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此舉自然是十分正常的。
沒有人敢試圖窺探陛下的生活習慣,這種事情也不能讓其它人知曉,所以李治屏退左右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
隻是孫思邈並不知道,自己誤打誤撞的,竟是真的給李治留下了治療的空間。
如果不是孫思邈這般表演,李治是絕對不會承認自己的身體有問題的,因為這會讓他的威信下降。
但如果是每個人的身體都有問題,或者說,隻是調養身體,那就沒有任何問題了。
李治自然是會欣然接受。
孫思邈其實並不知道李治的身體狀況如何。
他不是秦天,自然沒有那種一眼就能看得出來人到底是什麼狀態的能力。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對於孫思邈來說也是如此。
他需要靠近了仔細觀察,通過對病人肢體狀況的了解來判斷病人的情況。
對於尋常人他完全可以拍拍這裡拍拍那裡,但對於皇帝來說,孫思邈卻不能這麼做。
龍體又豈能是一般人想摸就能摸的?
因此孫思邈隻能通過把脈來查看李治的身體狀況。
不過相對來說,把脈反倒是更加精準一些。
經過一整套的診治療程過後,孫思邈輕輕吸了一口氣。
壞了,難辦了!
“如何?朕的身體狀況如何啊?”李治看著孫思邈,有些期待的問道。
孫思邈斟酌著詞句:“聖人應當知曉,草民擅長的是調養身體。”
看到李治點頭,孫思邈這才硬著頭皮說道。
“對於不同的情況,需要調養的力度和所需要的東西也都不儘相同。”
“尋常的偶染風寒或許需要很多藥材來解決,但無藥可醫的絕症或許隻需要改變一下尋常習慣便可解決。”
孫思邈的意思其實很簡單。
需要的東西多並不代表問題就一定嚴重。
這其實就是在給李治打預防針,免得李治遷怒自己。
“朕的身體,朕難道自己還不知道嗎?”李治似笑非笑的看著孫思邈,似乎早已看透他的心思。
“是……草民唐突了。”孫思邈低頭道。
“你隻說如何‘調理’即可!”李治淡淡的說道。
“是。”孫思邈低頭稱是,隨即緩緩的開口,將自己的方案給說了出來。
李治的身體問題其實十分嚴重。
早些年他的身體本來就不好,後來當了皇帝之後,雖不說是夜夜笙歌,但身體的虧空肯定不小。
而後來不太健康的生活習慣,以及他本身就有的病症……隻能說李治現在的身體是千瘡百孔!
經過一番診斷之後,孫思邈覺得李治的身體想要恢複到健康的狀態,不僅需要大量的時間調養,而且還需要合理的膳食搭配。
而要想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孫思邈每隔一段時間就來檢查李治的身體,為其定製合理的飲食習慣。
什麼東西不能吃,什麼東西能吃,吃多少,都要有嚴格的規定。
調養身體的難點不在於控製飲食,而是在於長時間的控製飲食和作息。
不出孫思邈的所料,他隻是剛提出來自己的要求,李世民便十分輕鬆的答應了下來。
因為孫思邈的要求實在是太過簡單,聽上去就不是什麼難事。
無非就是注意飲食,時不時吃些補品,控製欲望,早睡早起,鍛煉身體罷了。
堂堂一個皇帝,若是連這種事情都做不到,那豈不是惹天下人恥笑?
孫思邈無奈的歎了口氣,不再多言。
這種事情從來都是說著簡單做著難,如果真的有那麼簡單,世界上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富貴病了。
很多時候人們其實都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好,就比如說縱欲過度,但真有條件的話,又有幾個人能夠忍得住不放縱自己?
而為了讓李治能夠堅持下去,孫思邈先給他來了一套針灸。
此法是在跟秦天的交流過程當中所悟出來的。
一整套療程下來需要二十一天,每三天進行一次針灸,持續七次,搭配合理的藥膳,便可彌補身體的虧空。
不過這個方法治標不治本,而且短時間內不可多次連續使用。
一年之內不能超過一次,不然就很容易讓人虛不受補,身體反而是會虧空更多。
想要調養身體,最重要的還是飲食。
尤其是李世民的眼睛,這種病症無藥石可醫,隻能緩解,通過平日裡良好的生活習慣,減緩視力衰退的速度!
最開始的前一個月,李治一切都執行的十分完美。
尤其是在每次針灸過後,李治都感覺自己脫胎換骨,宛若新生!
這是因為他的身體虧空實在是太久了,所以猛地一補,頓時覺得整個人都不一樣了!
搭配上孫思邈所提供的藥膳,最開始的一個月裡,李治覺得自己仿佛回到了十八歲的時候,整個人都有著用不完的精力!
而這個時候,最忌諱的便是放縱自我。
孫思邈多次在李治身邊提醒,如果這個時候放棄了,不僅前功儘棄,而且甚至會導致身體變得更加虛弱。
李治忍住了。
但正如孫思邈之前所預料的那般。
李治其實根本堅持不下去。
作為一個皇帝,他實在是有太多的事情要處理了,每日後宮的妃子也需要寵幸。
一個人在群狼環伺的地方可以堅持一天,一個月,但是他能堅持一年,十年嗎?
想要調養好上身體,孫思邈至少需要五年的時間,而在調養結束之後,李治依舊要保證清心寡欲。
並非是要他戒欲,而是要他有控製的釋放自己的欲望。
可惜,李治做不到。
孫思邈的調養身體的過程隻持續了半年。
半年來,李治感到自己明顯有了起色,於是便開始鬆懈了下來。
一開始隻是偶爾偷一次懶。
但由儉入奢易,自從開始第一次偷懶之後,李治就再也控製不住自己了。
僅僅隻用了半年的時間,李治便再次恢複到了之前的模樣。
此時距離孫思邈前來,前後總共不過花了一年的時間。
孫思邈見自己勸說不動李治,便提出辭官回家。