穩自己的這個位置。
曆史上,和他有著相似經曆的還有另外一個人,那就是八百年之後的朱棣。
同樣都是發動兵變武裝奪取政權,同樣都是聲望隆重,同樣都是奪得皇位之後的明君。
這二者何其相似?
從宮中離開之後,李世民讓人將那雕像好好的保存下來,隻需要等到合適的時機,便拿出來舉兵起事!
可兵變並非是幾個人就能做到的。
大家都不是傻子,不管是李建成還是李淵,其實都有著自己的防備力量。
大軍不可能開進這長安城,宮中和東宮的防備力量李世民也基本上不可能插的進去手。
因此李世民唯一的突破口就是收買李淵和李建成身邊的人。
他不需要這些人倒向自己。
隻需要到關鍵的時候,這些人能夠視而不見,或者被調去其他地方即可!
李世民不需要這些人跟自己一起衝進皇宮逼宮,關鍵時刻,這些人不在,大事便可以定下來。
而李世民所盯上的第一個目標便是李建成的近臣。
當然,他不會愚蠢用謀害李建成的理由來收買對方。
李世民甚至不會讓對方知道收買他的人和自己有關。
這隨從隻需要關鍵的時候傳遞給李建成一些錯誤的信息就可以了。
這些錯誤的信息可以以任何方式被提出來,哪怕隻是些許的猜測,即便是這樣,就足夠了。
而就在李世民緊鑼密鼓的布置計劃之時,秦天也來到了長安城。
此時的長安城算不上太過繁華。
哪怕是和三百年前的東京相比,也是略有不如。
究其原因,當年秦天閉關之前看到的是一個在諸葛亮的手中被治理得欣欣向上,綻放著勃勃生機,已經開始走向巔峰的都城。
而現在的大唐,尚且隻是剛剛開始起步,一切都才剛剛開始。
走來的一路上,秦天已經知道了,如今正是武德年間,也就是唐高祖在位的時候。
此時李世民尚未發動玄武門之變,還未正式開啟大唐的輝煌。
那些出名的詩人名家很多也都尚未出世。
這是一個生機勃勃,昂揚向上的時代。
雖然大多數人都注意不到這一點,很多人對未來仍舊迷茫,但秦天卻是知道,這個世界上,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明珠之一,大唐即將冉冉升起!
秦天很期待在這個時代所遇到的那些人。
幾百年的生涯之中,能夠讓秦天願意結交的人並不多,很多都隻是他生命之中的一些過客。
唯獨在這個時代,秦天有太多想要親眼見一見的人了。
“來吧徒兒,讓我們親眼見證一個偉大帝國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