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原來世上真有仙人!(2 / 2)

可當李世民辜負了秦天的期望。

秦天教給李世民那麼多知識,就是期望他能夠做出一些改變,突破世俗的束縛。

結果自然是讓秦天失望了。

李世民不僅沒有突破世俗的束縛,反而是把秦天教給他的知識用來穩固自己的統治。

這是進步嗎?

對於當下這個時代來說,穩定的統治自然意味著時代的進步,而且是很大的進步。

然而這對底層百姓而言,世界其實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秦天想要看到的進步,並非是這種幾乎沒有任何改變的進步。

所以他對李世民失望了。

……

恍惚之間,李世民不知道為何,竟是走到了內帑之中。

這是他的私人小金庫,是他存放自己財寶的地方。

最開始,這裡隻是用來存存放那福滿樓的收益,慢慢的,這裡也逐漸充實了起來。

不知道為何,李世民一直往庫房深處走去,借著不熄的火光,竟是看到了存放在庫房深處的一座雕像。

雕像並不大,還不到半人高,雖是玉石打造的,重量卻並沒有多重。

在庫房當中積壓了這麼多年,玉石雕像依舊仿佛是剛剛挖出來的那般光彩照人。

沒錯,這個雕像便是當年李世民提前準備好,當做備用計劃的雕像。

但是後來進展順利,這雕像自然也就沒能用得上。

後來李世民則是讓人把雕像存放在庫房之中,之後便將其遺忘了。

看著雕像,李世民再次想起了那個刀光劍影的上午。

他足夠自信,自信到這些年來從未阻攔過任何侍衛對於起居注的記錄。

甚至於他本人都未曾看過起居注,因為他足夠自信,自信自己做出的功績能夠得到後人的稱讚。

可今夜,他並未攜帶郎中一起,而是孤身一人來到了這庫房。

李世民的手掌輕輕落在了雕像之上,入手的是一片溫潤。

忽然間,他似乎是注意到了什麼,連忙招呼下人過來。

旁邊的宮女手裡提著宮燈,照亮了那雕像的麵龐。

李世民逐漸瞪大了眼睛,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

他後退兩步,仔細端詳著那雕像的臉龐。

恍惚之間,他覺得自己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李世民有些難以置信的晃了晃腦袋。

這怎麼可能?

一個至少也有幾百年曆史的雕像,怎麼會和現在的人長得一模一樣?

呼吸急促的李世民下意識的去扶著那雕像,不曾想一個趔趄,竟是把那雕像撞倒。

事發突然,所有人都沒反應過來。

砰!

雕像重重的摔倒在地,卻並沒有任何事情。

換做其他雕像,不說是摔得粉碎了,至少也會有裂痕,但這個雕像卻仿佛沒任何事情一樣。

李世民慌忙去扶,卻是忽然注意到,那雕像下麵似乎有字體刻上去。

李世民眯著眼睛,用手指仔細的感受著雕像的底座,最終發現那的確是一段文字。

但是由於刻錄的實在是有些太淺,而且玉石的質地導致這些字體極難被發現。

如果不是今夜的火光閃爍讓他發現了一絲端倪,隻怕李世民這輩子也不會知道原來這雕像的底座之上還有字體刻錄。

但由於實在是無法辨認,李世民便讓人拿來了墨泥和紙張,將那底座之上的字體拓印下來。

在李世民緊張的目光之中,底座上的字體被拓印了下來。

“感念友人秦天所立……耀德十年諸葛亮。”

李世民一字一句的將拓印下來的文章讀了出來。

紙張之上刻著的是一片文章,內容不多,簡略卻不簡單,將諸葛亮和秦天之間的事情講述了一遍。

短短幾百字的文章,諸葛亮對秦天的稱呼也從一開始的友人變成了最後的仙人。

李世民仔細的看著紙張的字體,確信上麵的人名的確是秦天和諸葛亮沒錯。

耀德十年是哪一年,他也知道。

因為那一年是諸葛亮完成一切,放棄所有回到赤壁的那一年!

曆史永遠都會記得這一年,因為這一年諸葛亮完成了自己對先帝的承諾,給了蜀漢一個完美的結局!

這一年便是諸葛亮功成身退那一年!

如果換做是十年之前,李世民斷然不會相信這上麵的鬼話,甚至會開始懷疑秦天是不是故意來接觸他的。

一個活了幾百年的人?誰會相信?

反正李世民是絕對不會相信的!

但現在卻由不得李世民不信。

不然,秦天身邊那個十五年來都沒有一絲一毫變化的徒弟該怎麼解釋?

那隻十五年來依舊生龍活虎的喵該怎麼解釋?

哪有正常的喵能夠活這麼久的?這不是妖怪能是什麼?

十五年來,秦天沒有變化,他的徒弟也沒有變化,甚至就連那隻貓,都沒有任何變化!

這難道不就是最佳的佐證嗎!

結合今日秦天所說和在秦天家中所發生的事情,李世民終於明白自己到底錯過了什麼!

原來,自己早就接觸到了仙人,甚至於仙人還曾傳授給自己知識!

回想起來當初秦天所說的那些內容,李世民逐漸明白了什麼。

他的嘴角浮現出一絲苦笑。

原來,秦天當初教給自己的那些東西並不是給他出謀劃策!

李世民回想起了這些年來秦天的諸多教導,他都把那些當做是如何穩定自己權利的手段了。

卻是從未想過,秦天教給他這些,是為了讓他改善百姓的生活,去解決那些問題。

李世民跌坐在地,久久不言。

……

隻是李世民永遠的錯過了再次見到秦天的機會。

不過這也讓他有了一絲轉變。

晚年的李世民並未癡迷享受或是做其他事情。

李世民有著自己的打算,他是一位皇帝,皇帝要做的,自然是穩固自己手中的權利。

而李世民晚年則是將這一步做到了極致,乾綱獨斷,甚至於宰相都不能限製他了。

但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李世民思考糾結了許久。

最終,在種種因素的促成之下,李世民還是選擇了更為溫和的李治。

大唐需要一個性情溫和皇帝,經過常年的征戰,需要休養生息,不可再銳意進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